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东地区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317710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东地区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龙东地区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龙东地区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龙东地区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龙东地区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东地区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东地区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考场试卷序号(由监考填写)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核分人得 分得分评卷人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4分)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物质简单,心灵富有。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春来了,阳光明媚。绿意一直mn延到窗下的草坪,每一株嫩茎都迎风伸展。再细看那花朵,一簇簇、一团团地盛开着,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透亮,如水晶般晶yng,折射着不一样的光彩。阳光洒在花瓣上,给花瓣镀上了一层金。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嫩茎

2、一簇簇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mn延 晶y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有一种新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B.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冰心谈生命)C.斯文赫定坐着船兴味索然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严春友敬畏自然)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B.他对自己

3、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5.古诗文默写。(10分)(1)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2)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它是从“_”演变而来的。(4)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有“景”,白居易用“右手秉遗穗,_”描绘了贫妇捡拾麦穗的场景;诗中有“情”,李白用“_,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对王昌龄的思念之情;诗中有“志”,杜甫用“_,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5)李商隐(夜雨寄北)用“_,_。”设想未来的相

4、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6)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请从下列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与之相关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节日:_古诗:_6.走近名著。(4分)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1)这首诗的作者是_,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_”著称。 (2)请你分析繁星春水中这类诗歌的特点。(提示:可从艺术、语言、形式方面进行分析,答出两点即可)得分评卷人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710题,共10分)初中时光已悄然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校园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欢乐。初中的学

5、习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为此你班决定开展“岁月如歌”的主题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7.【集体的记忆】班级组织编委会编写班史,每人珍藏一本,作为对这段生活的永久纪念,请你设计班史的内容。(3分) 内容一:班级毕业照 内容二:_ 内容三:_ 内容四:_8.【真诚的邀请】假如你是编委会的组长,去邀请校长为班史题词,你该怎么说?(3分)9.【如歌的行板】班级要组织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毕业晚会,请你设计主题语,要求语言简洁、紧扣主题。(2分)10.【永远的赠言】毕业在即,请你在老师的纪念册上写留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分)得分评卷

6、人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6题,共36分)(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4题。(共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

7、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燃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及鲁肃过寻阳 _ (2)恐已暮矣 _12.翻译下列语句。(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

8、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二)阅读凶手WiFi一文,回答第1518题。(共8分)凶手WiFi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

9、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

10、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15.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

11、问题?(2分)16.第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7.第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8.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分) (三)阅读谈自立一文,回答第1922题。(共9分)谈自立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

12、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这一点”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22.根据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自立”?(3分)(四)阅读玉米饼里加了糖一文,回答第2326题。(共9分)玉米饼里加了糖那一年我上高一,住校。由于家里生活拮据,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