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课件.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39849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课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课件篇一: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ppt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学习作者借景抒情写法;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学习作者借景抒情写法;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检测预习 四、反复朗读,了解文意 1、听录音朗读。 2、注意朗读的重音、节奏、语速、情感自由朗读课文。 3、两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 4、全班齐读。 五、解读文章,体会作者情感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2、作者说: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呢?3、清朝人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由眼前的富春江奇山异水的景致,作者触景生情,产生什么联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六、拓展延伸 欣赏图片,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画面 七、教师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请大家将文中的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进行语言的积累。 2、给你的朋友写一封描写富春江美景的信。篇二:与朱元思书课件 第五单元:文言文与朱元思书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一作与宋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

3、。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至:到。 7许: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 8独绝:独特。 9皆:全;都。 10缥(pio)碧:青绿色。 11急湍:湍急的水流。 12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4若:好像。 15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快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16寒树:耐寒常绿的树,使人看了有

4、寒凉之意的树。 17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依。竞:争着。 18轩邈(mio):高远。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19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上。 20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121激:冲击。 22泠(l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3好鸟相鸣:好鸟,美丽的鸟;相鸣,互相和鸣。 24嘤(y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5千转(zhun):长久不停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6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7鸢(

5、yun)飞戾(l)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高位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 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8望峰息心:望见这里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 使动用法。 29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 30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1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2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4日:太阳,阳光。2 例题:本文兼从视

6、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从听觉

7、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大显身手: 1本文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是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容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如同欣赏了一幅好画,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它们启发我们以后在作文时,尤其是游记类文章,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结构严谨清晰,句子整齐工仗,倾注自己的真情,从多角度观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才能写得

8、全面细腻。 诸葛亮: 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江流石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汗青。 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陶渊明: 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9、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4篇三:九年级语文下册 22与朱元思书课件 (新版)语文版 23* 送东阳马升序 1、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种类及特点。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内容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内容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2、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1、 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师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

10、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走进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

11、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为总裁官,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 三、预习检测: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以 (2)之 (3)至 (4)中 (5)患 (6)而 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腰白玉之环 (2)不敢稍逾约 (3)主人日再食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3、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五、合作

12、探究: 1、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3、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六、精读品析: 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2、诵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描写和议论部分。学生边读边议,读读议议,这样写作的好处。 七、拓展延伸: 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无鲜肥滋味之享、縕袍敝衣廪稍之供、葛裘之遗 住宿:行深山巨谷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4 从师: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未有问而不告 书籍: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表现手法:对比 结论:专心勤奋 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4、翻译下面句子。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与朱元思书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