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里的风暴.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395453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杯里的风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茶杯里的风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茶杯里的风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茶杯里的风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茶杯里的风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杯里的风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杯里的风暴.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杯里的风暴”?再论16世纪英国的土地问题在有关16世纪英国土地问题,即“圈地运动”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很不协调的现象。一批注重实证的学者指出,16世纪英国圈地运动的规模和影响远不如当时的道德学家以及后来某些历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大。本世纪初,E.盖伊教授根据15171607 年间政府几次调查委员会的文献资料统计,14551607年在英格兰中部、东部24个郡共圈地516,676英亩, 只占24郡土地总面积的2.76%(注:程西筠:关于英国圈地运动的若干资料,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10期。)。尽管调查委员会的统计资料可能不完整,但多数历史学家仍然接受盖伊教授的基本结论。D.C.科尔曼教授说:

2、“有关证据表明,为养羊圈占的土地规模不大,并且仅限于局部地区。”他进一步指出:近代早期“英国乡村的变化是不能用圈地来衡量的”(注:D.C.科尔曼:14501750年英格兰的经济(The Economy of England 14501750),牛津,1977年,第35、39页。)。但一些所谓的“唯物主义”历史学家,如R.H.托尼、E.利普森以及前苏联的E.A.科斯明斯基、B.Q.谢苗诺夫等人并不认同盖伊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的探讨是循着商品经济发展贫富分化资本主义大农场兴起这样一种理论模式进行的。由于圈地运动是说明这一理论模式的有力例证,他们自然而然地反对任何可能缩小这一事件历史意义的倾向。托尼

3、对盖伊的结论提出质疑:如果16世纪圈地运动的规模很小的话,“那就不容易解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不断关注,或者这一时期的农民暴动,或者诸如约翰.黑尔斯这样一些具有第一手知识、豁达公正的人的强烈反应”(注:R.H.托尼:16世纪的土地问题(The Agrarian Problem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伦敦,1912年,第11页。)。尽管如此,这些历史学家并没有提出足够的证据改变盖伊等人的结论。那么,在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鸿沟?难道真如盖伊等人所认为的“整个运动的重要性被那个时期的作家严重夸大了,他们在茶杯里制造了一起关于变革的风暴,而这些变化实

4、际上只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很少一部分”(注:R.H.托尼:16世纪的土地问题(The Agrarian Problem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伦敦,1912年,第11页。)?笔者认为,这道鸿沟部分起因于争论的双方都忽视了与人们的经济行为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实证主义研究的贡献在于将圈地运动的规模精确到可用数字表示的程度,但是,圈地运动对人们的心理冲击却是难以用这些数字测定的。“唯物主义”历史学家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圈地运动中商品经济发展贫富分化资本主义大农场兴起的逻辑,但客观历史事实往往比抽象、化简后得出的理论模式要复杂的多,传统社会心理可能会制经约经济发展的逻辑。因此,

5、“圈地运动”同16世纪英国社会心理的关系将是本文论述的主题。一“圈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圈地是指废除“敞地制”下土地的公共用益权,如放牧权、拾取柴火权等等,变土地为绝对的私人所有。它既包括领主驱赶佃户,大规模并吞农民土地的圈地,又包括佃户互换条田,聚分散为整块的圈地;既包括变耕地为牧场的圈地,又包括改粗放的三田制经营为多重轮作制的圈地。狭义的圈地是指驱逐佃户,变耕地为牧场的圈地。这是圈地中最引人们愤慨的一种。这类圈地常常是通过设置篱笆、栅栏完成的。历史学家通常所说的“圈地运动”是指后一种。托尼在其经典性著作16世纪的土地问题一书中,将“圈地运动”的时间定在15401640年左右,即所谓“

6、长的16世纪”。引起这一时期圈地的主要原因是羊毛价格的上涨。除了少数未经考证的历史事实之外(注:M.W.贝雷斯福德和E.克里奇等人的研究表明, 托尼提供的关于16世纪领主大规模圈地、驱赶农民的证据是靠不住的。比如莱斯特郡沃特巴勒庄园的圈地发生在1520年以前,而不是托尼所说的1620年左右;罗伯特.德拉维尔毁坏北安普顿郡哈特利庄园、赫伯特家族驱赶威尔士郡瓦申村民的记载则纯属夸大其词。见D.M.帕利泽:托尼的世纪:灿烂的新世界, 抑或马尔萨斯陷阱?(TawneysCentury;Brave New World or Malthusian Trap?),载经济史评论1982年第3期,第340页;托

7、尼:16世纪的土地问题第194、25761页。),他的主要依据是此一时期公众反圈地情绪突然高涨。他说:“反对圈地的大声疾呼出现在大约16世纪中叶, 即从1548年到1550年。”(注:R.H.托尼:16世纪的土地问题(The Agrarian ProblemintheSixteenth Century), 伦敦,1912年,第11页。)但近年来历史学家对16世纪粮食、羊毛价格以及毛纺织品出口数量的对比分析表明,1520年以后已发生了不利于养羊业发展的变化(见下表)。尽管局部地区的圈地仍在继续进行,但从总体上说变耕地为牧场的圈地风暴已基本停息。在风暴的中心莱斯特郡,大规模圈地发生在1485年之前

8、以及1485至1530年间。据统计,在该郡所有圈围的土地中,1485至1530年占43%;尔后50年,即1531至1580年仅圈地9%(注:W.G .霍金斯:劫掠时代(The Age of Plunder),朗曼,1979年,第6970页。)。那么,为什么公众对圈地的激愤情绪突然爆发在圈地运动基本趋于尾声的时候?我们只有通过社会心理这一中间环节才能理解圈地的事实同人们反应之间的差别。15201649年物价和毛纺品出口指数(注:D.C.科尔曼:14501750年英格兰的经济( The Economy of England 14501750),牛津,1977年,第37页。)(以15201529年指

9、数为100)年代谷物平畜产品平羊毛平毛纺品平均价格 均价格 均价格均出口量15209100 100100100309105 121110125409121 151138164509226 203186167609205 225185124709240 245211136809295 281203148909383 35428414816009363 369314166109425 427318151209417 406319136309513 433367131409510 436357 让我们首先从真实的圈地运动开始。托尼正确地注意到商品经济对圈地运动的诱发作用,但是他忽视了引起圈地的另一个

10、重要因素,即人口波动造成的影响。14世纪中叶欧洲发生了一场被时人称之为“黑死病”的特大瘟疫,造成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尔后,这种疾病又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重复,直到17世纪后期才最终从欧洲消失。“黑死病”对于当时欧洲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人口下降,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使得农产品价格下跌(见下图),土地价格和地租也因此下滑。人口减少也导致劳动力匮乏,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这些因素致使15世纪欧洲农业长期萧条。13511550年欧洲的谷物价格(注:威廉.艾贝尔:欧洲的农业波动(Agricultural Fluctuations in Europe), 伦敦,1980年,第50页。)受农业萧条影响最大

11、的是封建领主。“黑死病”之后,封建领主立刻面临着直领地劳动人手不足的问题。他们试图通过限制农民流动,强化农奴制的方式渡过难关,但遭到了农民的反抗。1381年英国的瓦特.泰勒起义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例。随着封建领主恢复农奴制的企图破产,加上农业之外就业机会的增长,农民离土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大量土地抛荒,一时间欧洲出现许多“消失的村庄”。在德国,“消失的村庄”的比例达到26%,也就是说每四个原有的乡村居民点中就有一个完全荒废,无人居住(注:威廉.艾贝尔:欧洲的农业波动(Agricultural Fluctuations in Europe),伦敦,1980年,第81页。)。“消失的村庄”也出现在英国

12、,尤其是后来成为圈地中心的密德兰地区。到15世纪初年,沃里克郡查佩尔.阿斯科特村的原有居民已经完全消失,在沃里克的金斯顿村,1394年仍有11个家庭姓氏记录在册,但到1430年只剩下一个(注:克里斯托弗.戴尔:西密德兰荒废的中世纪村庄(Deserted Medieval Villages in the West Midlands), 载经济史评论1982年第1期,第31页。)。1375年以后,“黑死病”更持久的影响显露出来,这就是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受打击最大的是谷物生产区,直领地经营已无利可图。14世纪末,英国武斯特主教将其在西密德兰17个庄园的直领地全部出租,15世纪上半叶又将直领地上的

13、全部牧畜出租。虽然通过土地出租武斯特主教保住了部分收益,但并未保全收益。改收租金后他们的年收入由14世纪初年的1200英镑下降到8501000镑左右。尽管如此, 主教的收入还受到佃户拖欠租金的影响,1460年佃户拖欠的地租已达1449镑(注:J . L .博尔顿:中世纪的英国经济( 1150 1500 )(TheMedieval English Economy 11501500),伦敦,1980年,第233页。)。但是,15世纪西欧的经济并非漆黑一团。在农业萧条的同时,西欧的畜牧业和工商业却出现相对繁荣的景象。由于谷物价格相对于工资下降,使得工资收入者,如手工业者、雇佣劳动者购买生活必需品以外

14、商品的能力增强。据J.E.T .罗杰斯对这一时期物价和工资材料的统计分析,13011350年一个石工的日工资可购买11.3公斤小麦, 1451 1475年上升到20. 4 公斤(注:威廉.艾贝尔:欧洲的农业波动(Agricultural Fluctuations in Europe),伦敦,1980年,第54页。)。农民中也有相当部分是这一时期经济局势的受益者。地租下降使他们的剩余率增长,地价下跌使他们易于获得土地,扩大经营。英国农民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之为“约曼”的农民阶层。由于工资收入者和富裕农民有更多的钱用于购买肉食、奶制品以及手工业品,从而刺激了非农产品生产的发展。15世纪由农业向畜牧和手

15、工业的经济偏移是一个全欧范围的现象,但只有英国实现了结构性的突破。英国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传统,其中以饲养提供毛纺原料的绵羊比重最大。据M.M.波斯坦教授的调查,1225年格拉斯顿伯雷庄园的200个佃户共养羊3760只(注:M.M .波斯坦:13世纪乡村的家畜( Village Livestock in the ThirteenthCentury),载经济史评论1962年第2期, 第230页。)。不过中世纪英国的羊毛主要是供出口。“黑死病”以后,英国的毛纺工业迅速发展起来,13471348年度英国出口毛料12000匹,14431448 年上升到每年出口55000匹,15471553年进一步上升到每年出口130000匹(注:K.金:11751425年的英格兰(England 11751425),伦敦,1979年,第9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