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模块测试(四)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310372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模块测试(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二模块测试(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二模块测试(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二模块测试(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二模块测试(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模块测试(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模块测试(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模块测试(四)栏目主编 组编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八卦(见右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2.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

2、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3. 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的区域分工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的分布的影响较大4.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A B C D5. 中

3、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造成的后果中不包括A原料不足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6. 雍正皇帝说:“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由此可见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做官并非是该朝人士的首选行业C重农抑商成为清朝的国策 D清兵来源有了制度的保障7. 表中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年份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187028.05.8188024.95.5189020.25.70.3190021.54.70.7191014.74.31.5表中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

4、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落8. 1942年5月前后,日商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严词拒绝。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据此,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9. 右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点发展状况的成因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

5、暇东顾 A B C D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的中国人口A大幅度增长 B下降 C增长乏力 D不增不降11.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获得的正确信息有 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从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农业现代化从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水平到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水平 A B C D12.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

6、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13.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扩火企业盘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

7、的基本路线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14.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准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15. 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午,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

8、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B C D16.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贸易通道的改

9、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17.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 A交通设施 B水利设施 C教育制度 D议会制度18. 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B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C时值启蒙运动,哲士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D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

10、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19. 下表是19世纪最后30年英、德、美三国煤炭、钢铁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表中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国家代号1871年1900年煤炭钢铁煤炭钢铁117.06.7225.013.937.91.75149.815.141.91.77240.824.0A美国、英国、德国 B.德国、美国、英国C英国、德国、美国 D英国、美国、德国20. 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这里的“旧制度”是指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1.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

11、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2.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23.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上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A战

12、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2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25.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

13、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C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的原因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27. “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东南亚国家联盟28. 烟标收藏入门(烟标是用于烟草各类制品的包装物,俗称烟盒皮)记载:“1889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更加注重健康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