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之 古诗文引用与整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41215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优秀作文之 古诗文引用与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优秀作文之 古诗文引用与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优秀作文之 古诗文引用与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优秀作文之 古诗文引用与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优秀作文之 古诗文引用与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优秀作文之 古诗文引用与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优秀作文之 古诗文引用与整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优秀作文之 古诗文引用与整合例065引述晏殊。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是北宋初期较著名的词人。其名作浣沙词云: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徊。 该词以残春景色表达惜春之情。上阕写亭台依旧,时光流逝,把酒吟唱,排遣愁闷。下阕流露出春去花好景不长的轻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悼惜春天的衰残,含有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探索:慨叹者终必消逝,人从消逝中似含有存在而自慰。这两句对仗工巧而自然,内涵丰富而深刻,发人深思,成为千古诵的名句,至今仍为一些考生所引用。 一位湖南考生以追忆似水流年为题写道

2、: 欣喜产生于一瞬间,坐在摇篮车里,望着呢喃的燕子,于是爷爷教她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来,”哦,宋词是会飞的;趴在窗前大圆桌上,指着映红的荷花,于是爷爷摇头晃脑地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哦,古乐府是有颜色的,还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儿;在黑暗的雨夜,伴着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和妈妈的体目她乘着梦儿穿过尼罗河,越过丹麦海峡,与白胡子的安徒生爷爷做游戏;在明媚的春风里,坐在柔如碧丝的上,躺在滴绿枝的秦桑上,听着爷爷讲的三国故事,她很想骑骑赤兔马,见一见威风八面的关云长。这些点点滴的欣喜让她对以后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她拥有了不尽的知识。 一位安徽考生以读感悟为题写道: 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

3、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微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来”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朦胧,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慨叹!例066引述欧阳修。天圣进士,参知政事。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考生都能背他的秋声赋、醉翁亭记,特别是这位史学家总结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为考生记,并用于高考作文之中。 一位上海考生以请忙一些吧为题写道: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是否可以不那么忙了?我不同意。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亡身,自然之理也。”如果有了面前这一点成绩我们便松懈了,自以为崤函之固,金

4、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也”,那最后要忙就来不及了。 一位北京考生在说“安”中写道: 往事如一杯茶,氤氲出历史的悲痛、岁月的哀愁。 千秋功罪,谁与评说?说的人面对斑驳史册肝肠寸断,听的人回首旧日伤痕吸取教训。古人云:“忧劳可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人要谨记:沉迷于安逸的生活,必将收获苍凉的一生。例067引述苏轼。北宋文坛主将苏轼,乃豪放词派开创者,一生屡遭贬,仕途多坎坷。然登高望远,赤壁放歌,开一代词风,墨洗铅粉绮罗。“大江东去”,神游故国。“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惜春不伤春,一见清新格调。“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豪情勃发,老当益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月怀人,不为离愁别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历经坎坷后,心地何其坦然!一代词祖留名句,今日考生人文题。 盈虚者如彼而奠消长也。只要上过高中就一定读过苏轼的赤壁赋。至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力士陷馋,更是高中生熟悉的典故。然而,有的同学只是知道或熟悉罢了;有的同学却能在高考考场上信手拈来,运用自如。2006年一位河北考生在自拟题目泛舟人生一文中写道: 任碧波万顷,沙鸥翔集,自有一舟冯虚御风,羽化登仙。 任高山流水,百舸争流,自有一人头脑清醒,稳如泰山。 泛舟于人生之江渚,个人对自我必须有足够清醒

6、的认识,选择目的地时决不能盲目。此乃不覆的真理,生存的要诀。 苏子泛舟,在赤壁之下兴叹水月之变。“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是月,终久还会是月。一叶小舟,如果自己总是当作大船,最终只会遭遇被风浪吞噬的境地。所以,认清自己正是乘风破浪的关键所在。 同样深谙自己的还有我所敬仰的庄周。养生主,华美深邃的词藻堆砌了一个圣人,“信、达、雅”的灵魂,就如同在月光下的坛花滑出优雅的舞步,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存在价值,从不盲目地效仿他人。的确,每个人本身都有值得骄傲的特质,又何须邯郸学步,殆笑大方呢? 古往今来,时间如丝绸般流过,历史在清河中沉浮。在历史的夹缝中挣扎的人们,一旦忘却了自我,一味地追求不合实际的理

7、想,曩终总会在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中灰飞烟灭。东施效颦,力士陷馋,失去了自我,便失去了本心。例068大江东去。一位河南考生以渠清如许为题写道: 你的一纸锦绣,唱出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缠绵,吟出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凄,终熏陶出精通音律,擅长书画的后主,断送了一国江山。直到有一天,苏轼以“大江东去”扑面而来,洗涤了词曲中酸涩的腐朽,开辟了雄浑豪迈的新天地。这才是华夏摄人心魄的大气。 一位北京考生在高考命题作文包容中写道: 历史如滚滚江河,奔流不息。流水不腐,史册也历久弥新。大江东去,浪花淘尽日常琐屑的浮沫,却包容下所有的是非功过、忠奸善恶。水清可以濯缨,水浊可以濯

8、足;历史不语,一切自都留待后人评说。正因为有了这种广博的包容,历史才能发展正因为有了包容,江河才能渊博浩瀚。例069东坡的明月。一位重庆考生以诗人明月黄花为题写道: 浪淘沙,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

9、是,他将功名利禄抉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例070一位湖北考生以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为题写道: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您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弃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

10、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恼之际,苏轼兀自在耳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一位四川考生以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为题写道: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例071一位天津考生在高考命题作文留给明天中写道: 留给明天的是我们代代传承着的文化艺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的词旷达

11、豪放,指引我们在挫折中也应豪情不灭;“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词含蓄婉约,给人别样的唯美浪漫的风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梦的故事流传至今,他笔下性格各异的十二金钗令人记忆犹新。琴瑟琵琶,管弦丝竹,现今中国民乐已然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吴道子的工笔、齐白石的水墨,更在百年历史长河的画卷中比翼齐飞! 一位江苏考生以文章无法为题写道: 从文化的丰富多姿、文章的千变万化来讲,“文章有法”也是不可取的。试想一下,如果古代诗坛的诗人全是杜甫的风格,将会怎样?那无论我们高兴不高兴,都要“沉郁顿挫”一番了。这显然是不行的。杜甫有杜甫的写法,李白有李白的写法。同写长江,我们可以读

1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可以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便是文章写法的多姿,这便是文化的多姿,这便是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多姿!例072一位福建考生以张扬与内敛为题写道: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一位广东考生以用心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为题写道: 别让自己的思想被他人的言论所掩盖,别让自己的个性被他人的思想所修剪。 没有苏轼、辛弃疾们的张狂个性,就没有豪放派“大

13、江东去”和“西北望,射天狼”的绝世气概;没有柳永、李清照们的多情伤感,就没有婉约派“执手相看泪眼”和“人比黄花瘦”的一唱三叹。例073樯橹灰飞烟灭。一位山东考生以坚定的心。灵空的耳为题写道:汉末,群雄逐鹿,英豪四起。曹操北踞中原,虎视江南,修书一封与孙权曰“与将军会猎于吴。”吴国朝野顿时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莫哀一是。昊主孙权主战,然张绍等一干人竭力劝孙权降曹。到底是何去何从,关键时刻孙仲谋拔下佩剑,砍下案头一角,斩钉截铁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于是便有了赤壁一战的辉煌,于是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败走华容。 一位北京考生在高考命题作文说“安”中写道: “安”字有很多含义,其

14、中之一便是“安逸”。“安逸”其实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一种安逸;“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安逸;然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的-杯清荼、一壶酒也是一种安逸。安逸是一种释然,是一种随心,是一种大风大浪后的平静与享受。例074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位黑龙江考生以鬈一蓑烟雨任平生为题写道: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不应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的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炼了东坡的豪放词风。 朋友,不要让挫折蒙蔽双眼,不要让痛苦充塞心灵,“一蓑烟雨任平生”让你我共勉。例075.一

15、位福建考生以圆润锋芒为题写道: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纯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心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扫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又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例076一位河北考生以握好人生的方向盘弃模仿取本真为题写道:随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呐喊,苏兄面对鸟台的暗流,小人的诽谤,没有模仿失意之人消沉,而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际,悟出“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