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十二章 解读.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413112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论语》十二章 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论语》十二章 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论语》十二章 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论语》十二章 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论语》十二章 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论语》十二章 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语》十二章 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以孔子为代

2、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2.论语的体例与儒家的内涵很多同学很好奇这一课每一句后面都有学而为政等标注,这是什么意思呢?论语一共有二十篇,每一篇一般取这一篇的前两个字作为题目。比如第一篇开头是“子曰:学而时习之”所以这一篇的题目就是“学而”。最后一篇的开头说“尧曰:咨!尔舜”所以这一篇的题目就是“尧曰”。论语起于“学而”,终于“尧曰”,这是儒家的一种体例。又如荀子起于“劝学”,终于“尧问”。学者称,这代表了儒家的一种认识:一个人只要立志于“学”(这里的“学”,大概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那他

3、便算一个“君子”,君子求“学”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圣人(“尧”)。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孟子进一步阐述这种观点说:“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孟子告子下)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大概也是儒家不能成为宗教的一个重要原因:宗教信仰的神祇或教主,都是高高在上、凌驾众生的,修信的教徒,甚至也是要分种族、种姓的;儒家则不然,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立志求“学”,你便是君子,只要你不断求“学”,最终你便可以达到儒家的最高层次“圣人”。因此虽然“儒”字最初的意思是“懦弱、宽柔”,但

4、儒学实在是一门积极雄健、至大至刚的学问。3论语思想(1)“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2)“礼”的思想“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礼的精神主要体现为“仁”、“恭”、“敬”等方面。“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恭”是对人的庄重和顺,“敬”是对人严肃真诚,以礼相待。(3)中庸思想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在实际运用中:时常变通,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但都要遵循认同最高标准“中”。变通是手段,稳定是目的。4写作特色(1)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每一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

5、,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反问句,对弟子作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以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2)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求学为乐的学习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至今影响很大,成为现代人做人和学习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的各章都可以算作格言,这些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风格。论语十二章语言积累与运用1.理解并积累重

6、要词语。【重要字词】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说:“说”通“悦”,愉快。愠(yn):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日:每天。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法度。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是从。殆(di):疑惑。箪(dn):古代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好(ho):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

7、,汤指热水。肱(gng):胳膊。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河,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三军:军队的统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笃(d):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仁德。 【古今异义】可以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疏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水 (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匹夫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三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一词多义】为:1

8、.当,做。例句:可以为师矣。 2.替。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知:1.了解。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2.懂得。例句:温故而知新。而:1.表转折。例句:人不知而不愠。2.表顺承。例句:温故而知新。3.表并列。例句:博学而笃志。其:1.它的。例句:仁在其中矣。2.他人。例句:其不善者而改之。【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6

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词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简析】对于这三句话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一种递进的关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指的是自己潜心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指的是自己的学识修养提升之后,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前来,与我们切磋琢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指的是在与人交流的过程

10、中,如果有人不了解我们,我们完全用不着生气,继续努力完善自己就好了,因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可以做老师了。”【简析】当时的经典读物不多,一般都是就一个文本反复学习,因此儒家特别强调要从旧的事物中领悟出新的东西,“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在我们当下,需要学习的知识数不胜数,更需要我们每次学习和温习都要有所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简析】学习和思考之中,孔子其实更

11、注重的是学习。在论语中,孔子唯一承认自己的优点就是“好学”,孔子论证自己学习和思考的体验时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他是反对不学习而只顾空想的。近人杨绛先生也曾对年轻人劝诫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当然,孔子反对的是空想,对于学习中的理解和思考他还是很提倡的,也因此他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使人迷惑。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简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大学的校训。“切”字课本注解为“恳切”,但教参上将其理解为“切

12、近”似乎更通:“从切近的事情发问并从当前进行思考。”因为孔子说自己是“下学而上达”,因此注重身边的事情要超过浮夸的大道理。论语十二章写作分析1.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涉及学习态度和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及孔子思想等多方面内容,阐述了谦虚好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重视实践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至今影响很大,成为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2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眼前,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

13、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想见孔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3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几乎每一则都格言,大多数还是警句。成语也有不少,如: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有的甚至在外交场合也被引用,我国领导人在欢迎外宾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经常被用到。论语名句及解读(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14、。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

15、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不要。施:加,给。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