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632037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前实验小学 陈道锋 市实验一小 陈思思 市实验一小 陈思思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 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 析和推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 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统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 图(单式和复式);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

2、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教材合理利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生 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会看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3.能根据需要绘制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1)单式折线统计图(1 课时)(2)复式折线统计图(1 课时)(3)练习课(1 课时)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 课时)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衔接。学习过程 中,尽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 1 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条形统计图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思路。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都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 起来。先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再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折 线统计图既可以反应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2.学习统计知识,进一

4、步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统计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充分利用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减变化这一特点, 让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 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习目标 2.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3.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前准备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PPT 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案达标检测1.创设情境,回顾旧知。1.观察情境

5、图,在小1.填填。一创设情境,引入新。(6 分钟)提问:同学们喜欢机器人 组中议一议怎样制条形统 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104 计图,再练习本上画出条 页情境图)这是一幅 2006 年 统计图。至 2012 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 2.独立观察并汇报条 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你们 形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可以表示出数的 (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 ( ),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出 ( )。答案:多少数量的多少数量的能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 图吗?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增减变化情况2.王叔叔连续喝下 2 瓶啤酒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3.导入新课。除了用条 形统计图表示之外,我们

6、还 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板 书课题)1.出示教材第 105 页未1.观察出示的统计后,每隔 0.5 小时测量一次他血液 中的酒精含量,得到的数据见下 表。根据统计表完成线统计图。描点的统计图。图。叔叔喝啤血液中的酒含量统2.观察统计图后,思考:2.观察统计图后思考计(1)横轴表示什么?纵 并回答问题。轴表示什么? (1)横轴表示时间,纵轴 (2)纵轴 0390 部分为 表示参赛队伍支数。二、自主探什么这样设计?(3)课件演示 2006 年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 队伍数量的点的标法。(2)纵轴 0390 部分是用 一个格表示的,但是表示 的数与上面的不同,所以 用折线表示。(1)王叔叔喝

7、啤酒 5 小时后血 液中的酒精含量是( )毫克 /100 毫升。究,学习(4)教师引导学生把其 (3)观察演示,并思考点(2)王叔叔血液中的酒精含新课。(20余各点在统计图上标注出的标法。量从喝啤酒后( )小时到分钟)来。(4)独立标点,然后同桌 ( )小时增长最快。(5)反馈各点的标法。 之间交流。(6)引导学生用线段连 (5)反馈自己的标法。 接各点。(注意线段不要超出 (6)用线段顺次连接各答案:41 0.5 13.看图填空。甲城 2015 年的月平均气温变两点的长度)点。化情况统计图(7)根据折线统计图获 (7)根据统计图回答问取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中国青

8、少年机器人大 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题。3.以小组为单位观 察、比较,讨论交流后分 小组汇报。相同点:都有横轴、纵轴(1)这一年中,甲城( ) 月的月平均气温最低,( )月化,你有什么感想?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比较两种统计图。和标题。横轴、纵轴包含 的统计项目、统计数据和 单位名称都一样。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由的月平均气温最高(2) )月和( )月这 两个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 快。课件出示 2006 年到 2012 直条构成的,折线统计图(3)( )月和( )月三、巩固练习。(11分钟)四、课堂总结,布置课后作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 赛队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 统计图,比较一

9、下两种统计 图的联系和区别。4.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 计图的特点。5.讨论:在实际生活中, 你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 图?6.探究提升。你能从折线统 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 么体会?1.完成教材第 105 页“做 一做”。2.完成教材第 108 页练 习二十六第 1 题。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2.课后完成教材第 108 页练习二十六第 2 题。是由点和线段构成的。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清楚地表示数量 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 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 以表示数量的变化趋势。4.独立总结:折线统 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 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 增减变化情况。5.小组交流后汇报。 6.回答

10、在统计图中发现的信息,发表自己的体 会。1.独立完成后,小组 交流。2.独立完成后,集体 汇报答案。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 收获。2.完成课后作业,教 师批改。这两个月间的月平均气温下降得 最快。(4)这一年中,甲城的月平 均气温呈( )的变化趋势。(5)7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 4 月份的高( )。(6)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 你觉得甲城可能是下面的哪座城 市?( )A.哈尔滨 B.武汉 C.广州答案:1 7、8 5 6 10 11 由低升高再降低 15 B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业。(3 分钟)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由创设情境让学生先制作出条形统计图,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条

11、形统计图。通过两幅统计图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 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而且彰显了折线 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教师点评和总结:【素材积累】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脚下,雨水冲刷 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素材积累】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

12、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 格外美丽。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 有帮助,谢谢 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素材积累】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 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 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