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30358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师徐生林单位兰州新区联合6校课题名称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有效地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的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教学过程(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

2、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老师呈现班级问题: 1、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2、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3、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

3、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小组交流汇报 学习第三自然 预设:1、双龙洞有哪些特点? 山路美、洞口和外洞宽大、险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3、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

4、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4、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

5、船真是太“险”了!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 特点: 山路美 宽大(洞口和外洞 ) 险(孔隙)-外洞到内洞的感受作业或预习一、看拼音写汉字 zh jing yu tng y c hu nng hu dn tn b sho we ( ) ( ) ( ) ( ) ( ) ( ) jio c shng wn yn sh zhng r y j f yun ( ) ( ) ( ) ( ) ( ) ( ) 填空: 1“孔隙”的特点是 。表现在: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船的进出方式是: ;乘船必须 ;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 2内洞的特点是 、 、 。重点写了 的特点。自我评价通过学习课文,学会阅读游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丰富见闻。导师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