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30128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馒头是我们的主食,其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内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A胃液、胆汁、胰液B唾液、肠液、胰液C胆汁、肠液、胰液D唾液、胃液、肠液2、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3、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暗,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较大的光圈 较小的光圈 反光镜的平面

2、 反光镜的凹面ABCD4、下面关于输血和ABO血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才会出现头晕、心跳和出冷汗等症状B人在大量输血时,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血、A型血和B型血C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少量输入AB型血D血小板较少的病人只需要输入血小板,不必要输入全血5、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组织B细胞C器官D系统6、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结构特点是()A小肠长约5-6米B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C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7、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则会对食物中的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有不利影响

3、()A蛋白质B淀粉C维生素D脂肪8、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环境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10、种子萌发时,首先进行的是()A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B胚芽发育成茎和叶C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D从周围环境吸收水分11、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ABCD12、克隆羊“多莉”长相与

4、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相像,这一实例说明了细胞核()A能合成有机物B控制着生物的遗传C能控制物质进出D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13、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1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15、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A恒温动物耗氧少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D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16、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为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应适当多吃的食物是()A米饭B青菜C瘦肉D水果17

5、、将鱼的内脏埋入土中,过一段时间后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被土壤吸收了 B被植物直接吸收了C被环境中的分解者分解了 D通过内脏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18、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植物的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 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

6、组织等植物组织都是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营养组织的细胞壁比较厚、液泡比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ABCD20、雌蕊的组成是()A柱头、花柱和子房 B花药和花丝C花药、花丝和花柱 D花柱和子房21、小莉同学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A右上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左下方22、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所具有的特征是( )A冬季叶片凋落B植物种类丰富C全年都有植物开花D终年高温多雨23、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番茄的果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C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D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

7、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24、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 )提供的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25、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实验参数都相同B所有实验参数都不同C所有实验变量都不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参数相同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1、鲸是哺乳动物,但是它的体型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说明生物能_环境;茂密的森林中,空气远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这说明生物的生活能_环境。2、在种子萌发的实验中,释放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种气体是_。3、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中,贮藏着丰富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_和_。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5

8、、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1、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_。(2)图中和组成的结构叫_,结构是_,将来发育成种子。(3)花粉从落到上的过程叫作_。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内的_结合成受精卵,该过程叫作受精。(4)“桃”是由图甲中的_发育成的,我们食用的“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_。结构中的_将来发育成新植株。2、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运送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观察人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1是小肠内表面示意

9、图,_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蛋白质、淀粉分别被消化成氨基、_,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2)图2是肺泡结构示意图,肺泡中的氧气只需通过_层细胞即可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_结合。(3)图3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血液由_ 进入主动脉,通过_途径(选填:体循环/肺循环)流经各器官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3、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生理过程叫_。(2)图中1生理过程进行时,膈肌处于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3)图中心腔A与B之间、C与D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若从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用图中

10、字母表示)。(4)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变成_血。(5)某肾炎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此人肾脏的_可能发生了病变。(6)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以及毛细血管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壁很薄,只由_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1、某生物小组以天竺葵为材料进行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填图中序号)(2)图中是把叶片放入盛有_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使叶片里的_溶解到这种液体里。(3)图中的目的是_。(4)图中叶片先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液染色,来检验是否有光合作用的产物_生

11、成。本实验中叶片上被黑纸遮盖部位_(变蓝、不变蓝),未被黑纸遮盖部位_(变蓝、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王凯同学设计下面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请据图回答:(1)_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直至死亡。(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_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3)本实验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4)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5)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 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_。用

12、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_。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_。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_呼吸的。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1、分析以下材料,并结合人类起源和发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短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材料二:科学家曾在刚果国家公园捕捉到这样一幕;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雄性大猩猩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材料三: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1)材料一可以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_。(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_的能力。(3)材料三“北京猿人”使用火烧烤食物,其重要意义是_。(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_。(5)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最急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