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30194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第一章:矿区概述第二章:矿区以往地质工作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第四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第五章:矿井涌水量及突水因素第六章:矿井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评价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防治水工作建议第一章:矿井概述一、交通位置 XXXXXXXXXXX附井田矿界坐标。采矿申请登记矿区范围坐标系 表1二、矿区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 该区地处XX山缘西部,属高原剥蚀、侵蚀中山山地貌,地势西高东低,飞仙关组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分布地段地形较缓,有居民点分布于矿区东面(尖山)。含煤地层多被第四系坡积物覆盖。区内地势最高处为大尖山,位于矿界外北东

2、约600m处,海拔高1818m,地势最低处为区内大白洞北西侧岩溶塌陷区内,海拔1344m,相对最大高差为474m,般为150m左右。 矿区外的南东侧约lkm有一尖山水库,区域水系属XX江。区内无河流、水塘等,受之影响,矿区内较为缺水。 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据XX县气象局资料,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3.5,冰冻期为每年的元月和12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382.9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 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GBl9306-2001),区内地震基本裂度为VI度 按XX省区域地质志划分,本区构造大地构造属于XX旋钮构造变形区的东部,矿井在区域上届于的构造形迹稻褶呈放射状和环状,中

3、心区发育北东向断裂。该区的构造应力场复杂,是XX州最频繁的发震区。历史上重要的地震有1526年5月31日和5月30日的两次5级地震(XX);1526年6月9日5级地震(XX);1602年夏天(XX)5级地震:1631年9 9月(XX)4级地震;1970年3月25日48级地震(XX),震中烈度。因此本区的矿井需注意地震防治问题。 4、河流 矿区内无大的河流,水系不发育,仅在矿山北面发育一条南北向季节性冲沟,沟溪水枯季流量小或于枯,雨后山间沟溪水流量较大。 三、水源情况 矿区内地层节理裂隙较发育,有泉点出现,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大气降水通过基岩裂隙经短途径流后,向地势低洼的落水洞排入补给地下水

4、。矿井生活用水主要使用附近的山泉水和沟谷水:枯水季节,根据矿实际情况,把地表水作为生活用水;井下使用经处理过的井下水作为生产、消防等其它用水,故矿井建设的水源能够保证。第二章:矿区以往地质质工作1勘探概况XX煤矿及其附近进行过多次普查工作,并施工了钻孔两个,有XX地矿局区调队在该区进行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交120万XX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4年3月XXXX对该片区开展过煤矿地质工作,提交了XX煤矿生产地质报告;2004年6月XXXX院提交了邻区XXX煤矿生产地质报告,进行储量调查时进行了地质工作并提交有,初步查清了矿区煤层基本地质特征、矿产资源储量,基本查明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发育

5、特征及煤层产状、煤层分布规律及煤岩特征;2006年7月,受XX煤矿委托,XXX对矿区进行了地质勘查,并于2006年9月提交了XXXXX煤矿详查地质报告,基本查明了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构造、含煤岩系分布以及可采煤层层数、厚度、结构、构造、埋藏深度、煤质煤岩特征,煤的种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为矿井建设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XXXXX2006年3月提交的XX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初步查明了矿区地质、含煤岩系、煤层特征及煤矿石质量、化学性质及开采技术条件。报告文图内容齐全,资源量核实依据、原则、范围及估算方法基本正确。评审结论:矿区范围内求得总的资源储量共计XXXX万吨。

6、保有资源量XXX万吨,采空区资源量:XXXX万吨。断层及民房禁采区资源量:XXXXX万吨。(见表3)XXXXX煤矿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煤煤层编号资源/储量类别采空量(万吨)断层及民房压煤量(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万吨)备注XX122b3.39333+334XXXXXXXXXXXX333+334XXXXXXXXXXXX333+334XXXXXXXXXX合计3.39XXXXXXXXXXX2资源及开采条件评述 本井田资源基本可靠,煤层结构简单,主采层赋存稳定,井田地质构造简单,顶板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瓦斯较低,这些都是井田开采的有利条件:但井田内小窑分布较多且煤层离地表较浅,应注意抓

7、好探放水的工作。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地质报告对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建议在今后的生产中加强管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2)除XXXXX2006年3月进行储量调查时提交XX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交获批准外,其余所提交的地质报告都未获得评审和批复。 (3)在生产中应注意随时探清煤层情况,以提高矿井资源级别、延长服务年限。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颁布规律和特征XXX煤矿区域内出露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ly)及第四系(Q)一、龙潭组基岩裂隙水厚度约260m,岩性为灰、黄灰色薄至中厚层粘土岩,粉砂

8、质粘土岩、夹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及煤层组成,含水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及少许碳酸盐岩组成,其分层厚度约0.5-20.0m,上、下为粘土岩、煤层互层相隔,使地下水具有承压性。一般沿煤层顶板渗出,流量0.01-0.08l/s。个别流量稍大,属季节性泉较多,富水性弱。二、第四系孔隙水矿区覆盖的第四系(Q)为冲积、洪积层,厚度020m,为孔隙水,含水性较弱,在矿区区分布较广,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三、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XX煤矿西北和西南边界存在两条大断层,这两条断层(Fa、Fb)将煤系地层底部的茅口灰岩抬起与煤系地层接触,因此这两条断层为导水断层,对矿开采影响很大。矿井开拓开采过程中,在井田西部发现一条较大

9、断层,落差16-19m,但此断层不导水;井田东翼也发现两条落差5-10m的断层,但断层都不导水。四、含、隔水层特征 茅口组(P2m):富含水层,本组出露于区内北西侧和南西侧Fa和Fb断层西侧,出露厚度大于50m。矿井开拓开采时对Fa、Fb断层留足防水煤柱,就不会对矿井造成危害。 长兴、大隆组(p3cm):含水性弱,一般沿煤层顶板渗出,流量0.01-0.08l/s。个别流量稍大,属季节性泉较多,富水性弱。 受矿区自然地貌的影响,地表有利于自然径流,故地层内的含水率较低,基本上以垂直迁移的裂隙水为主,少许岩溶水。因此,对于开采矿井来讲,会有节理裂隙水等进入煤层及采掘巷道内。但根据对周围生产矿井水文

10、调查,对煤层开采基本无影响。隔水层为地层中夹的页岩、砂质泥岩及粘土岩,但厚度相对较薄,与砂岩呈互层状,隔水性较差。第四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一、 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含煤地层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和降寸水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 地表水区内冲沟发育,地表切割较深,冲沟属季节性水流,枯水季节水流量很小或没有水流量,雨季水量暴涨。因此,在冲沟水体下开采应注意地表水溃入井下。三、 老窑水经调查,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不多,仅在矿区边界之外存在几处已废弃的老窑,但老窑开采深度和范围不详。因此,矿井浅部开采,应预防老窑水涌入矿井、避免发生穿水事故。四、 第四系孔

11、隙水第四系岩石破碎,透水性较强,特别是在雨季含水量猛增,是矿涌水量的补给水源之一。五、 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含水层是含煤地层与隔水层呈间互状,虽富水性弱,但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应做好排水准备。六、 断层、节理带水断层、节理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含煤地层主要以塑性岩石为主,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破坏以剪断为主,常形成微张开甚至闭合的裂隙,断层带岩石胶结性中等,缺少对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的有效空间,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但有部分断层因落差大、破碎带宽,断层带具有一定的含水性,导水性也较好,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

12、层带附近的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裂隙带流入矿井。七、 下覆茅口组强含水层该含水层与含煤地层有百余米的相对隔水层隔断,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当矿井开采接近Fa、Fb断层时,留足断层隔水煤柱,就不会对矿井开采造成危害。八、 本矿采空区积水本矿采空区积水都通过自流进入井底水仓由水泵排入地面,少部分因标高较低会积存于采空区内。但在开采下层煤时,只要采取探放水措施,就不会造成矿井穿水事故。第五章:矿井涌水量及突水因素XX煤矿矿区内与矿床充水有关的含水层主要是三叠系夜郎组及长兴组,从岩性结构来看,含水类型为裂隙弱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预计涌水量为1

13、0.8m3h -32.4m3h。矿井涌水量预计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井涌水量,其富水系数为:富水系数=0.00000148m3/m2.h矿井K4煤层采终时涌水量预计为Q正常=回采面积富水系数=200001480.0000108=20.8m3/h以上涌水量预计为K4煤层采终时的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3-4倍(取3)。Q最大=正常涌水量3=20.83=62.4m3/h矿井开采前、中期均小于预计涌水量。由于矿区内存在矿井开采时留下的采空区和老窑,由此,矿井必须对矿区内的小窑、采空区以及积水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并进行填图。切实掌握小窑开采情况、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积极开展探

14、放水工作,特别是在采空区或老窑附近采煤时,防止采空区积水及老窑积水的突然涌出。另外,还要注意在巷道中尚未查清的断层、陷落柱可能切穿上下含水层对开采的影响。第六章:矿井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评价由于煤层埋藏较浅,矿井开采形成的裂隙对地表破坏较大,地表水通过采空区裂隙渗入井下的水量较大,加上部分老窑开采形成的老空区积水,造成矿井遭受水害影响的程度大,防治水工作难度大。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防治水工作建议一、 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12719-91),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断层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采准

15、水平+1410m,低于侵蚀基准面(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1344m,该点位于井田西南角岩溶塌陷坑)。本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二类一型,即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领较简单。二、 防治水工作建议. 采掘工程所采别出心裁的防治水措施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井巷在掘进过程中必须边探边掘,掌握前方水文情况,若发现有水患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待确认安全才向前掘进,并将出水点位置标于井上下对照图或采掘工程图上。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量含砂量综合观测分析,防止滞后突水。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