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备课 .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304266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备课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单元备课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单元备课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单元备课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单元备课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备课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备课 .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据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据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而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内容上教材安排了许多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及用途。教材在讲认识线段时,直接给出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就是线段,并让学生对比曲线和线段,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直观特征。二、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

2、度单位的重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使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3,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四、单元教学建议:1, 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

3、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4, 本单元内容可以分5课时进行。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用数学等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

4、进位和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3,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的道理。4,使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5,使学生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正确计算连加和连减。四、单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以此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些画面中有两位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计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另一方面让学生全面熟悉情境图中的内容,为后面的加减法计算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实际背景。然后,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联系情境图的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加、减

5、计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现实性。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由于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存在连续进位或连续退位的问题,只要明确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和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的问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难点也就突破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一年级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原有知识基础,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4,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1,角的初步认识2,

6、直角的初步认识3,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二、本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以及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角是在本册书中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

7、进一步学习。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而不应说成:“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含有直角,三角形中也含有角,角在学生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所以角的这部分知识,学生应该很容易掌握。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3,使学生学会认

8、识锐角,钝角。并会用三角尺拼出钝角。五、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六、单元教法与学法:教法以观察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学法以自学法、动手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为主。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一、本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部分,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

9、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这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第二段,2、3、4的乘法口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例4教学4的乘法口诀。安排了学生求豆沙汤圆的个数,并设计有相应的连加计算。为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第三段,6的乘法口诀。有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材对“用数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

10、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例题、练习题插图展示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二、学情分析: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绝大多数人并能熟练计算,这对学生学习、体会及熟记16的乘法口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进学习的。乘法口诀的句数会逐渐增多、数字会变大、容易混淆,由于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

11、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三、本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让学

12、生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五、教学难点: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六、单元教法与学法:教法以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迁移类推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学法以小组合作法、动手操作法和迁移法为主。七、单元教学建议: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单元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切实教好学好。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乘

13、法口诀外,还必须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 要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在教学中,要积极设计运用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26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脑探索。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

14、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同时,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从物体的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从而得出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本单元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使学生知道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

15、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不同的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