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脓肿中药方.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31426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疗肝脓肿中药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治疗肝脓肿中药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治疗肝脓肿中药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治疗肝脓肿中药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治疗肝脓肿中药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肝脓肿中药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肝脓肿中药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苗药清肝排脓方【主要成分】苦参、蒲公英、田基黄、一见喜等多味天然苗药 材。【功能主治】细菌性肝脓肿;症见恶心呕吐、疲倦乏力、肝区疼痛等。【用法用量】将本品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以没过药材面2-3cm为宜),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注意事项】1、忌酒;2、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刺激性食物;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89例的临床分析 文章来源: 2005-12-19 16:37:09 康春博 孟庆成 顾 锋 许洪斌 王世龙 2005-12-13 13:31:35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10月第5卷第20期【摘要】 目的 分析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肝脓

2、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1998年3月2004年3月期间,对89例肝脓肿病人予以B超引导下肝脓肿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本组89例病人共进行102次穿刺置管引流术,效果满意。结论 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简便、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并发症和病死率低,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肝脓肿是常见病,其治疗方法有很多,我院于1998年3月2004年3月期间,对89例肝脓肿病人进行102次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9例,男49例,女40例,年龄1177岁,其中60岁以上者18例。本组肝脓肿病人中,细菌性肝脓肿80例,占89.9%

3、,阿米巴肝脓肿9例,占10.1%。肝脏多发脓肿者56例,占62.9%,直径范围在3.012cm之间,脓肿为26个不等。单发脓肿者33例,占37.1%,直径在8.019cm之间,其中右叶28例,左叶5例。肝脓肿并发糖尿病2例,并发肝癌、胆管癌各1例,并发胆道结石3例。1.2 操作方法 先于床边进行B超检查,选定合适的穿刺点、进针方向及进针深度。 B超定位要求:(1)进针路径短;(2)在冠状面及矢状面方向上均要求位置尽量低;(3)易于固定、导管不易扭曲,便于术后病人活动;(4)经过少量(23cm)肝组织;(5)避开大血管、胆管、膈肌及周围脏器。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由穿刺部

4、位局麻至壁层腹膜。采用18G PTCD针及引流管,针长1520cm,根据B超确定的穿刺点(尽量选于肋骨上缘)、方向和深度进针,至预定穿刺深度后回抽,并可带有负压进针。如有脓液抽出,拔出穿刺针,更换引流导管。操作过程中可在超声探头监测引导下穿刺;穿刺成功后,取出部分脓肿液送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常规检查及革兰染色涂片检查,指导临床治疗。早期脓液较稠、较多,可用持续负压器吸引或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可间断注入抗生素进行治疗。2 结果本组89例病人共进行102次穿刺术,置管引流术,其中78例病人经过1次置管引流术,9例病人经过2次穿刺置管引流术,2例病人经过3次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经补液抗炎治疗后,86例病

5、人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B超或CT检查示脓腔消失后出院;3例病人因合并肝内胆道结石,病情稳定后行相应手术治疗。本组治愈率为96.63%。平均疗程19天(830天)。本组89例肝脓肿液培养有70例阳性,致病菌分别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肠菌、绿脓假单胞菌和阴沟肠细菌。其中52例病人在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出来后改用有效抗生素静滴及脓腔冲洗治疗。19例脓液培养阴性者中,9例肠道检出阿米巴原虫。 3 讨论细菌性肝脓肿形成后,由于肝脏的血流丰富,脓腔内大量的细菌及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明显的全身性脓毒血症表现,如寒战、高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白细胞总数增

6、高等,病情严重而急骤,少数病人可伴有黄疸。阿米巴性肝脓肿可表现为稽留热、弛张热或长期低热,若伴发细菌感染,亦可有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总之,肝脓肿常使病人处于一种极度消耗状态,并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因此,及时将肝脓肿中的脓液引流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脓肿较大、一般状态较差、病程较长、中毒症状较重的病人显得尤为重要 1 。对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在1970年以前以手术引流为首选的方法。但因其创伤大,增加病人痛苦,以及有可能污染腹腔等问题而限制治疗范围。如果病人伴有胆道系统的疾病、门静脉引流脏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可致并发症、病死率均较高,术后恢复时间长,故现已逐渐被经皮穿

7、刺置管引流术所代替。因B超引导下肝脓肿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并发症及病死率低,尤其适用于全身情较差的病人。随着近年来肝脓肿穿刺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病死率已由原来的70%下降到近年的0%15%左右 2 。为此,对肝脓肿的病人,如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已液化,直径超过3.0cm,即需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术。如果脓肿直径在35.0cm,大多数穿刺抽脓一次即可。对于直径5.0cm的脓肿,需采用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脓肿进行持续引流,及时、有效的改善病人全身的感染性症状。较大的肝脓肿,尤其时间超过半月时,脓肿壁变厚,脓肿与肝血

8、窦“隔离”,抗生素难以入脓腔 3 。因此,对于多发性肝脓肿,一般先将较大的脓腔进行穿刺引流,首先缓解病人全身感染性症状。此类病人脓液往往稠厚,我们一般予以留置双腔引流管,并可予以负压吸引。经另一引流管灌注灭滴灵或生理盐水加入抗生素(如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进行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引流液逐渐减少以至消失,复查腹部B超示:脓肿明显缩小,脓腔消失,超声显示一杂乱的回声区(纤维化所致),说明已治愈。如经引流后仍有少许渗液,为促进脓腔壁坏死,可经引流管向脓腔内注射硬化剂至脓腔内,如(1)无水乙醇,一次总量不超过30ml,无水乙醇可使细胞凝固坏死;(3)10%氯

9、化钠溶液,一次不超过40ml,高渗盐水使腔壁细胞完全脱水,细胞坏死。我们对本组病人注入硬化剂疗法治疗24例肝脓肿,平均每例治疗23次,脓肿基本吸收。此法安全性高,亦适用于其他肝囊性病变。有些多发性肝脓肿,其脓腔往往相通,经过对其中较大的脓腔引流后,其它脓腔会逐渐缩小或消失,一般不需再次穿刺引流。对于较小的肝脓肿(直径3.0cm的肝脓肿病人,均行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术。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脓液性质,有利于对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的进一步鉴别诊断。其中,阿米巴性肝脓肿的脓液呈棕褐色,即巧克力色,较粘稠,无臭。若无合并细菌感染,涂片及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不能发现细菌。而细菌性肝脓肿的脓液性

10、质与其感染的细菌明显相关,多为黄白色脓液,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一般可发现细菌。虽然阿米巴肝脓肿病人的脓液中难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但在脓肿壁上常能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4 。以上的阳性发现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而阿米巴性肝脓肿与细菌性肝脓肿在药物方面的治疗确是明显不同的。 近年来抗生素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第三代头孢类及其他抗生素耐药株的增加,多重耐药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在进行肝脓肿穿刺时,对脓肿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常规检查及革兰染色涂片检查。首先,根据脓液的常规检查及革兰染色涂片检查结果,初步判断引起肝脓肿的病原体,结合临床经验,有助于选用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

11、以前完全依靠临床经验应用抗生素的不足,减少耐药株的产生,缩短用抗生素的时间,减少二重感染的机会。对细菌培养阳性者,则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使在处理原发病和充分引流脓液的基础上,更加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清肝排脓方【产品名称】清肝排脓方 清肝排脓方【主要成分】苦参、蒲公英、田基黄、一见喜等多味天然苗药材。 【性状规格】苗药饮片。 【功能主治】细菌性肝脓肿;症见恶心呕吐、疲倦乏力、肝区疼痛等。 【用法用量】将本品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以没过药材面2-3cm为宜),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每日1付,分3次服用,15付为一疗程。 编辑本段产品介绍清肝排脓方为纯苗药配

12、方,所用药材皆源自苗岭深山,绿色自然,效专力宏,安全无重金属污染。诸药合用,有清热活血、消肿散瘀、健脾益气、保肝利胆的功效,能快速消除恶心呕吐、疲倦乏力等症状,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从根本上治愈细菌性肝脓肿。 编辑本段细菌性肝脓肿病因病理西医认为当人体抵抗力弱时,入侵的化脓性细菌会引起肝脏感染而形成脓肿。引起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在成人为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儿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而Friedlnder肺炎杆菌等则次之。 苗医认为细菌性肝脓肿属于“胁痛”、“积聚”的范畴,多因肝经郁热,毒热内蕴,气滞血瘀,血肉腐烂而致 病。 编辑本段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细菌性肝脓肿多

13、无典型临床表现,急性炎症期常被原发病所掩盖。 1 以上为典型的肝脓肿表现,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的早期应用,上述典型表现已不多见,而常以腹痛、乏力和夜间盗汗为主要症状。 编辑本段细菌性肝脓肿危害肝脏的局部组织呈囊性肿大,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大。体积较小时,没有明显症状,常常在腹部超声检查或 腹部手术时发现,不需要治疗。 少数肝脓肿可出现以下状况,如囊肿破裂、囊内出血、感染或短期内生长迅速有恶变倾向如肝肿瘤等,一般会出现体重减轻、疲倦、贫血、腹痛及肝肿大等症状。所以,对于所有肝囊肿需要定期检查观察,必要时施行手术治疗。 多发性肝脓肿的病死率可达50%88%,单发性肝脓肿的病死率为

14、12.5%31.0%。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种综合治疗方法的开展,肝脓肿的死亡率已呈明显下降趋势。 编辑本段产品成分分析苦参 味苦性寒,可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 现代研究解析:苦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堇色毛癣菌等具有抑菌作用,并且具有抗癌活性。 蒲公英 味甘性寒,功善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 现代研究解析:蒲公英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加用,其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 转化率。 田基黄 味甘性平,可利湿退黄,消肿散瘀。用于急慢性肝炎、肝区疼痛、黄疸、水肿等。 现代研究解析:药后肝功能、自觉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田基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菌作用。 一见喜 味苦性寒,善保肝利胆、消肿止痛。用于邪毒内盛,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现代研究解析:一见喜有保肝利胆作用,并可增加肝重量,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所分泌胆汁的物理性质亦有所改变。并有消炎作用。 编辑本段产品治疗过程第一步:清热解毒,以除其病机 细菌性肝脓肿属湿热内蕴、肝胆疏泄的范畴,清肝排脓方中蒲公英为苗方清热解毒之要药,除其病机,清其热,解其毒。现代研究表明,这些清热解毒药大都具有抑菌作用。这就从根本上祛除了邪毒,避免其入侵人体。 第二步:散瘀排脓,以解其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