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生物力学.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40868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的生物力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脊柱的生物力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脊柱的生物力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脊柱的生物力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脊柱的生物力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脊柱的生物力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的生物力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的生物力学脊柱的生物力学 基础理论 - 生物力学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脊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椎旁各关节、韧带及肌肉紧密连结而成。椎管是各脊椎的椎孔连贯而成,内容脊髓。成人整个脊椎从正面观为一直线,从侧面观分为四个弯曲,颈部向前屈凸,胸部向后凸,腰部向前凸,骶部向后凸。这些弯曲是适应人体直立行走的姿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初生婴儿脊柱是向后凸成弧形的,随着可以抬头及起坐,颈部前凸即逐步出现,胸部后凸也显得明显,等到学会行走后,颈部和腰部的向前弯曲才显著发展形成。脊柱的功能为:支撑体重、传递重力;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参与形成胸腔、腹腔及骨盆腔;支持和附着四肢与躯干联系的肌肉和筋膜。脊

2、椎的生理生物力学 脊椎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运动功能。髓核成为杠杆作用的支点。由于生理弯曲的存在,胸椎椎间盘髓核在中间,而颈椎及腰椎髓核偏后。其髓核前方纤维环较后侧强而厚,前纵韧带亦较后纵韧带强而有力,当仰头伸腰时,椎间盘后方受挤压,髓核向前移动,反之,低头弯腰时,髓核向后推挤。如用力过度,后纵韧带和后方纤维环易发生损伤破裂,而使髓核发生突出,尤其在椎间盘发生蜕变的基础上更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由于脊椎各段的关节面排列方向不同,其旋转轴心亦各异。后关节面颈椎近似水平面,胸椎呈冠状面,而腰椎呈矢状面。同时由于各段椎间盘中髓核位置不同,在脊柱运动时颈部和腰部旋转的轴心位于椎管后部和椎板联合

3、处,胸椎的旋转轴位于椎间盘中心。脊椎的病理生物力学整条脊柱以颈、腰段活动度最大,故较易受伤。因胸椎有肋骨胸廓的支撑,受伤机会相对较少,但人们用双臂劳动,肩胛区软组织劳损则相对较多。当老年颈椎胸椎椎间盘蜕变而引起椎间失稳时,肩胛区软组织劳损即加剧,下颈上胸段脊椎失稳易发生脊椎错位,继而引起内脏功能障碍。颈椎处于负担较大重量的头颅与活动较少的胸椎之间,活动度大又要支持头部平稳,故易致劳损,由以下位颈椎多见。腰椎亦处于较稳定的胸椎与骨盆之间,为人体之中点,在运动中受剪性应力最大,并在脊柱形似宝塔的结构中处于基底部位,承受重力最大,故亦易受劳损。其发病率以下腰椎椎为多见,因腰椎做伸屈运动时,其运动范围

4、月75%发生在第五间隙,20%发生在第二间隙,只有5%发生在第13间隙。 由此可见,各段椎体在传递重力及旋转运动中,由于各段后关节方向不同,当用力过度或用力不当,较易损伤脊椎各段交界处。临床常见的枕寰关节错位引起头晕头痛,颈胸交界处错位引起颈肩综合征,胸腰交界处错位引起肠功能紊乱。1 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平衡 人体脊柱是一个“稳定”的轴,脊柱被稳定在一个静态平衡的功能位置,或被稳定在一个能 发挥良好功能的动态平衡的功能位置。1.1 肌肉的力学平衡作用:肌肉是维持脊柱平衡、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脊柱的前、后、左 、右均有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量来维持这种平衡。脊柱的屈肌(如腹直肌、腹内肌、外 斜肌、腰

5、方肌和腰大肌等)与脊柱的伸肌(如骶棘肌、多裂肌等)相互平衡,脊柱两侧的屈 肌也维持着这种力学的平衡。在脊柱的运动过程中,这两种平衡的力学因素相配合,协调地 完成脊柱的生理功能。1.2 脊柱周围韧带和关节突关节的力学作用:脊柱韧带的功能主 要是为相邻脊柱提供恰当的生理活动,同时也可产生所谓“预应力”以维持脊柱的稳定。当 肌肉使脊柱屈伸时,韧带作为肌肉的后备力量,补充肌肉力量的不足,同时可防止脊柱的过 屈、过伸、发挥其控制和保护功能。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主要是承受压缩、拉伸、 剪切、扭转等不同类型的负荷,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定范围的生理活动。其中腰椎 关节突关节承受的压缩负荷占腰椎总负荷的。它的

6、轴向旋转范围大约在左右,超 过即可造成关节突关节的破坏。因此限制腰椎的轴向旋转活动是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主要 功能。同时,这种限制作用可以保护椎间盘免受损伤。1.3 椎间盘的力学调节作用:椎间盘位于两椎体之间,能缓冲外力、吸收震荡。髓核是椎 间盘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当椎间盘在承受负重时更为重要。椎间盘的负荷是复杂的 ,负重或运动时,椎间盘所承受的力有压缩力、屈曲力和剪切力。髓核有粘、弹、塑等力学 特性,主要表现在蠕变性和滞后性方面。粘弹性减退将衰减对抗冲击与吸收震荡的能力,滞 后性特性与椎间盘的年龄有密切关系,越是年轻,滞后特性越好。当脊柱承载负荷时,腰椎间盘的髓核将承受最大压缩应力。腰椎间

7、盘前侧及左右两侧均较厚 ,而后侧与后外侧的厚度仅为前方和两侧部分的,承负能力也相对较弱。长期持续的 负荷可造成纤维环后侧的损伤,导致纤维环撕裂,髓核突出。1.4 脊柱弧度的形成及其力学意义:脊柱弧度的形成是为了适应功能的需要。从正面看, 脊柱是直的;从侧面看,脊柱有四个弧度(颈椎向前凸,胸椎向后凸,腰椎向前凸,骶椎向 后凸)。弧度的功能是为了承受负荷压力。根据机械力学的原理,阻尼越大,承受负荷的能 力越大。弧形柱的阻尼(Resistance)等于弧数()的平方加,即2,呈 正比例关系。脊柱是一弧形柱,假如是一直的脊柱,其阻尼是1(0211);有三 个弧度时,其阻尼是(32110),即倍于直立的

8、脊柱。2 腰痛的发生与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 在日常的生活和劳动中,人体经常处于力学动态状态。当姿势不良、外伤或出现老年性退化 改变时,脊柱某些部位的功能将发生障碍。从力学角度来看,其结果是人体必然出现保护性 反应抵抗冲击,即以“不平衡”来调节“不平衡”,以达到一种“病理平衡”,其与“生理 平衡”有质的区别,它实际上还是一种脊柱力学平衡的失稳,会发生脊柱功能的紊乱而引起 疼痛,同时因为腰段脊柱所承受的载荷远大于脊柱的其它部位,所以腰痛的发生也就较为常见。2.1 脊柱的静力平衡失调腰痛:人体站立时,脊柱的伸、屈肌力量相等,方向相反 。这种静力平衡可因某些因素而破坏。如某些肥胖患者,腹壁脂肪较多,脊柱

9、的屈肌腹壁 前部肌肉可因长久日重力牵扯而受损,日久势必造成一定程度日减损,从而破坏伸屈肌的力 平衡,导致腰背肌的伸肌力量相对增强,腰椎生理前凸增大。另外,若长期挺直端坐,可使 腰段脊柱的载荷降低,使骨盆前倾,也会导致腰椎前凸增加。这样可使小关节相互挤压,使 椎体间的力量传递(外力、重力等)过多地通过椎体和椎间盘的后部,久之必然导致小关节 损伤以及关节面和关节滑膜劳损。椎弓峡部也会因为应力的增大增加其峡部裂发生的机会。 椎体、椎间盘过早退变,会衰减其对抗冲击,吸收震荡的能力。腰椎后伸会使椎间盘纤维环 后外侧的应力升高,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出现破裂的重要原因。 反之,人体如果长期负重弯腰,

10、或者经常伏案工作,就会造成脊柱伸肌的劳损,使屈肌力量 增强,腰椎生理前凸减小甚至消失,使脊柱的阻尼减小,其承受负荷的能力也将降低,这样 就相对增加了椎体、椎间盘、后关节等的负荷压力,同时也加快了其劳损和退变的发生过程 。椎体周围的各种韧带亦可因此出现松弛、损伤,结果使脊柱失稳。这种恶性循环,相互影 响,最终必导致腰痛的发生。2.2 脊柱动力学的改变与腰痛:提重物是脊柱动力学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多种腰痛的诱 发因素。提重物是一种外来负荷,提物的重量和提物的方式均会影响脊柱的负荷。贴近身体 提重物时,腰椎的屈曲力距比远离时要小。越是贴近身体,与脊柱活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越近 ,力臂就越短,弯曲力距的量

11、值就越小,腰椎负荷也越低。另外,从体位来看,如果在脊柱 前屈时提重物,使腰椎间盘既省力,又有保护作用。腰部活动中的不良姿势如长期得不到纠 正,就会使其轻微损伤积累起来。最终将累及椎间盘,使纤维环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使髓 核部分水分丢失。由量变到质变后,最后导致椎间盘变性。椎间隙变窄。从而影响腰段脊柱 的力学平衡。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腰椎间隙增粗,小关节劳损,椎体骨质增生,这在 临床表现的为腰痛或是腰痛加重。 以上只是从脊柱的生物力学的角度简单分析了一下腰痛的发生的2个机制,当然 ,腰痛亦涉及到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其它方面的机理,本文不再赘述。3 腰痛的预防 如前所述,脊柱的力学失衡最终将导致腰痛的发生或加重。而这种失衡往往是由于平时坐、 立、行的姿势不端正以及长期从事某种固定体态的专业性工作,或者扭、挫、撞、摔等外伤 ,或老年性退化改变的等因素造成,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的避免上述因素以 预防腰痛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