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市场调查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305540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3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泰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江苏泰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江苏泰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江苏泰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江苏泰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泰州市场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泰州市场调查报告(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州市场调查报告第一部分项目投资环境可行性分析一、城市概况1、地理位置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西面连接扬州市、北面和东北毗邻盐城市、东面紧依南通市、南面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以及镇江市所辖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南北长而东西窄,南北最大直线距离约 124公里,东西最窄处约19 公里,最宽处也仅 55公里,全市总面积5790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8 平方公里, 总面积中, 陆地面积占82.74% ,水域面积占 17.26% 。自 2007年末,泰州市行政区划设海陵、高港2 个区,兴化、靖江、泰兴、姜堰4 个县级市,共有91 个镇、 8 个乡、 6 个街道办事处、 338 个居民委员会、

2、 1578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海陵区、高港区下辖 9 个镇、 2 个乡、 6 个街道办事处、87 个居民委员会、127 个村民委员会。 2007 年末,泰州总户数 169.59 万户,总人口 503 万人,其中市区62 万人。2、交通条件泰州滨江近海,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苏中入江达海的5 条重要航道在此交汇。境内长江岸线近百公里,其中10 米以上较为稳定的深水岸线60公里,建有长江港口3 个。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泰州港为主体的内河港口群初具规模。投资 10多亿元建成的泰州引江河工程集引、排、航于一体,成为泰州经济发展的一条“龙脉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5693公里, 328 国道、宁通高速公路、

3、广靖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江阴长江大桥及其南北接线高速公路,开辟了泰州与上海、苏南的快速通道。铁路交通发展较快,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均从泰州境内穿过,明年泰州铁路将全线贯通。3、历史文化泰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期称海阳,汉初称海陵,南唐至明清称泰州,取“国泰民安 ”之意。千余年来,泰州枕吴楚之交,襟江淮之风,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历代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夙冠淮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泰州学派创始人哲学家王艮、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地质学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历代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抗金英雄岳

4、飞、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书画大师齐白石等曾在泰州主政或从业。丰富的历史积淀为泰州留下众多名胜古迹。现存古遗址、 古建筑、古石刻数百处,其中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34 处。全市建有5 座博物馆,珍藏文物万余件。千年古刹光孝律寺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日涉园、 崇儒祠、 岳王庙、 安定书院、 施耐庵陵园、郑板桥故居、梅兰芳纪念馆等人文景观俱是泰州历史文化的瑰宝。4、人文习惯溱潼会船节溱湖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南宋绍兴元年,一支从山东南下投奔岳家军的义民队伍行至溱湖,与金兵遭遇,打得金兵落花流水,义民也伤亡惨重,血染溱湖。溱湖百姓含悲收葬为国捐躯的英雄,并于每年清明节撑船来此祭扫

5、,久而久之, 便形成清明撑会船的习俗, 由此演化成每年一度的水乡民间盛会 溱潼会船节。每年清明节, 四乡八镇的数百船只,上万船民来此聚会,观众游客超过十万人。其恢宏壮观的场面,惊心动魄的争赛、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被海内外人士盛赞为“天下会船数溱潼”。她是92中国友好观光年江浙沪旅游目的地之一,95中国江苏民俗风情游首游式亦在此举行,2007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泰兴银杏节中国泰兴银杏节由“银杏艺术节 ”、“银杏科技节 ”演化而来。 每年在银杏成熟的时候举办此节,旨在以银杏为媒、宣传泰兴。银杏节期间,一般都要举办论坛、科技市场、产品交易、信息发布、项目洽谈、人

6、才引进以及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以促进泰兴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提高泰兴的知名度,强化招商引资、院企对接、项目开发等工作,推进全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2 年来,银杏节为泰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兴化 郑板桥艺术节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 ”的杰出代表人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兴化是郑板桥先生的故乡。为纪念板桥,宣传兴化,扩大交往,加快发展,从 1993 年 11 月 22 日郑板桥诞辰 300 周年之际举办了首届 “中国兴化 郑板桥艺术节 “后,每两年举办一次。二、1、城市类型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泰州区位优越,地势平坦, 有良好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

7、,目前已聚集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LG 等世界知名企业。东西承接上海、南京两大经济圈,南北联接苏南、苏北两大经济板块,是长江三角洲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的中心城市之一,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商贸并存发展的新兴商贸城市。2、宏观经济水平2007 年泰州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达580.04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 ,是建市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占全省的比重4.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62 亿元,增长 3.0% ;第二产业增加值300.37 亿元,增长 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07.05亿元,增长 11.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513元,增长 13.3%

8、 。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上年的14.2 49.5 36.3 调整为12.5 52.8 35.7 。全市财政收入 662563万元,比上年增长24.7%,总体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个私经济发展较快,全市个体经济投资236.6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2.1%, 占仅仅总量的 40.8%, 比上年增长 2.4%, 泰州目前个体工商业共有11 万余户,私营企业14768户 ,比上年增长 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增长6.4% 。3、城市人口分布2007 年末全市人口分布状况 :地区总人口数 (人 )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市区62291054702875882兴化市1549

9、922556726993196靖江市664706308026356680泰兴市1292127563548728579江堰市906979334793572186从泰州市的人口分布状况来看,泰州市区人口与其他四市相比要少的多,城市化发展还是相对落后, 市区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市区乡村人口仅7.5 万人 ,城市发展后备力量相对不足。泰州虽然是市区所在城市,但是在城市的人口规模上不存在优势,周边的四市经济发展迅速,逐渐形成多个经济中心,市区的聚集能力相对薄弱。4、人均收入支出情况2007 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17 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743 元,恩格尔系数42.3%;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79

10、 元,人均消费性支出2606 元,恩格尔系数41.7% ;人均手存现金1859.7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附泰州市2007 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金额 (元 )85174079增长率 (%)9.46.4恩格尔系数 (%)42.341.72007 年泰州市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及构成情况:项目金额 (元)占总支出比例食品2429.2942.3衣着554.539.66家庭设备品388.46.76医疗保健394.866.87交通通讯542.519.4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550.059.58居住578.5810.07杂项商品和服务304.735.31总支出57

11、42.94100全市生产资料市场32 个,年成交额 172.04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9.34 亿元 ,餐饮业 21.5 亿元。泰州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活跃兴旺,泰州市区2007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76 亿元,同比增长12.4% 。居住支出仅次于食品支出,达到578.58元,说明人们对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更为强烈。三、最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泰州的城市扩张,已经显现出向南,向东的发展趋势。向南发展是进一步呼应沿江开发,主要为:拓展新区,建设新的商务区、高教区与居住区,提升新区综合功能;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泰高路西侧向南拓展 ,不断放大产业效应。向东

12、发展进一步整合海陵、姜堰资源,主要以海陵工业园区、农业开发区为主体,从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资源整合、城市空间等方面协调姜堰共同发展。在城市向南、向东发展的同时, 应积极整合城市西北侧用地,协调好九龙与城市同步发展的关系,不断改变北侧的交通状况与生活环境。城市中期规划2007-2010年,人口55 万,用地60 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42 万人,高港区13 万人。主城区完成环城河以内的综合整治,基本实现下坝地区的改造,初步完成五巷、涵西街古民居片的保护与改造。新区完成府南街区的综合开发,基本完成328 国道以南地区东风路至泰高路之间的商住开发。加快高科技工业园区、春兰工业园、西北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周山河以北用地的项目布点,适时开发周山河以南泰高路以西区域。高港区的刁铺镇、口岸镇完成由集镇向中等城市发展的过渡,加快长江岸线的综合开发。城市远期规划2007-2020年 ,主城区形成大城市规模,城市用地调整基本完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明确、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新城区,完成老城区的全面改造。高港区形成中等城市规模,沿江开发已成规模。寺巷和野徐、泰东和苏陈组团形成,成为市区间的重要节点。第二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