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31400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岭南版)第1课 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课时数:2课时教学要求:学习有关民间美术的知识,观察感受民间美术的特性,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欣赏能力,绘出你所喜爱的纹饰图案。教学重难点:体会如何表现吉祥如意的特点。教学准备:服饰图,绘图工具。教学过程:(要注意体现“四动”模式,注意教学的有效性,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第一课时教师的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整顿纪律。二、指导观察。1你能说说课本中的哪些作品中体现了喜庆、吉祥、满足的特点?2观察范图中哪里采用了谐音、寓意、象征的手法?3你从书中发现了哪些纹饰?三、课堂延展:参加小组讨论:以你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为例,说说如何表现吉祥的主题。四课

2、堂评价。总结教学,鼓励优良。五课外作业。课后观察其他民间美术图案,结合今天所学的欣赏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观赏范图,感受民间美术的特征。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课本图案。三回答自己的理解及看法。四讨论:结合书中所介绍的欣赏知识,如何欣赏民间美术图案及纹饰,交流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一整顿纪律,检查学具。二听取学生课外观察情况汇报。及时指导总结。三指导学生如何认识描绘各种纹饰。四课堂练习:画一幅民间美术纹饰,巡查辅导。五作业评价展示。以鼓励为主,指出优秀的地方,并给予评价。六课堂评价:一、汇报课外观察到的民间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感受。二、学习进一步认识纹饰。三、练习用色彩描绘美术纹饰,可参照

3、课本。四、自评,互评。五、交流感受。板书设计: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一、体验特点二、表现手法三、美化生活教学后记:能初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民间美术,能用所学到的知识找出身边的民间美术。第2课 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教学要求:1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2能临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并标出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教学重点:能简要评述或临摹社区的民间美术作品,为展览做资料准备。教学难点: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教学准备:民间美术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民间美术作品?你从哪些地方考证它是民间美术?2你能按题材种类、造型、材料、使用情况等进行民间

4、美术作品的收集与整理吗?了解民间吉祥图案特定的语言符号和“象征、谐音、寓意”的表现手法。学习活动过程:观察体验思考比较1观察看课文,初步了解谐音、寓意。猜一猜:教材中,哪一幅画表达“连年有余”?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体验连线游戏,提供与“谐音”有关的文字与图案纹样,加深理解谐音、寓意。3思考小组合作找一找,课文中哪些作品表达了下面的吉祥话?并举例说明为什么。4比较比较教材中“年画、刺绣、木雕、砖雕”等作品,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造型、色彩、纹样和“象征、寓意、谐音”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的。教学后记:学生欣赏能力有所提高。第3课 泥板植物浮雕教学要求:1认识浮雕2能用泥条、泥块表

5、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橡皮泥代替)教学重点: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植物浮雕凹凸的画面。教学难点:能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植物浮雕。教学准备:植物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感知各种“橡皮泥”、“纸黏土”、“黏土”塑造的植物泥浮雕,比较其不同的艺术效果。 活动: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欣赏学生作品:植物浮雕作品给你什么感受?与一般的绘画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小作者是怎样表现植物的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2、怎样布局,画面才饱满?3、尝试比较各种“橡皮泥”、“纸黏土”、“黏土”的特性。4、自评与他评。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植物浮雕

6、凹凸的画面。第4课 泥板动物浮雕 教学要求:感受古代浮雕文化;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动物浮雕;能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教学重点:能运用造型语言和泥塑基本技法,表现有前后层次的动物浮雕。教学难点: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教学准备:动物图片教学过程:一、 欣赏古代浮雕:1、你认为课文提供的三幅古代浮雕作品中,分别是运用具象、意象和抽象中的哪一种手法表现的?各有什么特色?2、比一比,不同的构图、不同的表现手法。3、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二、 欣赏与尝试创作表现。(1) 提供课文中的“学生作品”,启发创作思路。(2) 提供动物形象与动物图案,

7、启发创作思路。三、作业评价教学后记:动物是孩子喜欢的对象,在这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都能用泥条、泥块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动物浮雕。第5课 神秘的图腾柱 教学要求:知道图腾柱是世界各民族常见的装饰品;能选择泥塑或绘画的方法,尝试把各种形象组合成一个图腾柱。教学重点:选择泥塑或绘画等方法,运用各种形象组合一个图腾柱。教学难点:能创造形态夸张、变化的图腾泥塑造型。教学准备:图腾柱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比较与发现。欣赏“神秘的图腾柱”:1你见过图腾柱吗?2图腾柱给你什么感受(细腻、粗犷、古朴、现代、神秘、怪异等)?2、我知道的“图腾柱的故事”。(1) 学生描述自己对图腾柱的

8、资料收集和发现过程。(2) 课件:图腾柱的故事,图腾柱的造型特征,图腾上的真实动物与神话动物的比较欣赏。(3)认识图腾是世界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3、讨论:我设计的图腾柱想表达什么?(1) 选择图腾柱的主题,如动物、神话动物、脸谱、小丑、原始符号等。(2) 选择构成柱体的材料,如纸盒堆垒,各种纸筒、纸卷成型等,灌输环保意识。(3) 借鉴世界图腾柱作品的构图、疏密和形象处理等艺术手法。(4) 小组分工合作,选择适合小组或个人创作的方法(绘画、泥塑)。4、小组或个人尝试创作。5、评价:评价点:造型独特;夸张变化;有主题内容;怪异神秘。教学后记:学生能表现出各种奇特有趣的图腾柱。第6课 炊具与餐具教

9、学要求: 1、 画一张炊具与餐具的写生画。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造型能力及表现能力。3、 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画一张炊具与餐具的写生画,培养观察力、造型能力。教学难点:要求构图饱满、合理、美观。教学准备:铅笔、素描纸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组织教学。二、 让学生说说各种炊具餐具的形状及结构特征。三、 让学生画画自己熟悉的炊具餐具。四、 观察实物,让学生说说炊具餐具几种不同的观察角度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并将它画下来。第二课时一、观察一组炊具餐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从对象的不同角度产生的不同效果,几个对象不同的体积大小,以及位置距离等来分析。二、

10、 分析几张例画,说说它们构图方面的优劣。学习好的构图方法。三、 学生进行写生尝试。四、 展示习作,让学生自评互评。五、 谈谈学习收获。教学后记:能用透叠的方法设计一组炊具与餐具。好帮手(2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剪贴的方法,为妈妈设计一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在回顾与表达中,体验人世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家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运用手绘、剪贴或想像的方法设计美观、实用的围裙。教学难点能想像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好帮手”。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回顾与表达,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二、

11、课堂发展1、 为妈妈设计围裙,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制作围裙才合适?尝试:怎样设计才能穿在身上。能能天降、“纸黏土、黏土“”比较:色彩怎样搭配才好看?2、 为妈妈设计能减轻家务负担的“好帮手”。观察:厨房环境,炊具与餐具的形状、用途、摆放位置。比较:现代与传统的厨房的区别。思考:我心目中的厨房好帮手,其形状、色彩、功能是怎样的?尝试:怎样表现画面的主体物厨房的好帮手,怎样描绘背景才能突出主体物?三、评价。评价点:画面主体物突出;内容、主体物形象与功能与众不同;画面线条流畅;色彩对比鲜明。教学后记第7课妈妈的好帮手(2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剪贴的方法,为妈妈设

12、计一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在回顾与表达中,体验人世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表达爱妈妈、爱家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运用手绘、剪贴或想像的方法设计美观、实用的围裙。教学难点能想像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好帮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与表达,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二、课堂发展1、为妈妈设计围裙,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制作围裙才合适?尝试:怎样设计才能穿在身上。能能天降、“纸黏土、黏土“”比较:色彩怎样搭配才好看?2、为妈妈设计能减轻家务负担的“好帮手”。观察:厨房环境,炊具与

13、餐具的形状、用途、摆放位置。比较:现代与传统的厨房的区别。思考:我心目中的厨房好帮手,其形状、色彩、功能是怎样的?尝试:怎样表现画面的主体物厨房的好帮手,怎样描绘背景才能突出主体物?三、评价。评价点:画面主体物突出;内容、主体物形象与功能与众不同;画面线条流畅;色彩对比鲜明。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表述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设计时能充满激情,设计了一些有创意的作业。第8课漂亮的挂盘(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感知均齐式、平衡式图案设计的“适合纹样”;能设计“均齐式”或“平衡式”纹样装饰挂盘。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会“平衡式”、“均齐式”的美感形式;感知“

14、适合纹样”;体会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体会国内外挂盘艺术的不同风格。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教学重点能运用“均齐式”或“平衡式”纹样设计装饰挂盘。教学难点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的纹样装饰挂盘。教学过程1、感受艺术挂盘的功能与艺术美。(1) 你见过艺术挂盘吗?在哪里见过?(2)比较“菜篮子”与“艺术挂盘”不同的功能与审美特点为。2、感受质材美、色彩单纯美。3、 比较“均齐式”或“平衡式”纹样装饰挂盘的不同美感,感知“适合纹样”,启发构图思路。4、感知“适合纹样”,启发审美设计与创作。5、探讨设计制作的

15、方法。看书自学交流尝试(材料、纹样、美感要素、色彩等的选择与设计)。6、评价。(1) 作业评价:主体物形象鲜明、突出;构图饱满,适合挂盘外形特征;色彩对比强烈;与众不同。(2) 自评与他评教学后记第9课瓶子的化装舞会(2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古代陶瓷的艺术价值;能选择废弃的瓶子和材料装饰瓶子。2、过程与方法:参与欣赏活动,体验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在联想中,利用瓶子原形、色彩,大胆地进行想像设计和表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陶瓷的价值,培养“变废为美”的意识。教学重点选择废弃瓶子和材料装饰瓶子,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教学难点能保留瓶子的基本形状,运用橡皮泥进行“彩塑浮雕”创作。教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