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幼教阅读和写作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31001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级幼教阅读和写作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级幼教阅读和写作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级幼教阅读和写作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级幼教阅读和写作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级幼教阅读和写作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级幼教阅读和写作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黔江职教中心2014年秋季学期2014级幼教专业阅读和写作期末考试班级 姓名 考号 -密-线-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总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 。它包括_ 、 、 、 等过程。2.把握文意,是指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 。3. 是新闻报道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文体。4.今项庄拔剑舞, 。5鸿门宴节选自_。6.今操已拥百万之众,_ ,此诚不可以争锋。7.吾妻之美我者,_。8.夫秦王有虎狼之心,_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9. _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10.根据根据隆中对提炼出的成语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2、)1.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霎时 幽僻 凝碧 蓊蓊郁郁 B国粹 微寞 山麓 冷羹冷炙 C琐碎 闪烁 梦魇 积毁消骨 D斑驳 暮霭 孺子 纷崩离析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能憎,才能爱”。 倒可以说,恰恰是由于这一点, 更显得他的平易近人了吧。我想,这 是由于他采取了讽刺和幽默的形式,更重要的,还 他揭开了矛盾,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到事物内蕴的深度,暗示了他的非凡的观察力。A. 也许 反而 固然 在于 B. 或者 却 可能 因为C或者 反而 固然 因为 D. 也许 却 可能 在于下面一段3.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A.煤屑(xi) 幽僻(p) 参差(cn c

3、) B.宛然(wn) 嬉游(x) 点缀(zhu) C.仿佛(f) 眠歌(min) 乘凉(chng) D.脉脉(m) 颤动(chn) 袅娜(nu)4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 ( ) A人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 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 C. 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 D文笔拓开,使文章产生波澜。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艺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B.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是一种不同于

4、传统教育的教育手段。C.教育局要求校长本月十日前去汇报工作。D.虽然最终结果只是平局,但国安足球队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榜首的荣誉。6对以下句义理解正确的有 ( ) 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7.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何,为什么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满一年。 D.郑伯说 说:喜欢。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说 笔墨。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 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 的一条。A、滥用 提炼 忽视B、乱用 凝练 忽视C、滥用 凝练 轻视D、乱用 提炼 轻视9、都江堰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这句话所用的手法是( ) A.对比 B.夸张 C

6、.层递 D.排比三、 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共20分) (一)、 读琐忆选段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各题。(10分)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没有什么用。”“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没有什么意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

7、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1.文中有金心异与鲁迅争论铁屋子能否被摧毁的一段对话。在“假如一间铁屋子”的对话中,用了许多比喻来揭示思想观点。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睡的

8、人们”“大嚷起来”“毁坏这铁屋”各比喻什么?A.“铁屋子”用来比喻 ( )B.“熟睡的人们”用来比喻 ( ) C.“大嚷起来”用来比喻 ( )D. “毁坏这铁屋”用来比喻( )。2.根据上文文意,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A.两人在讨论旧世界的摧毁。有无可能,而不是或说不上什么鲁迅对于将来革命必胜的信念。B.鲁迅对他自己的“确信”完全否定,这种否定的结果,就成为下面答应做文章的原因了。C.上文的最后一段,反映了鲁迅对自己勇于否定,反映了他探讨问题时一贯的科学态度。D.从鲁迅的“确信”中,我们可以了解他最初的社会观:把黑暗的旧社会估计得过于强大,阅读简笔和繁笔选段,(二)、完成面各题。(10分)

9、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百万言,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

10、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哆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哆嗦”。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

11、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1第1段的中心意思是 ( )A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B言简则意赅,语繁则拖沓。C繁也自有它的好处,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D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2第1段分别指出了“简”、“繁”的好处:“简”,_ ; “繁”_ 。3第2段运用什么方法,论证了作者的什么观点?_,_。4作者为证明简笔用得好,选用百万言长篇水浒中的实例,为证明繁笔用得好,选用了短文社戏中的实例

12、,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从用例的目的及选例的标准思考)_三、古文训练:(12分)(一)归纳下列多一次的义项。(6分) 军1、 晋军涵陵,秦军氾南。2、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朝1、 朝服衣冠。2、 于是入朝见威王。3、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二)、辨析下列多义字的义项。(6分)如1、 如太行王屋何。2、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3、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以1、 以弱为强者。2、 皆以美于徐公。3、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四、作文训练(40分) 留心观察身边的儿童。在联想自己的童年,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1、 写出要作文的中心,概述文章各部分要点。并从文章思路的起点、展开、深化和终点的顺序,说明自己的写作思路。(10分)2、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