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设计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630626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典型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典型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典型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典型设计参考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设计参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设计参考资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次初步设计正文用宋体四号,1.5倍行距。编码按照:第六章 6.1 6.1.1类推。以下典型设计仅供参考,周五下午排好版审定初稿。一、涝池设计1、设计原则涝池布设在沟头、路旁和田间地头等地段,以拦水保护道路和农田设施为主要作用,一般要距沟头、沟边10米以上或选择在村庄、道路等宜形成径流的低洼地,修筑涝池5处,以集蓄径流、防止道路冲刷或沟头前进,同时解决畜禽饮水及小片园地灌溉用水。2、池场工程涝池一般以圆形为主,也可根据地形设施为方形和多边形,由于其主要起拦水护冲作用,一般不用防渗处理。3、设计容积涝池设计容积在100200立方米,顶宽大于1米,安全超高大于0.5米,内坡比1:1.5,外坡比1:

2、1。 4、涝池断面设计(见附图)设计为土质涝池;形状与大小依据具体地形设计,深度一般为 m,容积100200m3;岸埂顶宽12m,迎水坡1:11:1.5,外坡1:1。蓄水计算公式 V=3/5R2H 式中V蓄水容积(m3),根据当地涝池建设情况取200m3;H有效水深(m),为了安全期间,设计涝池水深为2m,超过0.5m。 R圆的半径(m),按照蓄水量推算的半径为7.5m。5、放线与施工依据来水量及地形条件,确定涝池形状、规格及进出口,在实定放样作为施工参考;施工采用挖掘机开挖,挖出的土料堆放在池周,每层堆放厚度不超过30cm,然后用推土机碾压夯实,人工配合整修边埂及池底;铺垫粘土,人工夯实,池

3、底用1015cm粘土做防渗层。(详见附图)进行防渗处理。6、涝池的管理每年暴雨期制定专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渗漏垮塌或直接冲毁;每年清淤一次,确保有足够的容积。7、设置位置及工程量根据实地勘察,项目区确定涝池数量为 座,布设在项目区的1 条流域中,依据上述公式计算的工程量见表11,设计图见各流域设计报告。表11 项目区涝池建设规模及工程量统计表流域工程规模(个)工程量人工挖土(m3)人工夯填土(m3)项目区92沟18沟40二、沟头防护设计对于正处在发展阶段的支沟,沟头溯源侵蚀强烈,为控制其发展,在这些沟的沟头处沿沟边各设一道防护埂,共设 m。1、设计原则沟头防护工程一般布设在侵蚀剧烈的

4、侵蚀沟前,其顶宽不小于0.5米,土埂内坡不大于45度,外坡不大于70度。沿埂长方向每5米加一土档,土档与主埂等高;主埂每5米设一非常排水口,最大过水深0.2米。2、沟头防护断面设计(见附图)计划新修建沟头防护 处,其中:2011年实施处 (村2处,村4处);2012年实施2处 (村1处,村1处)。3、来水量计算来水量按下式计算:W=10KRF式中:W来水量,m3; K迳流系数;(0.512) R10年一遇6h最大降雨量,85.4 mm; F沟头以上集水面积,hm2。4、围埂断面设计因项目区设计洪水量不大,采用蓄水式围埂,计算公式如下:式中:V围埂蓄水量,m3;L围埂长度,m;B回水长度,m;H

5、埂内蓄水深,m;i地面比降,%。5、截水沟与阻水埂设计截水沟为梯形断面,为全开挖断面,具体断面尺寸根据沟头以上的来水量计算确定,必须满足一次性降雨汇集迳流能够全拦全蓄,弃土置于截水沟与沟头之间,分层夯筑形成阻水埂,阻水埂为土质梯形断面,围埂高1.0m,顶宽1.0m,内外坡比11,围埂距沟头距离约为沟深的1/2左右,详见附图5-。三、水窖工程设计1、窖址选择与水窖布设数量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窖工程是一项有效利用天然雨水,增加经济林果灌溉面积,补充解决当地经济林果生长期缺水的一项辅助措施。根据项目区各流域实地勘测和当地群众的生活需要,设计在项目区内新修水窖804眼。窖址选择在有足够地

6、表径流来源,地质条件较好,无裂缝的场院、村旁、路旁。一般距沟头、沟边20m以上,距大树根l0m以上的地方均可修建。2、水窖类型与设计标准本次实施方案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为依据,水窖类型选为当地常见的拱顶拱底圆柱形水窖,包括窖体、沉淀池、进水管、拦污栅、窖台、窖盖、输水管等部分组成,单窖容量为30m3,防洪安全标准按20年一遇6小时最大暴雨。3、水窖设计结果项目区及各流域水窖设计指标及结构尺寸详见流域设计附图,项目区及各流域水窖规模及工程量见表616。表616 项目区水窖规模及工程量统计表流域水窖(眼)工程量C14细石砼(m3)M10砂浆(m3)钢筋(kg)挖土方(m3)填

7、土方(m3)水泥(t)石子(m3)洗砂(m3)10寸塑料管(m)项目区8404296.604744.165370.7539385.508951.251163.662685.382864.402237.81沟160818.40903.651023.007502.001705.00221.65511.50545.60426.25 蓄水设施设计:蓄水设施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状况和用途确定其结构与容积。其结构形式采用圆柱形窖,防渗材料为150#砼,壁厚45cm,底板厚15cm。在窖洞的内壁基础上向下挖一个梯形蓄水池的土膜,在土膜上处理防渗。其中:梯形土膜(土坑)尺寸,土坑尺寸为上口3 m (宽)4.2

8、 m (长),下口(池底)尺寸2.6 m (宽)3.8 m (长),高4m。在此基础上沿宽中轴线(上口宽处)向外挖一宽0.7m,长1.8m(含半圆形),高4m的竖井,与梯形土坑贯通。土膜防渗处理:(1)对梯形池内壁进行找平处理,消除棱角,修成半径R=0.2m的半圆;(2)对内壁进行1-3次的渣泥涂抹找平处理,厚度不超过3cm,(3)在渣泥找平的基础上进行M10砂浆抹面处理,要求进行3次抹面,厚度为2cm; 在砂浆抹面的窖壁上,均匀的刷1层防水胶。(详见砼蓄水窖示意图)。 沉淀池及引水渠设计:集雨引水渠宜作成“U”型断面,采用l50#砼衬砌,厚4cm,口宽2030cm,深为3040cm,也可用砖

9、砌、石砌暗管或无毒PVC塑管引水,所有蓄水设施进口必须设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和结构尺寸由引水量和含泥量而定,一般要求池长1.2m,宽0.6m,深1.0m,采用150#砼砌护或砖砌护,进水管口必须设置拦污网过滤悬浮物。 其它工程预制或购买C20砼窖护眼1个,窖盖1个,窖护眼尺寸为1.2m (长) 0.8 m (宽) 0.08 m (高),内配钢筋。窖洞口用M2。5砂浆砌砖封口,墙厚为一二砖墙。以上不清楚的见施工图。 集流场集流场布置在的庄前、房后、场旁有集水条件的汇流处,尽量靠近水窖的沉淀池,型式一般为长方形,特殊情况也可根据地形确定,面积120m2。集流场坡面比降应控制i=1/400-1/10

10、0之间,整体式C15G现浇砼,尺寸为6 m (宽)20 m (长) (厚)0.06m,在浇筑中预留伸缩缝,横向间距1m,纵向间距1.2m。施工前要对场区进行平整,清除草皮,夯实基础。见附图。四、封禁治理典型设计1、建设条件实践证明,在降水量大于300mm的地区,植被在不受外界干扰破坏的条件下是完全可以自我恢复的,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11mm,完全满足了生态修复所需降水的条件。因此在 沟选择自然条件较好,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少的沟道实行封禁治理面积 hm2,以提高林草覆盖率。2、技术要求基本要求:在生态修复治理中,应将封山封坡育林育草与人工造林种草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生态修复必需在按要求实施几年

11、后,林草植被得到恢复,林草覆盖度65以上,林间有70以上的地被物。组织措施:在生态修复范围四周,采用简易设施和标志明确封育范围,如用铁丝网围拦、生物围拦等,防止人畜随意进入;成立管护组织、固定专人看管;根据国家、省、市、县(区)的有关法规,制定管护乡规民约,促进封育治理顺利实施。抚育管理:结合生态修复,在残林、疏林中进行补植、平茬复壮、修枝间伐,择优选育,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植被恢复;定期检查林草恢复情况,加强病虫害防治;建立封山育林技术挡案,除记载有关基本情况外,着重记载封育效果、植被演替,林木生长、野生动物繁衍变化情况。3、设计标准 围栏布局生态修复工程应在生态修复区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的悬崖、

12、陡坡、围墙等屏障,结合人工围栏,对封育区周边实行封闭。重点突出在村庄附近、道路岔口、补植和植被覆盖率在0.30.5之间的林草地,建设刺丝网围栏16km,以防止人畜随意进入;距离村庄、道路较远的地方可建设刺槐生物围栏20km。根据生态修复情况采取必要的抚育、人工补植补种措施,并在生态修复的进口处设立宣传牌和标志碑。 围栏设计在距离村庄、道路相对较远,但牲畜容易进入的地带,建设刺槐生物围栏20km,确定株距为0.5m,每穴2株。共栽植刺槐 万株。 工程刺丝围栏设计考虑到围栏封育的长期性和围栏的坚固性,设计工程刺丝围栏16km,选择水泥立柱+镀锌钢丝封育效果较好。1) 围栏网上下边纬线为直径2.8m

13、m的高强度镀锌钢丝,中间5条纬线为2.5mm的高强度镀锌钢丝,纬线间距从上到下依次为20cm、20cm、20cm、10cm、10cm、10cm。经线用20#低碳镀锌钢丝,间距100cm。刺丝在最上边纬线上方5cm处,为带刺的镀锌钢丝(见围栏设计图)。2) 立柱:规格为1010200cm,内配4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每隔20cm用钢丝固定一圈(见围栏立柱设计图)。水泥标号425#。混凝土比为水泥:沙子:石子=1:2:4,石子直径小于2cm。预制过程中,按围栏网纬线间距设置绑结扣。安装间距820m,埋深70cm;地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缩短间距,转角处应并列两根立柱进行加固。3) 封禁标志碑设计:

14、砖砌结构,浆砌石基础,砂浆抹面。规格26824236cm,(见封禁标志碑典型设计图)。设置在村庄、路旁等醒目位置,共配置2个。4) 宣传牌设计:采用4.5cm等边角钢框架,1.5mm铁皮牌面(双面),3寸加厚钢管立柱,规格300200cm(见封禁宣传牌典型设计图),两面涂油漆防锈层并书写封禁区各项管护制度,设置在进入封禁区的路旁、路口等较醒目的位置,共设置3个。 围栏封育工程量通过在地形图上实际量算,确定封育地块的围栏长度,按58米的间距设一立柱;每条较大支流或沟口设一座封禁标志牌,每个行政村至少刷写2条封禁标语。(围栏、宣传牌、标志碑结构设计详见典型设计图)表56 封育工程量表流域封育地段封禁面积(hm2)工程围栏(km)生物围栏(km)立柱(根)标志碑(座)宣传牌(座)沟道合计五、人工种草设计根据项目措施总体布局,人工种草草种选择位为紫花苜蓿。主要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收获、利用途径等。人工种草设计典型设计见表3-5。表2-2 人工种草设计表草种紫花苜蓿主要生态学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宜于干燥、多晴少雨气候和干燥疏排水良好宜富含钙质的土壤中生长,产量高,适应性广,草质好,耐割持久主要栽培种植技术整地深耕、细整、地平、土碎、无杂草播种期春、秋播播种量(Kg/hm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