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单元教案设计一、单元课程背景:(一)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买东西的学问》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一课 ,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 4 条“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而编写的二)教材分析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成长需要 ,本单元以培养消费者的基本素养为教育主题,安排了三课,分别是《买东西的学问》 合理消费》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以及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成长为聪明的消费者《买东西的学问》从日常购物过程入手 ,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和技巧,学会文明购物,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合理消费》从学生外在的购物行为转向学生内在的购物需求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购物需求,培养学生合理比较、自我控制的能力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开支与消费,避免过度消费《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聚焦消费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从食物浪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食物浪费的危害,并反思日常生活中其他浪费现象,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浪费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 ,同时渗透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课程目标及重难点:(一)单元目标1.学习购物常识和技巧养成文明购物的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2.认识到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3.能够辨别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学会合理比较、自我克制4.学会合理消费和开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5.了解浪费的危害,反对浪费,避免浪费二)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消费常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合理消费、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难点:引导学生用比较合理、自我克制的方法,杜绝浪费行为三)课时目标《买东西的学问》1.掌握购物的相关常识和技巧,避免购物麻烦2.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3.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理消费》1.明白合理与不合理的购物要求,学会正确做出购物选择2.学会合理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1.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的危害2.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三、课程内容:《买东西的学问》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学会看包装,避免购物小麻烦,购物讲文明,维权意识不能少《合理消费》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那些我想要的东西,学会合理消费《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餐桌上的浪费,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四、单元教学的实施建议:1.充分结合学生和生活地域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及家庭的消费特点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落实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明购物意识和初步法治意识等2.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体验的真实性合理开支有一定的现实性,教师要根据本地区和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对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他们生活中有不少合理的消费需求都难以满足 ,更谈不上过度消费教师一方面要肯定这些学生有自己的消费需求和愿望是很正常的,赞赏他们体谅父母、懂事明理的态度 ,另一方面也要教育他们,即使以后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也要做到合理消费3.注重价值引导 ,重在践行和引领对于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 ,教师要注意分寸和尺度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同时也要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赋予其新的内容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 不攀比,不虚荣,不盲目追求品牌,注重功能,物尽其用,就符合节俭的基本要求了让学生明白,勤俭节约、合理消费不是提倡大家过苦日子,不是抑制消费,更不是“一毛不拔” ,而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及实践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由“自我”转向“他人”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要做到节俭,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节俭的行列中来 ,为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三课共安排 6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