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 让书香满城的“流动书架”传递更多的墨味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39432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 让书香满城的“流动书架”传递更多的墨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届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 让书香满城的“流动书架”传递更多的墨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 让书香满城的“流动书架”传递更多的墨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 让书香满城的“流动书架”传递更多的墨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书香满城的“流动书架”传递更多的墨味【素材回放】2017年10月中旬,一则兰州公交“流动书架”两个月被“偷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网络视频显示,设立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站台保安则表示图书都被乘客拿走了。兰州第三客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车站图书的确存在丢失情况,他们今后会视情况再补充图书。兰州公交“流动书架”前期投入的1500余册图书中,80%是经典名著,20%是杂志。目前虽然没有具体的丢失数据,但能确定名著丢失得比较多。【素材解读】无论如何,“流动书架”在全国都是一个创举,是建设人文城市、提高城市内涵的有益探索,值得借鉴和推广。然而书籍丢失不能

2、成为“无底洞”,政府首先需要做好宣传教育,提高乘客的守序意识;其次加强图书管理,参考图书馆制度,实行实名制借书;同时还要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对借书不还者采取限制借书权限等惩戒措施。另外,广大市民也需要增强信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按需借书、依规还书,共同努力让“流动书架”为市民造福。可以说,一个小小的书架,就是文化接续传承的新方式,当地主动将书从图书馆搬到人流密集处,为的就是让阅读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正因为这些书刊杂志足够吸引人,便勾起了某些人的“占有欲”,从而“顺手牵羊”,毫不羞愧。对于“流动书架”这一新生事物,我们应该用文明守护好“流动书架”,广大市民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文明阅读,文明地做

3、一名读书人,才能守护好“流动书架”。【适用话题】文明阅读 守序意识 信用意识 遵章守制“流动书架”是一座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可以增添城市魅力从自身做起,文明阅读,文明地做一名读书人,才能守护好“流动书架”习惯于把东西占为己有,且不管那东西对自己是否有用,都是损害了他人利益“流动书架”唯有用心去做,长期做下去才能够获得真诚的回报,文明素质才会得到提升读书获得的精神财富,不仅能使个人受益,也会使全社会受益。“流动书架”这个主意很不错,“书香满城”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素材锐评】流动书架被“偷光”,不仅仅是素质问题“流动书架”初听起来,还让人以为这又是一个类似于“共享书屋”式的新创业项目。其实不然

4、,它是由当地区政府和公共图书馆设立的公益项目。当然,不管是何种性质,摆满图书的书架被市民“顺手牵羊”“偷”得“光秃秃”,总归是遗憾之事。只是,若将这一现象全部归因于市民的“素质”不高,恐怕有点失焦了。流动书架分布在兰州的22个快速公交BRT站台,图书的“漂流规则”是乘客可以拿书在站台内阅读,也可以带上车细读,但出站不能带走,且书架上也有提示“为了方便大家阅读,请将图书放回书架”。看起来,这样的做法确实不错,无论是等车还是坐车,有阅读爱好的市民都可以通过书籍来打发时间。可就现实而言,该立意明显有点“想当然”了,图书最终被“偷光”,蕴含着必然性。首先,乘客取书、还书,并无任何类似于“身份确认”的信

5、用约束机制,也就是说,能否保管好、能否及时归还,基本全依赖于乘客的“自觉”。此种完全“不设防”的模式,就等于只放书而无管理,很显然不符合公益项目的专业操作;其次,书架上所配备的图书,80%是经典名著类的“大部头”,也不符合在等车或乘车场景下这样短时间内的“快阅读”需求。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间接“诱使”乘客将书带走;再者,其实只要对公交车内的阅读体验有基本了解,就可知道,公交车内本就不适合纸质阅读。设置在公交站台的流动书架,更像是在满足一种假想中的“伪需求”。综合各种因素判断,这样的流动书架“破产”不过是迟早的事,甚至可以说,在公交站台设流动书架根本就无必要,是一种公益资源的“错配”。而考虑到所放图书是由当地区图书馆和爱心市民所捐赠,那么,“流失”的图书不能只是丢了就丢了,相关方面纵容这种非正常的“损耗”,及至图书被“偷光”都未能及时干预,显然是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爱心的维护不当,更该就此给出道歉和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时,此现象也提醒,公共部门在操作公益项目上,也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和受众意识,少一点“形式主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