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笔记86664.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313848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笔记8666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8666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8666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8666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医学免疫学笔记8666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笔记8666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笔记86664.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笔记;RUod .x +lw第一章 免疫学的基本内容 V ph_98| 一、重点与难点提示: L&9+-B 本章重点掌握免疫的含义、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功能。 1O2jvt7M 二、基本概念及要点: ZVzg 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o&MOcy D 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ITh2m 2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non-specific immunity)。 9td_qh 3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p+X:k= 掌握以下要点: nL+yO 1 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 k iT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 正常的免疫应答可阻止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即具有抗感染免疫的作用。 , 表1-1 免疫的功能与表现 vZ1?4hG 免疫功能 正常表现(有利) 异常表现

3、(有害) JnLF61 免疫防御 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及毒素作用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rEHnw 免疫稳定 对自身成分耐受、清除抗原异物 免疫失调、自身免疫病 3)y=jw 免疫监视 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 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C O!2G 2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 9Dp0Pi?29 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EiVVVmm! 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特征是:(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

4、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J-qUJX4c 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其特征是:(1) 特异性,即T、B淋巴细胞仅能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生免疫应答;(2) 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特定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3)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4)可传递性,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敏T细胞)可直接输注使受者获得相应的特异免疫力(该过程称为被动免疫)。(5)自限性,可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水平或自限终止。 e,MgRF 3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自功能: xxRqC vL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

5、子构成。 +J#8w h (1)免疫器官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l,Fn_zO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它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及腔上囊(或法氏囊)。骨髓是造血多能干细胞所在地、人及哺乳类动物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腔上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是禽类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a#l ytp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也是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的场所。它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及皮肤粘膜淋巴相关组织等。淋巴结的免疫功能有:滤过、清除淋巴

6、液中抗原异物的作用。是T、B淋巴细胞居留增殖的场所。是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的功能有滤过、清除血液中抗原异物的作用。是T、B淋巴细胞居留增殖的场所。是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场所。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皮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主要可概括为构成机体防御外来抗原的第一道防线。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作用。 x=Mn%Ew0 (2)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immunocyte)。根据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可概括为四类: sObo= 淋巴细胞:包括T、B淋巴细胞,由于T、B细胞可以TCR、BCR特异识别抗原

7、故也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其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m6#a 抗原递呈细胞(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能捕获、处理并递呈抗原的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递呈抗原肽及免疫调节作用。 u%lUi2P2E 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菌功能,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Uf MQ?(, 自然杀伤细胞:即NK细胞,可自发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zszmGW (3)免疫分子根据其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膜分子及分泌性分子 Gpi_p 分泌性分子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于胞外体液中的免疫应答效应分子,包括抗体分子、补体分子和细胞

8、因子等。 H_Xk;fM 膜分子(存在细胞膜表面的抗原或受体分子)是免疫细胞间或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细胞间信息传递、相互协调与制约的活性介质,包括TCR、BCR、MHC分子、CD分子及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等。各类免疫分子将在其后各相应章节阐述。 9C=*I27?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X8ZO X 一、 重点与难点提示: 8?6m- 本章重点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单克隆抗体的概念;熟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及其功能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TD%LGk 二

9、、基本概念及要点: zmpw mv5 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Dyc XJ3eQ 1、抗体:B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的免疫球蛋白,这类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cA|vH: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Jggu# 3、超变区:V区内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的变化程度并不均一,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称为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 0w09 4、互补决定区:VL与VH均有3个HVR,它们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antigen-b

10、inding site),该部位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故超变区又称互补性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 ,+4d :8$ 5、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或者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种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B)f(SA 掌握以下要点: /nuz_yJ 1、Ig的基本结构: PFqQ Ig由四条对称的多肽链构成单体。Ig单体包括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重链及重、轻链间有二硫键相连,四条肽链于N端对齐,形成对称

11、结构。Ig分子的各条肽链按其结构特点均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在Ig近N端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 或1/5(、)范围内,因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故称可变区。Ig近C端在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 1_A_)l11 2、Ig的功能区其功能: h_+ Ig的H、L链每隔约110个氨基酸残基即由链内二硫键连接,经-片层折叠(-sheet fold)形成一个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球形单位,称为Ig的功能区 (domain)(1)VH、VL :是Ig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功能区。 bk;uKV+ (2)CH、CL :具有Ig

12、部分同种异型(allotype)的遗传标记。 s,8zjb;A4 (2)激活补体 zA ),; 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jaE (3)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效应 %Q0R Hg 调理作用 Nqbp IgG、IgM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R、FcR结合,增强其吞噬能力,通常将抗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称为抗体的调理作用 (opsonization)。 Y%_ 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ByJPSuc D 当Ig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M细胞、单核细胞的Fc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导致靶细胞溶解。 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