最后de耳鼻喉.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42044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de耳鼻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后de耳鼻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后de耳鼻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后de耳鼻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后de耳鼻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de耳鼻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de耳鼻喉.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疖、耳疮:因邪热搏结,上炎耳窍所致的以外耳道红肿、耳痛为临床表现的耳病。耳疖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疼痛为特点,耳疮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或瘙痒不适为特点。病因:风热邪毒,肝胆湿热,血虚生风旋耳疮: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耳胀、耳闭:外邪侵袭或邪毒滞留所致的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部疾病。诊断要点: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略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致。古人又有“风聋”之称。耳闭: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耳鸣声低,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留滞而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至。故古代医籍中有“气闭耳聋”之称。两大症状

2、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自听增强)两大体征鼓膜内陷,微红或橘红色(甚或粘连、钙化);鼓室积液征(液平、液气泡),积液过多时,鼓膜外凸;反复发作,可见耳膜增厚凹陷,灰白色斑外治法:滴耳;滴鼻;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脓耳:以耳部疼痛、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外邪侵袭,壅遏耳窍;肝胆湿热,熏蒸耳窍;脾虚失运,湿困耳窍;肾元亏损,邪滞耳窍。内治法:蔓荆子散;龙胆泻肝汤;托里消毒散;肾气丸。外治法:3%氧化氢溶液清洁外耳道;滴耳;吹药;滴鼻;涂敷;摘除肉芽、息肉;手术。 耳瘘:由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损,邪毒外袭所致的以耳轮脚前颞需页间红赤肿起、疼痛、

3、脓液秘出、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耳病。耳鸣、耳聋:因外邪侵袭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淤血痹阻、痰浊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的以耳内鸣响、听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耳病。耳鸣: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聋: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程度较轻者也可称“重听”耳眩晕:由耳窍病变所引起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疾病。诊断要点:症状必备症状:旋转性眩晕,可反复发作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耳胀闷感等,神志清楚体征自发性眼震;辅助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听力学检查:正常或感音性聋;前庭功能检查:正常、亢进、减退鼻疔: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以局部红肿疼

4、痛,呈栗粒状突起,有脓点为特征。疔疮走黄:局部肿势扩散、顶陷、色紫暗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跟脚扩散、鼻肿如瓶、两眼合缝、头痛如劈。辩证:主要辨顺逆。邪毒外袭,火毒上攻五味消毒饮;火毒炽盛,内陷营血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鼻窒:长期鼻塞、流涕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呈交替性、间接性、持续性。病因病机: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肺脾气虚,邪滞鼻窍;邪毒久留,血瘀鼻窍。内治法:辛夷清肺饮;玉屏风、参苓白术散;通窍活血汤。外治法:滴鼻、超声雾化吸入、吸鼻、下鼻甲注射、灼烙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槁: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特征的慢性鼻病。病因:肺阴亏虚;肾阴虚损;脾气虚弱;痰瘀阻络鼻鼽: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

5、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病因: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肾阳亏虚;肺经郁热。诊断要点:1.病史 有过敏史及家族史。2.症状 突发性鼻痒,喷涕,流清涕,鼻塞。起病快,消失快,反复发作,病程长。3.检查 鼻粘膜多见苍白水肿,亦可见粘膜充血,鼻腔内有水样清涕。鼻渊:外邪侵袭、脏腑失调或脏腑虚损所致的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病因:外邪侵袭;胆腑郁热;肺经郁热;脾胃湿热;肺气虚寒;脾气虚弱鼻衄病因:风热犯肺;胃火炽盛;肝火上逆;心火亢盛;肝肾阴虚;脾不统血。外治法:对于正在鼻出血的病人,要遵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立即“止血”。冷敷法;压迫法;导引法;滴鼻法;吹鼻法;烧灼

6、法;鼻腔填塞法。喉痹:因外邪侵袭,壅遏肺系,邪滞于咽,或脏腑虚损,咽喉失痒,或虚火上灼所致的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等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病毒感染为主)清、泻、补、消。乳蛾:外邪侵袭,邪毒积聚喉核,或脏腑亏损,咽喉失养,虚火上炎所致的咽部疼痛、咽干不适、异物感,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细菌感染为主,易造成远端脏器损害)喉痹与乳蛾均有咽喉红肿疼痛,但喉痹病位在咽部,喉核红肿不明显,而乳蛾病位在喉核。喉痈:咽喉及喉核周围红赤肿痛、疼痛较剧,吞咽困难,甚者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得咽部疾病。喉关痈(扁桃体周围脓肿):发生于喉关,扁桃体间隙。多有乳蛾发作史

7、。吞咽时尤甚,痛引耳窍,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甚则张口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张口时表情痛苦,头偏向一侧,患侧腭舌弓上方红肿隆起,软腭红肿,悬雍垂水肿,并偏向对侧;或患侧腭咽弓红肿,喉核被推向前下方,如患处红肿高突,触之有波动感,示已成脓,此时穿刺可抽出脓液。会厌痈(急性会厌炎及会厌脓肿):发生于会厌。可有外感,异物,创伤或邻近器官急性炎症史。起病急骤,咽喉剧痛,吞咽困难,张口流涎,言语含糊,甚则呼吸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有呼吸困难表现,口咽部检查多无明显病变,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肿胀,或肿如球状,则见有局部隆起,其上有黄白色脓点,喉部X线侧位片显示会厌肿大。里喉痈:多生于喉底,咽后间

8、隙。可有感冒或咽部异物及外伤后感染史。发病较急,畏寒,高热,咳嗽,咽痛拒食,吞咽困难,吸奶时啼哭或呛逆,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鼾声大,易惊醒。检查呈急性病容,咽后壁一侧隆起,粘膜红肿,脓肿较大者,可将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向前推移。患侧颌下核肿大,压痛明显,颈侧位X线片,可见咽后壁隆起之软组织阴影,有时尚可见液平面。颌下痈:生于颌下,咽旁间隙。可有乳蛾,喉关痈,里喉痈或咽旁组织损伤史。咽痛及颈侧剧烈疼痛,吞咽障碍,言语不清,张口困难,全身可伴高热,畏寒,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检查见急重病容,颈部僵直,患侧颈部,颌下肿胀,明显压痛,成脓后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患侧喉核及咽侧壁向咽中线突起,但喉核

9、不红肿,颈部B超或CT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上颚痈:内治法:1外邪侵袭,热毒博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2热毒困结,化腐成脓:泻热解毒,消肿排脓。方药:仙方活命饮。3气阴耗损,余邪未清: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方药:沙参麦冬汤。喉喑: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风寒,风热,痰热犯肺,肺气不宣,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实不鸣”,“窍闭而喑”。虚者多因脏腑虚损,喉窍失养,声户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金破不鸣”。诊断要点:临床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 检查声带及喉其他部位粘膜充血、肿胀;或声带肥厚、边缘有小结或息肉,声门闭合不全;或喉黏膜

10、及声带干燥、变薄;或声带活动受限,或松弛无力。急喉风:是指因脏腑热盛或风热痰火上攻咽喉,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急喉风的检查:呼吸困难及病情轻重程度分为四度。一度:患者安静时无症状,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鸣和鼻翼煽动,吸气时天突,缺盆及肋间等处轻度凹陷,称三凹征(甚则剑突下及上腹部软组织也可凹陷,故亦称四凹征)。二度:安静时亦出现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三度:呼吸困难明显,喉鸣较响,并因缺氧而呈烦躁不安,自汗,脉数等。三(四)凹征显著。四度: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坐卧不安,唇青面黑,额汗如珠,身汗如雨,甚则四肢厥冷,脉沉微而欲绝,神昏,濒临窒息。梅核气:是指以咽

11、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因:肝失条达,气郁咽喉;痰气互结,阻于咽喉。苍耳子散:苍耳子,白芷,薄荷,辛夷花。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六味汤:荆芥、防风、薄荷、桔梗、僵蚕、甘草。一、外耳包耳廓和外耳道。1、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前面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借鼓窦入口与鼓窦相通。2、咽鼓管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是沟通鼻咽腔和鼓室的管道,也是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咽鼓管位于鼓室前壁。婴儿和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直,口径相对较大,当鼻及鼻咽部感染时较成人易患中耳炎。3、骨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膜迷路包括蜗管、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二、鼻1、

12、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翼侧鼻软骨,大、小翼软骨等组成。外鼻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窦、上颌骨窦突组成。2、鼻部由于内眦静脉经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双向流通,故上唇及外鼻区域(又称危险三角区)感染如治疗不当或误加挤压,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3、鼻中隔前下部黏膜血管丰富,汇聚成网状为利特尔区,此处黏膜较薄,血管表浅,黏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且位置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4、上鼻甲和上鼻道后上方有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于此,上鼻道是后组筛窦开口5、额窦多开口于半月裂孔的前上部,其后为前组筛窦开口,最后为上颌窦开口。下鼻道前上方有鼻泪管开口。6、

13、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内含气空腔,名为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其窦口均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在上鼻道,后者窦口在蝶筛隐窝。三、咽喉1、咽喉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鼻咽恶性肿瘤常可循此进入颅内。喉的支架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构成。2、环状软骨是喉与气管环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对支持喉腔通畅,保证呼吸甚为重要。3、鼻部由于内眦静脉经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双向流通,故上唇及外鼻区域(又称危险三角区)感染如治疗不当或误加挤压,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4、鼻中隔前下部黏膜

14、血管丰富,汇聚成网状为利特尔区,此处黏膜较薄,血管表浅,黏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且位置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5、上鼻甲和上鼻道后上方有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于此,上鼻道是后组筛窦开口之处。6、额窦多开口于半月裂孔的前上部,其后为前组筛窦开口,最后为上颌窦开口。下鼻道前上方有鼻泪管开口。7、 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内含气空腔,名为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其窦口均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在上鼻道,后者窦口在蝶筛隐窝。耳疖、耳疮的鉴别:疾病耳疖耳 疮急 性慢 性病史多有挖耳史症状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病程短耳痒或轻微耳痛;病程

15、长检查耳廓牵拉痛,耳屏压痛外耳道弥漫性充血,皮肤增厚,或有少许渗液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可化脓外耳道弥漫性红肿,可有少许分泌物证型风热邪毒、上犯耳窍肝胆湿热、上攻耳窍血虚化燥、耳窍失养主症耳痛较轻耳痛剧烈、痛引腮脑耳内痒痛、反复发作体征外耳道红肿外耳道明显红肿,甚或闭塞外耳道潮红、增厚,或少许渗液兼症风热表证肝胆湿热证不明显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清泄肝胆、利湿消肿养血润燥代表方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地黄饮脓耳:是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急性期慢性期症状耳痛,耳内流脓,听力下降,可伴发热反复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体征鼓膜充血,紧张部穿孔鼓膜紧张部或松弛部穿孔,或见肉芽、胆脂瘤、硬化灶辅助检查血常规:WBC升高;听力检查:传导性聋听力检查: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颞骨CT:中耳乳突可见软组织影或骨质破坏证型风热外侵 肝胆火盛脾虚湿困肾元亏虚主症耳痛,听力下降,或流脓耳痛剧烈,耳鸣耳聋,流脓黄稠耳内流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脓液色白或稀或粘耳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