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空间 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314300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留空间 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留空间 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留空间 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预留空间 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留空间 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留空间 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留“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崔 银 伶阿基米德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为学生预留空间,创设适宜活动的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实践中,课前、课中、课后,都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从以前的“观众”、老师的“追随者”变为学习的“主角”。一 问题的提出及理论支持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是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活动。实践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目标。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

2、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也就是说,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探索、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技能,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设置预案和演绎预案等过程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预留出“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和条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敢想、敢问、敢说、敢于参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二预留“空间”的实践与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布卢姆

3、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投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亲身体验,实践感悟。叶老指出,教育总的原则必须贯穿一个“导”字,教师“相机诱导,必会使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知源广开,纯然之功弥深”。课堂不再是教案的演绎舞台,应该珍视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给学生预留“空间”,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性的教育资源,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天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一)课前,留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主动参与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的教材也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学生主动学、自主学的意图,注重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

4、动参与、自主发现。作为教师,课前,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留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主动参与的机会,把学生的“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根本点,支撑点和归索。例如二氧化碳的教学中,课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相关知识,课上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自主学习,资源共享,通过板报、墙报、报道相关知识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自主学的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生成性的发展,从而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

5、造空间,切勿在目标上、内容上整齐划一,而要因人而异,分层施教。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都能得到发展。如果课前预定越多,那么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窄。因此,在教案设计中,要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用充分的思考、质疑等自主性活动去填补,让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1多花些功夫,多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在设计预案时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为这些可能反映留出相应的时空。课前多去了解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的话题,然后把学生的需求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进行重组教材,以适应学

6、生。留出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留出足够的时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填补。2让设计简单些,让空白多一些。如果参照教学参考书,我们的教案可以写很多,而课堂就会成为一条高速运行的流水线。学生的想法和感悟就在这条流水线中随波逐流,一朵朵智慧的火花,一次次闪现的灵感就在这里被熄灭。所以,在设计预案时不必满满当当,少一些环节,多留出空白区域,让学生有主动参与、发表意见的空间和机会,把教案设计改为学案设计。(二)课中,创设情境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邂逅不曾预设的精彩经常听到老师抱怨,一二年级时学生回答问题还算积极,年级越高越“懒”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越来越

7、少。真的是年龄越大变得越懒了吗?据我了解,不爱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怕答错,被老师和同学笑。因此,他们不愿轻易“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老师总是偏爱那些回答正确的同学,顺着老师思路回答的学生,而冷落那些答案错误或有偏差的学生,因为学生的一个意外问题会打断教师的教学顺序,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新课程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来我教得怎样,教案展示得怎样,任务完成得怎样,转到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样,他们需要什么,从而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勇敢地面对课堂突发问题,让课堂生成也成为一种教学资源。1、创设民主氛围,让课堂成为“出错”的地方。 课堂上时常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

8、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课堂上师生对垒,气氛压抑紧张,教学活动单调枯燥,了无生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受到压抑,学生的质疑求异受到限制。新课标的出台为解决这种问题提供了方向。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搭建平台。如果留意,就会发现,在课外每个学生都很活跃,互相交流、谈天,他们也有交流的欲望。所以,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多进行对话、互动,即使完不成预期的任务也无妨,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课堂内容丰富了、愉悦了,学生也能在参与过程中有发现、有思考、有想象,给学生质疑的权力。教师不是权威,教材不是标准,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挑战,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即

9、使错了,偏了,也要赞扬其勇敢。如果是有价值的问题,更应给予肯定,并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进行探讨,研究。2、注重课堂生成,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顺序,不必按原计划进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有着不可预设的偶然性和可能性出现,教师要灵活处理,即时剪裁原来预设的环节,把新生成的资源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角。(三)课后,留点空间给学生把评价的主权交给学生

10、课后,不再留大量的作业占满学生的时间,留空间给学生,把评价的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我评价,将知识内化。例如,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由学生评价二氧化碳的功与过,撰写论文,使学生再次提升。苏霍姆林斯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预留“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角”,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闪现智慧的机会,成为学习的真正“主角”。参考文献:1张引:西方课堂气氛研究评述,外国教育研究,年第期。2江光荣:班级环境及其与教师风格和学生发展之关系,年博士论文,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4片冈德雄著,吴康宁译:班级社会学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第期。5根据江光荣年博士论文中“若干课堂环境测量工具概览”整理而成。6综合参阅:屈智勇:国外课堂环境研究的发展概况,外国教育研究,年第期;江光荣:班级环境及其与教师风格和学生发展之关系,年博士论文。7美特丽萨艾曼贝尔,方展画等译:创造性社会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版。8综合参阅:心理学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年版;张引:西方课堂气氛研究评述,外国教育研究,年第期。9.化学新课程标准第 1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