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脑子看医生.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30380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着脑子看医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带着脑子看医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带着脑子看医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带着脑子看医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带着脑子看医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带着脑子看医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着脑子看医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着脑子看医生2012年11月1日来源:法治周末作者:牟尼时有发生的医患关系问题一直是舆论热点,也是社会的痛点。医生受贿、过度治疗、医闹,甚至杀医现象,让人提起医院和看病顿生焦虑。非虚构作家凌志军经过5年与癌症的顽强抗争,终于恢复健康,而且推出了新书重生手记,记录了自己抗病经历和其间的人生感悟。5年间,凌志军接触了很多医生和患者,耳闻目睹了大量医患关系实例,对各种问题都作出了切实、深入的思考。作为一个曾长期与医院打交道的病人,凌志军是如何看待上述问题的呢?笔者采访了凌志军。凌志军,中国著名记者、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时政作家,出版有联想风云、追随智慧等著作。与人合著的交锋曾引起巨大反响,成为19

2、98年“中国第一畅销书”。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唯利是图法治周末: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之前你可能在从事的新闻工作中知道不少,你在书中也强调,不能盲目地相信医生。在自己亲历了之后,你怎么看医患关系的?凌志军:病人通常有两种心理:第一,我不懂医,不听医生听谁的;第二,医生都是王八蛋,不能听医生的。我想这两种心理都有问题,都会导致自己犯错误。我自己的感受是看病是一件很受罪的事情,不愿意去医院,去看病常常是很难受的事情。不是疾病带来的难受,而是看病的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的确有一些医生不怎么样,病人生气我很能理解,有时候我也很生气。医生也会犯错误,我遇到过好几次,所以对医生的话不能盲目相信,否则你会跟着犯错误。

3、但是,也的确有好医生,有很多医术高明,道德水准也很高的医生。这样的医生不难找到。犯了错误的医生也不一定不是好医生。实际上,那些有热情有办法去发现新证据,并且根据新证据迅速修正自己错误的医生,更值得信赖。医患关系紧张,我认为是双方都有问题。我们这个社会造成了很多问题,几乎所有行业的职业水准、职业道德都在下降。医生的职业道德、水准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准问题的反映。有限的医疗资源全集中在大城市,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都往这几个城市跑,所以供不应求。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市场,只要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供给质量就会下降,形形色色的问题就会出现,医生也是一样。在患者方面,他失去了辨别的能力,疾病的困

4、扰又使得自己的情绪更容易被激化。他把一些愤怒集中到某一个医生身上,甚至激化了。不要去相信一个不值得信任的医生,也不要和一个不值得理会的医生去纠缠,甚至去骂他。转身走开,去寻找那些值得信任的医生就好,这样的医生很多。就算把医生杀了,你的病也好不了。法治周末:有些病人有时会遇到医生“恐吓”的情况,说你这个病情如何严重,好像在节省时间,让病人尽快地无条件的去服从他们。就你的观察,他们是职业本能,还是因为其他因素所致?凌志军:对于大多数的医生来说,用“恐吓”这个词可能有点过了,或者说只是病人的感觉。当然,医生背后的利益纠葛也是存在的。但是要说大多数医生为了赚钱,或者为了谋取自己的名和利去有意识地引诱病

5、人上钩,去吓唬病人,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医疗,我认为并非如此。他们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职业习惯,比如说当98%的可能性你是恶性肿瘤的时候,他不会相信2%的良性可能。因为他首先要考虑恶性的,如果他告诉你这个有可能是良性的也有可能是恶性的,将来事实证明你的肿瘤是恶性的,你不是会怪他吗?这是职业的潜规则,如果我是医生也许我也会这样。此外,职业的习惯有可能是这样,他心里面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你身体里长的是什么东西。因为肿瘤有一个特点,你必须把它切开,拿到它的活体组织去做病理检验才能确定。一个科学家要是弄不清楚他想知道的事情,心里特别痒痒。这个职业习惯我也能理解,所以医生真的很想切开你的身体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6、这也情有可原。医生的误诊是客观存在的,但与他做过的正确诊断相比,误诊、误治还是少数。你不能认为医生有自私的一面,有误诊、误治的一面你就不去找他看病。病人的责任就是你要分清楚哪些话是可信的,哪些话是值得考虑的。法治周末:如你所说,这种分清楚的过程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比如,有的人可能像你这样做了大量的事先准备,还有很多的朋友在给你做参考。但是,有一些人并不具备你这样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癌症患者应该怎么来做要比较好?凌志军:我开始对癌症也非常不了解,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中国对癌症的认识普遍是有偏差的。所以,随着癌症这种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普通人能够真正地了解,癌症不是绝症,它只是一种

7、慢性病。这种观点确立起来后,你就会主动得多。所以说病人看病,病人的家属在旁边陪着,一定要分清楚这个医生可信不可信。有一些病人本来受教育的水准很高,也很聪明,可是他们就分不清谁是可信的。他们可以相信一些很玄乎的医生,甚至是太明显的骗子,结果把自己的病给耽误了。一个人患了癌症,很容易失去理性,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过度治疗:花钱买来的恶果法治周末:我还注意到你写到的另一句话,很多人是因为过度治疗而死亡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病人饱受了这种过度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就你接触到的情况,过度治疗是怎么发生的? 凌志军:过度治疗其实不是我说的,我是转述医学圈里面专家和医生的话。他们这些

8、话和我的个人体验比较吻合。我没有专门去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相信癌症治疗领域里,过度治疗是普遍存在的。而这种过度治疗和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有着直接的关联。我很难证明哪一个癌症患者死了就是因为过度治疗,但是确实有一些医生和专家的统计证明,过度治疗导致了癌症死亡率的上升。2008年有个癌症治疗学术年会提供了一个调查数据:由于过度治疗,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上升了17个百分点。法治周末:你在书里面还写到自己有一个患癌症的朋友,3个月就被治死了。你自己也差点被过度治疗,那么你觉得,这种过度治疗机制是怎么形成的?凌志军:我觉得,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问题,也很难说就中国存在。但是我怀疑,这种现象在中国特别严重。因为我

9、始终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中国癌症患者的治愈率会这么低,而死亡率会这么高。美国的癌症患者平均的5年存活率,也就是所谓的治愈率,能够达到81%,而中国各种各样的报告是10%到30%之间。为什么中国会这样?我不是医生,实在说不好。只是成了一个病人,才慢慢知道了一些情况。多数癌症患者不了解这种疾病,认为癌症就是绝症,认为自己身上存在了癌细胞就完蛋了,必须把它赶尽杀绝。实际上,癌细胞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症患者跟健康人的差别不是因为有没有癌细胞,是因为身体失去了平衡,使得癌细胞泛滥,失去了控制癌细胞的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降低了。很多人不是建立自己的身体控制癌细胞的能力,而是去杀癌细胞。现

10、在有些治疗手段是敌友不分,杀癌细胞的同时把好细胞也杀了,所以破坏了人体对抗癌细胞的能力。这就是雪上加霜了。有钱的病人喜欢说,我有钱,你们想怎么治就怎么治,用最好的药,找最好的医生。没有钱的人,还可以找媒体募捐。我对癌症治疗的募捐就有保留,不是说不愿意花钱治病,而是,把大笔钱投给一个癌症病人的时候,很容易诱导过度治疗。医院的利益和医生的利益建立在给癌症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医生的名和利都建立在把你当作他的病人治疗这个基础上。医生通常给一个病人治病的潜在条件,不管是直接问你还是间接问,是两个:一个是你有多少钱;还有一个就是你的身体基础好不好。你要是有钱,身体底子又好,这就构成了他们给你下狠药的基础。我

11、看了几个明显因为过度治疗而死亡的例子,病人都是有钱又有好身板的人,没有钱的人不会出这个问题。有时候,医生会告诉你一个很新的、很绝的技术,贵一点,但怎么怎么好;做手术时,就问医生能不能来个微创的,因为听说那怎么怎么好,就算多花钱也愿意。法治周末:医生会告诉你有某种新的特效药。凌志军:是的。很多病人一听说新的特效药,不管多贵有钱就用,也不知道什么东西。现在所谓的癌症特效药、灵丹妙药太多了,每天都有这个广告,每次看病都有人将广告往我手里塞,我根本就不看。刚开始被诊断出癌症时,我自己还使劲算我存款上有多少钱,够不够治病的。我的哥哥、妹妹也都说要出钱,后来全没用上。其实,治疗癌症这5年我没花多少钱。那些

12、昂贵的药我根本没有用过。就是正常的手术,切了,住院,请个护工给你护理,教你康复,都是很正常的费用。我不是说可以不花钱看病,而是说,花钱多少不是我们衡量治疗好坏的标准。好的治疗方法不是最贵的方法,而是最适合你的方法,你需要多花钱,你就花;你没有钱,政府应该保障你,还不行就大家捐款。如果你不需要多花钱,就别多花,花了钱可能会要你的命,捐款给你也是害你。法治周末:这也是你一再强调的,患者除了勇气之外,还有智慧更重要。凌志军:对,不光是智慧,其实还有一个信念,就是相信自己,你要相信医生也要相信自己。有时候医生不相信病人,医生就相信他那个机器。再加上很多病人到医生跟前,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那么迟钝,又无

13、知,让医生看着就很自然地就有一种优越感。因此,他就不相信病人,不相信病人说的情况,这是很多的医生容易犯下的错误。可是我们的病人也会犯错误,也不相信自己。所以,我想告诉癌症患者,当自己的症状和医生说的情况不符合、不一致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是什么原因。拥抱生命,冷静看待疾病法治周末:你在书中强调,很多人是被吓死的。在医生向你宣布病情之后,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用心理的力量来对抗疾病的?凌志军:很难说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点。癌症患者,包括他们的家人、亲友,在那个背景下,理智和冷静很重要。但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对于疾病,我确实很绝望。但是,当你用理智去仔细倾听医生说的话,仔细地去体会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

14、那种让你很难接受的病情、那种症状、那种难受的时候,你会分析医生说的话和实际情况是不是吻合,还有,医生可能会犯错误。大多数的病人在治疗癌症的初期都会犯一些错误,很情绪化,很激烈地去对待一些事情。比如对医生百分之百的相信;再比如说我有钱,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什么药贵吃什么。法治周末:在这本书中,对你过往的生活和经历反省和审思的味道很浓。凌志军:对,很多事在过去没有生病的时候从来不想,总觉得自己有一些追求,一些目标,实现了一个目标还有更高的目标,没完没了。而且每一次做成了一件事都还挺满足,就激励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其实人生还有很多东西是美好的,而我们却忽视了。生病以后,才意识到,所以就有一些反省。这

15、本书直观上是写我的生病过程,其实首先是写给癌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看的。但是潜意识里有一些想法,对于那些没有生病,每天忙忙碌碌的人,甚至按照现在的标准比较成功的人来说,其实也还是有点意思。法治周末:有的人虽然也身患绝症,但他还是抛不开你说的这些,甚至有人最后一刻还处在第一线,在冲、在跑,你怎么看这种状况的?凌志军: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整个社会要求大家就是这样子。现在我想说的是,当你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一定要知道生命还有另外一方面。但是,对于癌症病人来说,要特别明白这一点,癌症病人最大的难关不光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很多的癌症患者后来得了抑郁症,也是因为心理这关过不去。因为一旦进入这种状况,他会受不了,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倒霉。其实,你是进入了生命的另外一个境界,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康复大有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