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30588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弗洛伊德对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一)、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人类的心理防御机制种类很多,主要有这么一些种类:(1)转移(Displacement)。又称为置换,是因为某事物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向发泄到另外的对象上去,即找“替罪羊”。例如,有的学生看到中国足球队输给其他队时,满肚子的委曲、恼火情绪不能向足球队发泄,就拿酒瓶出气,狠狠地砸一通。(2)升华(Sublimation)。把不为社会、超我接受的受压抑的欲望、冲动转化为有建设性的活动能量。例如,体育竞赛、辩论赛、演讲赛能把学生的进攻性转化为奋力拼搏的精神。(3)压抑(Repres

2、sion)。指一些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不被意识接受,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和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是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例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前常会生病(如感冒发烧),这种病的原因并不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潜意识中逃避考试的欲望,因为生病可以请假缺考,又可免受批评,还可博取他人的同情。而这种动机学生并不意识到。(4)退行(Regression)。又称退化。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早期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式应付当前的情景。例如,有的学生考试或竞赛失败后,便卧床不起,不思茶饭。这时,其潜意识便退回到了婴幼儿时期,因为那时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不用负任何责任

3、。学生败北卧床是一种婴幼儿行为,目的是逃避现实,解除痛苦。(5)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把潜意识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行为。例如,有的学生对某位异性同学有好感,但却在他或她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非常冷漠。(6)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又称文饰作用。指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辨护,以使其可接受。它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例如,有学生评不上三好生,就说三好生没意思。二是甜柠檬心理,即把已经接受了的不好的东西说成是好的。例如,有的学生成绩差就推崇“60

4、分万岁”。这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7)压制(Suppression)。指一个人的欲望、冲动或本能无法满足时,有意识(或半潜意识)地压住、控制、想办法延期满足。例如,青年学生看到中意的异性会产生莫明其妙的冲动、想入非非,但理智和修养会使他克制自己,或通过合理的途径追求。它与压抑的区别在于,压抑是潜意识中进行的,人不知道被压抑的动机;而压制是有意识性的,人自知被克制的欲望。(8)投射(Projection)。指把不被超我接受的动机、意念、情绪等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例如,关系紧张的同学,彼此常会把敌意归咎于对方,认为“我对他确实不错,是他对我不怀好意”。(9)内

5、投(Introjection)。指把外界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内心里,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它与投射相反,投射好比放电影,内投好比照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内投作用。所以有的学生交结了社会上的不良朋友会不知不觉地堕落。内投的目的是为了与环境一致,以免遭环境的攻击。内投往往是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事物,它既吸收自己爱慕的事物,也吸收自己反感甚至害怕的事物。(10)抵消(undoing)。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例如有的学生考试不理想就背后骂教师,以抵消做不出题目引起的不愉快。(11)补偿(Compensation)。指一个真正的或幻想的躯体或心理缺陷可通过补偿而得到超乎

6、寻常的纠正;或一方面的缺陷通过发展其他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例如,体质虚弱的学生通过顽强的锻炼而成为运动健将,或身有残疾的学生在学习上狠下苦功,成为学习上的尖子。(12)幽默(Humor)。指用一种带有诙谐的幽默方式对付困境,既保护自尊,又不伤和气。例如,当同学无意中数落矮个子时,矮个子学生风趣地说一声“矮有矮福”,便可一笑了之。(13)自居(identification)。指模仿或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之长归为己有,当作自己的优点,从而排解焦虑。例如,有的学生各方面平平,但其父亲是名人或于部,他便会常在人前夸耀其父,以抬高自己。(14)歪曲(Distortion)。指把外

7、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例如,有的学生写了文章几次投稿不成,明明是水平低,但却不承认,坚持认为自己的文章是高质量的,是编辑不识货,因而继续无效地投寄。(15)否认(Deniel)。指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从未发生过一样。例如,有的学生从不承认己不如人的事实,坚持认为他人不如自己。(16)幻想(Fantasy),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法解决而借助于幻想使自己脱离现实。在幻想中任意解决心理上的困难,以得到内心之满足。这种现象也可称为“白日梦”。例如,有的女学生因为没有追求者而自卑,她可能会想象有一天碰到一位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他爱上了她。这是“灰姑娘”式的

8、幻想。又如,有的男学生才貌均在人下,便常常独自幻想将来有一天成为知名人士,追求的女孩子络绎不绝,等等。 这种幻想的思维方式是违背“现实原则”的,是原始和幼稚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一种退行。(17)固着(Fixation),指心理发展未达到应有成熟程度,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某一心理发展阶段。例如,有的学生仍对父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挂蚊帐、洗衣服、削苹果、梳头发都离不开母亲,没有青年人应有的独立性,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18)隔离(Isolation),指把事实中的一部分从意识领域分离出去或把它遮掩起来,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不快。通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有关的感觉部分。例如,学生常用“去

9、WC”来替代说“上厕所”,就是为了掩盖由厕所直接联想到肮脏而产生的不愉快感。又如,人们常用“我爸爸不在了”代替直接说“我爸爸死了”,目的也是为了避免“死了”引起的不愉快,有时甚至用“去见马克思了”、“谢世”、“升天”等愉快的情绪来掩饰和取代亲人死亡时的忧伤。 2、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是潜意识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尽管有时也会有意地使用,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潜意识的。(2)防御机制的目的是通过自我美化而保护自尊心。(3)防御机制带有自我欺骗、逃避现实的性质。(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在一定范围内是维持心理健康所必需的。但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便会引起心理病态。(5)防御机制可以单独表现,也可以重迭地表现。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神经症起源于早期经验,是早期性心理发展不良的结果。这些早期经验是有关性的或攻击性的冲动,它们被压抑在潜意识之中。它们冲击自我而导致焦虑。自我便求助于防御机制以减轻焦虑,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导致神经症。为此弗洛伊德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精神分析方法,用于神经症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