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31523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系列资料BY教育头条汇编全国统一新教材古诗文增幅达80%(附2018中高考新增必背篇目)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指挥棒,提升古诗文在高考中的权重,已成大势所趋,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就在近三年64篇的基础上增加了10篇。2017年9月开学后,全国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将全国统一,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语文教材全国统一,文言比例大幅增加2017年9月新学期开始后,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正式终结。目前消息是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强

2、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选篇原则回到“守正”立场,大幅减少尚未沉淀的“时文”,文言篇目大幅增加。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高考必背篇目新增10篇2018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在近三年64篇的基础上增加10篇,增加后的篇目如下:初中五十篇1.论语(共十则)、2.孟子鱼我所欲也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左传曹刿论战5.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

3、.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诗经关睢、18.诗经蒹葭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

4、太守行 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50.己亥杂诗 龚自珍。高中十四篇51.荀子劝学、52.庄子逍遥游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前赤壁赋苏轼;56.诗经氓57.离骚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

5、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初中新增十篇1.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列子伯牙善鼓琴3.答谢中书书陶弘景、4.湖心亭看雪张岱5.河中石兽纪昀、6.乐府诗集.木兰诗7.登幽州台歌陈子昂、8.卖炭翁白居易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教育部高度评价2017高考语文试题日前,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从这篇专访中,我们可以看到考试中心对今年高考试题评价颇高。这些评价就是导向,说明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符合为国选人育人要求的,是会坚持下去的。这对2018年乃至今后的高考复习备考,具

6、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下是问答节选)问:2017年高考试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文化味道浓厚。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姜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出发,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无论是服务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问:

7、2017年高考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覆盖各个学科。具体来说,试题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姜钢:2017年高考试题精心萃取思想精华,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展现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体悟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语文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全国卷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呈现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推己及人、洁身自好、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

8、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试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也表达出对他们“如春蚕食叶而不断成长”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问:2017年高考是如何利用考试这一特殊方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考试育人效果的?姜钢:2017年高考命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架起试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学生有兴趣、感受深、易接受,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契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整体提升了考试的育人效果。语文注重“以文载道”,如文言文试题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测试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品评古人平等善诱、好学勤勉、谦

9、虚恭顺等良好品质;山东卷谢贞聪敏好学、孝敬父母、忠诚正直;江苏卷汪中专心学术、正直友善、笃于亲情;上海卷李大亮宽厚仁爱、智勇双全、忠于职守;天津卷王充恭顺仁爱、好学深思、廉洁清高全国卷作文“中华名句用用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材料,突出了语文学科育人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该作文将六句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并列齐观,包含自强奋发、家国之爱、豁达自信、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社会与家国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试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二三名句,引导考生在亲身使用中感受名句的魅力和活力,体悟转化发展传统的可能性。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指挥棒,提升古诗文在高考中的权重,已成大势所趋。攻克古诗文堡垒,才能拿下高考根据地。古诗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更重在养成积累的习惯,从而形成语感,触类旁通! 1 / 1三好网中高级教师1对1,提分快!教育头条海量学科资料、考试快讯!初高中9大学科资料,中高考政策、考试技巧、家教攻略更多资料登录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