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野”味十足的教学尝试.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631857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野”味十足的教学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次“野”味十足的教学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次“野”味十足的教学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次“野”味十足的教学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野”味十足的教学尝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次“野”味十足的教学尝试 索溪峪的“野”教学后记什邡市实验小学 叶莉那天下午,在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后,原本打算好好地上曹敬庄先生的文章索溪峪的“野”。走进教室,我先给孩子们分析曹敬庄先生构思的精妙之处,告诉他们在张家界有许多可以写的值得写的地方,就是索溪峪这个地方也有很多值得写的,单就索溪峪这个地方,哪怕写出一组文章来都行,但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写,而是抓住了一个“野”字来展开全文,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是野的,连在这里旅游的游客们也尽情地放松,释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野性。可是,正是这样的分析感动了我自己,也让我的思想开始随着作者“野”了起来。我想到了阅读,想到了写作,更想到了怎样指导孩子们写

2、作,将之前的预设和构想全都打破了。接下来,我忘情地由作者的这种巧妙构思进一步展开讲到了孩子们的习作。我让孩子们来构思一下乡村早晨的宁静,就写宁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有孩子告诉我应该写路上没有多少行人,但能听到偶尔驶过的摩托车的声音,然后就有孩子告诉我院落里能听到公鸡的叫声,还有孩子告诉我田野里能听到虫子的叫声,能感受到露水滴落的声音,还有孩子告诉我在村子的小树林里,能听到鸟儿的声音,能听到虫子的声音。我把这些要点都板书在黑板上,并提醒孩子们我们这是在写乡村早晨的静,为什么我们都写了这些声音呢?有孩子马上说,写声音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早晨的宁静,白天太喧哗了,根本听不到这些美妙的声音,只有在宁静

3、的早晨,这些天籁之音才格外的悦耳。这也是以动写静的方法。我又问孩子们假期里去了些什么地方,有孩子告诉我去过德阳的文庙广场。我问,文庙广场给他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一开始,他说有一股鱼腥味儿,的确,那里有一个很大的锦鲤鱼池,围观喂食的人很多,水总是一种腥臭味儿。我再问,还有没有其他印象,他想了一下说,还有一种神圣的感觉。那神圣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孩子们有些说有文庙,有孔子的雕像,有很多方砖,上面有很多文字,我便借此机会也给孩子们讲了德阳文庙的一些相关历史,讲了孔子的一些故事,讲了人们对孔子的那种景仰和崇敬,这本身就是一种神圣的事情。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开始七嘴八舌地汇报自己的经历。有说洛带古

4、镇古朴风格的,因为有古朴的建筑,有传统的小食,有淳朴的民风。有孩子说峨眉山的天梯,天梯有三千多级,爬上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站在天梯上看悬崖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而古代修这些天梯的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开凿,我们在游玩的同时,不得不产生一种佩服,一种克服重重危险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便也油然而生。有孩子告诉我们他去大海边拾贝壳的独特经历,有孩子告诉我们去金雁公园的那种快乐当下课铃响起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这节课上偏题了,由讲课文变成了指导写作,但看到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准确的表达和精炼的概括,我也是一种欣慰。接下来的任务,我就没有安排孩子们完成本课的配套练习,字词听写等常规作业,而是要求孩子们抓住景区、景

5、物特点,学习索溪峪的“野”的写法,写一篇习作。孩子们在讨论课文、汇报各自所走经典以及观察到的我们身边的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刷刷地动笔写了起来,用文思如泉涌来形容此时的孩子们,一点儿也不夸张。语文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欣赏一篇又一篇的文本,一句又一句的分析句子含义,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我以为,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想法,运用在文本中学到的方法来写作。会写作了,语文还算差吗?不懂的字词可以在后来的日子的慢慢地纠正,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许多当年无法克服的毛病都会随之减少甚至消失。但写作能力,写作思维的培养就不是能够在短期内突飞猛进的,也不是经过一定的练习,做一定的作业就能拥有的。拥有了一份写作的功力,就是拥有了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虽然改变了自己的上课初衷,但看到孩子们在组织写作材料时的轻车熟路也不失为一种安慰。不过,细细思量,如果没有我之前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没有我的精心备课准备,我想“野”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