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悠扬民歌.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632002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 悠扬民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 悠扬民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 悠扬民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 悠扬民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 悠扬民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 悠扬民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 悠扬民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悠扬民歌一、 教学内容:妈妈格桑拉、赶圩归来啊哩哩、小河淌水、迪克西岛二、 教学目标:1. 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2. 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辨听出短笛的音色。3. 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藏族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4. 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三、 教学方法:合作法、试听法等四、 教具准备:钢琴 、多媒体等第一课时:妈妈格桑拉 一、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从而激

2、发学生对亲情的珍爱。二、教学难点:通过情感的体验升华为感恩的实际行动。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听歌曲我的好妈妈进入课室。2、师:刚才的音乐你们熟悉吗?歌曲名字叫什么?生:歌曲名字叫我的好妈妈,在幼儿园学的。师:是的,这是一首歌唱母亲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感受幼儿对母亲的爱)(二)感知了解:1、师:同学们,谁知道“母亲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谁又知道“母亲节”的来历呢?(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搜集到的有关“母亲节”的知识)生:请看我查找的资料。(电脑投影)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Amanm 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嫁,一直陪伴

3、在她母亲身边,母亲于1905年世逝,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Amanm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三)情感体验:1、师:今天,我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你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妈妈格桑拉。(听范唱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2、师:听完歌曲你们有什么感觉?想了解什么知识或有什么疑问

4、?生:音乐很舒展、很优美。生:音乐很委婉、深情。生:歌曲中的“格桑拉”我不明白它的意思,不知道它是什么语言?3、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同学能帮助他吗?生:很像藏语,但我也不明白它的意思。生:是妈妈的名字吧?4、师:这是一首藏族风格的歌曲,藏语“格桑拉”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歌曲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赞美和祝福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利用网站查找有关藏族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系统在大屏幕上展示西藏的代表性的事物:布达拉宫、哈达、酥油茶、藏袍、雪山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5、师: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能区分并准确得演唱出来。老师用琴弹奏旋律,学生反复学唱。6、指导学生轻声朗读歌词

5、,体验歌曲的意境,并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完整演唱歌曲。7、将歌词内容按乐句编创成动作,老师有意识地进行藏族舞简单的指导,边唱边表演,比一比、看一看,谁演得最好。8、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 老师也和同学们共同参与一起表现歌曲。9、师: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们已经做了什么,今后还将怎样做?生:好好学习,孝顺父母,长大有所作为,让母亲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四)拓展表现:1、今天,就让我们每一个同学为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个惊喜,亲手准备一份珍贵礼物献给妈妈。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3、多媒体出示讨论的结果。4、利用课前准备的小礼物进行师生互动:老师扮演“妈妈”,同学们扮

6、演“孩子们”,分组派代表上台进行“献爱心行动”的模拟表演。(教学在歌曲妈妈格桑拉的音乐声中进行,在温馨甜美的气氛中结束)(五)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悟和收获?生:藏族的歌很好听,西藏的风光也很美,藏族妈妈的心灵更美。生:我觉得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那么善良,那么伟大!师: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渊深博学,没有英雄们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比天高、比海深、比地宽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让我们永远热爱自己的母亲!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赶圩归来阿里里一、教学重难点1学生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用打

7、击乐器伴奏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歌舞都有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出示课题)2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播放歌曲)3、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对,彝族。师: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赶圩就是我们这儿说的赶集。4、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

8、一起,唱啊,跳呀。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播放歌曲师:仔细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绪演唱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生回答(欢快、活泼的情绪。中速稍快)再听歌曲,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分别请学生说一说。说说歌曲的拍号、强弱规律。2用lu模唱(慢速),并拍出歌曲的强弱拍。3再用da来模唱,然后把它换成拍手,拍出歌曲的节奏。4注重、节奏的拍击,出现错误及时矫正。5边模唱边用 0 0 这三种节奏分别拍一拍。6播放歌曲伴奏音乐(经

9、处理过的慢速伴奏音乐),将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一个节奏,合奏。7也可师生合作,老师选择任一条节奏和学生一起拍,然后以递进式进入(第二组节奏在第二小节进入,第三组节奏在第三小节进入),老师指挥提示。8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使其对号入座。9学生随琴用慢速哼唱歌曲。10问:第四小节“ 2”上的记号是什么记号?引导学生感受有无波音记号不同的效果。并用原速正确演唱。 11再听范唱,说说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各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生: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情绪上更加欢快、热烈。12师:用怎样的声音表达歌曲,表现歌曲的情绪的呢?生:欢快、活泼的、富有弹性的声音13分别请学生唱一

10、唱,并互相评价一下。 (三)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1老师引导学生用领唱、对唱、齐唱等演唱形式来演唱,强调声音要富有弹性。2师:彝族同胞都是能歌善舞,观赏赶圩归来啊哩哩。多媒体播放舞蹈视频,让学生模仿歌舞里的动作一起来律动。3老师讲解彝族舞蹈的简单动作,学生学着做一做,再和着音乐边唱边表演。4请部分学生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其他学生歌表演,边唱边舞,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奏、舞合一。5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欣赏民俗版罗宁娜和通俗版玖月奇迹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听赏并讨论不同版本的特点。(四)小结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学习了彝族风格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同学们在学

11、习生活中,有好的音乐也可带到课堂上我们一起分享。在赶圩归来啊哩哩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欣赏小河淌水、迪克西岛教学过程(一)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二) 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三)完整聆听乐曲小河淌水,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感受。设问: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一种表现形式在表达歌曲的意境、感情上更细腻、更丰富?(四)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炎黄风情组曲及作者鲍元恺。(五)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听口

12、哨与小狗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并模拟吹着口哨与小狗散步。和学生一起回忆乐曲描绘的场景。导入欣赏迪克西岛。(一) 初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的情绪。议一议: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它与口哨与小狗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二)再听乐曲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1. 引导性设问: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2. 出示短笛的图片或实物,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3. 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4. 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小结:通过乐曲的欣赏,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管弦乐的语言,有了更深的体验。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