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79114.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30664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说课791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桥》说课791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桥》说课791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桥》说课791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桥》说课791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说课791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说课79114.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说课稿小庙中心校 赵春萍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桥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第十七课,本组课文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四篇课文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教学本组课文,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教育。要在阅读中继续训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叙事、抒怀的一些表达方法。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

2、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2、教学重难点桥一课是一篇小小说。文章短,句子短,但立意深。小说塑造的老支书的形象体现了时代精神。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做为教学的重点,体会题目蕴含的深意作为教学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本文拟安排两课时组织课堂教学。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

3、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2、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复习导入整体把握;自读自悟潜心会文;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读写结合,升华情感。三、说教学程序安排1、这

4、一篇课文讲课时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感受老汉人物形象;之后再过渡到题目明明是桥,却处处在写老汉,老汉和村民之间究竟有怎么样的联系。引申到桥的含义,最后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第二种思路:运用对比反衬,层层深入的来了解老汉,再过渡到题目,表达方法。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了第二种思路,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体会情势危急,然后找出村民们是怎么做的惊慌失措。最后老汉是怎么做的。这样层层深入,一点一点解读文本。2、课前准备有三项:1)写有比较品味重点句子的文字幻灯片;2)乐曲神秘园;3)课件大雨侵袭,洪水狂奔的镜头。一)复习导入,把握课文关键听写词语,把握课文关键

5、词语:洪水、老汉。引出新课。二)走近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雨下得凶猛,读出洪水的肆虐,进而感受洪水的可怕,人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1)五年级学生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在体会老汉的品质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自读自悟体会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对文章以桥为题蕴含的深意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这也是文章的重点,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注重感悟的策略:如(1)想象中感悟

6、,联系语言环境感悟。在理解老汉如此清瘦,为什么却像一座山时,引导学生体会到老汉是受人们拥戴的,引导学生将课文中虽然没有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但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情景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2)老汉的动作描写,“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抓住关键动作的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文本中老汉人物形象的高大。(3)运用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进行情感朗读。文章的最后4个自然段讲述了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内容很简单,但是让学生进入文

7、章所描绘的情境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配上忧伤的神秘园进行范读,并重复读了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通过教师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又通过质疑“肆掠的洪水冲垮了木桥,桥没有了,但是这座桥永远架在老太太的心中,因为在这窄窄的木桥上,她失去了两个最亲爱的人;这座桥永远架在每一位乡亲的心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以为题的深刻内涵。四)读写吐情,升华情感1、小练笔:发挥想象祭奠这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在老支书的墓前,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2、揭示桥的第三层含义。3

8、、观看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抗洪英雄的英勇行为的视频,进行思想教育。4、作业:写一篇读后感四、说板书设计困惑:1、学生能否真的被感动?能否切身体会到老汉无私奉献的精神 首先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金钱的地位日益突出,人与人的关系处处和利益挂钩,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很难感受到邻里亲情,很少看得到热情互助的情景,更多的是看到人们对于贫穷的漠视,对于苦难的漠然和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们的漠不关心。再者从学生所处的家庭小环境来看,现在的家长迫于各种压力,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有着多副面孔,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渐渐失去了童真,学会了伪装。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不知道如何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2、教学设计环节上,以及教学手段上、不知是否妥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