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319172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4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目录第一章概述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概况21.3编制依据与研究围31.4项目研究结论4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52.1项目建设背景52.2项目建设的意义9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53.1项目选址153.2建设条件15第四章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184.1设计依据与原则184.2建设容与规模194.3建筑设计方案19第五章节能方案分析245.1设计依据245.2建筑节能的必要性245.3能源消耗情况265.4节能措施与效果分析295.5结论与建议33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346.1环境现状分析346.2编制依据与执行标准346.3环境影响分析346.4环境

2、评价结论41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27.1劳动安全卫生427.2消防44第八章项目组织与管理468.1项目组织468.2项目管理468.3项目监督488.4项目评价49第九章项目管理和进度安排509.1 项目管理509.2实施进度安排54第十章工程招标方案5510.1招标依据与原则5510.2招标组织管理与方式5610.3招标基本情况表5710.4招标方案58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11.1编制依据6111.2投资估算6311.3资金筹措6411.4资金使用65第十二章效益与风险分析6612.1社会效益分析6612.2风险评价67第十三章研究结论与建议7013.1结论7013.2建议

3、70 / 第一章 概 述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 县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2、建设地址:县水东新区。3、建设单位:县中医医院。4、建设性质: 新建。5、建设容与规模:建设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一栋,项目用地面积3084平方米,建筑面积5260 平方米,建设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中药材研发中心、中药材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信息网络平台、中医药康复疗养中心、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配置相应的实验、培训教学、网络等设备180台(套)。6、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320万元(不合土地费用,土地由划拨取得)。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070万元,设备投资250万元。7、资金筹措

4、: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320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投资1020万元,申请省预算专项补助投资300万元。8、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半。建设时间:2012年7月开工至2013年12月竣工。1.2项目建设概况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总体思路,并将“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列入我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已全面启动产业园各项目建设

5、,园区拟设置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医药休闲养生基地。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由中医药大学和县政府合作开发建设,以县中医医院为建设主体单位。占地3084平方米(含道路用地1266平方米),建筑面积5260平方米,位于县城关镇水东新区,中心计划总投资1320万元,建有中药材 GAP科研工程中心、中药材研发中心、中药材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中医药康复疗养中心。为了建设高标准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上京拜访了可冀院士、黄璐琦研究员,邀请可冀院士、黄璐琦研究员与中医药大学领导、专家多次来调研,对我县

6、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聘请可冀院士、黄璐琦研究员为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县政府与中医药大学签订了“促进县中医药文化建设合作协议书”,县中医医院与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建立教学医院教学合作关系协议书”、“合作创办康复中心的框架协议”,为中药材科研开发、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1.3编制依据与研究围1.3.1编制依据1、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 3、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5、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6、省委省人民政府

7、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7、省关于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 8、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9、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0、县城市总体规划;11、中共县委会议纪要201124 号文;12、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和技术、统计资料。1.3.2研究围本项目为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工程,报告主要从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入手,分析、研究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与建设条件,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建设方案、节能方案、环境影响以与投资估算与筹措方案、经济与社会效益等,项目通过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价,从而确定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

8、心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4项目研究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工程的论证分析,项目主要以发展中医药信息服务、科研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项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有较强的可行性,各项评价指标显示,本项目建设可行。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县建设的快速发展,县人口的总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将随之而增长,人们在解决温饱后,奔小康、需健康、投资买健康已成为当今的时尚,同时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高低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

9、看人们健康质量的高低. 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在保证基础医疗的同时,他们更渴望得到高科技的中医药保健。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总体思路,并将“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列入我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已全面启动产业园各项目建设,园区拟设置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中心、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医药休闲养生基地。2.1.2中药材GAP科

10、研工程、信息服务中心建设背景中药材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瑰宝,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生产的规模化与建设中药材GAP生产基地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积极发展中药材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GAP中药材生产基地,将是中药材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我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据1986年县中药资源普查,有1320种药用动植物。主要有银杏、黄精、玉竹、厚朴、茯苓、何首乌、乌药、根、金毛狗脊、百合、威灵仙、骨碎补、贯众、七叶一枝花、栀子、车前、女贞、金樱子、吴茱萸、红豆树、金银花、鸡胫花、谷精珠、苦楝、钩藤、海风藤、石南

11、藤、乌梅等。目前生产的家种药材主要有银杏、玉竹、黄精、栀子、丹参、菊花、百合、杜仲、原朴、木瓜、吴茱萸、山药、泽泻、金银花等13个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县共有中药材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值突破3.5亿元,已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但是,我县的中药生产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品种混乱、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质量下降、产量低、生产不稳定;二是收获加工不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超标;三是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新产品开发水平较低,绝大部分中药材还是以原料形式进入市场,就是加工

12、也是粗加工,一般是加工成饮片,销往各地,综合效益差。四是中医药信息获得渠道有限。因此,本项目建设旨在开展中药材栽培技术示、研究、推广、信息服务,实现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科学化、标准化、规化,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中药材GAP基地生产模式。在中药材综合利用方面,充分依靠科学技术,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开发中药材有效成份的提取等深加工技术,走出以原料为主赢得市场的低水平运作向高效增值方向发展,培育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从而促进中药材产业化、现代化发展。2.1.3中医药康复中心建设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在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

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12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9.5%和11.3%。从目前的情况看,城镇居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人们的需求容与层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对吃饭、穿衣问题的关心转移到子女教育、改善住房条件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因此,除了其他问题之外,加快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便成了摆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解决社会特殊人群“看病难、看病烦、住院难”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与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提高伤、病、

14、残人士的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为专业特征。疾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避免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建立康复医疗机构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的原则,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以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逐步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我县康复医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卫生部“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和我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康复养中心。2.1.4中医药研发中心建设背景中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

15、民族产业,也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国家为此出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全国有10多个省、市将以中药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并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随着人类医学模式从治疗型向预防型的转变,以与回归自然潮流的涌动,中药以其疗效好、毒性低、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欢迎。目前全世界植物药的年交易额近200亿美元,并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药的保健治疗在欧美各国的影响日益扩大,使用中药保健和治疗疑难病症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中草药和植物药市场的广阔前景,为我国中药材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中药产业是一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满足我国人民医疗保健的需要,扩大名优中药出口,防和抵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外医药对我国的冲击,国家决定大力发展我国的特色中药产业。国家科技部启动了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计划,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制定了一系列推进规化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中药产业化的战略方针。随着我国中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新品种的不断开发,中药材的需求量正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采用规化操作规程生产的中药材和无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