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参考).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30119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工管理】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管理】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参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申格孜灌区一分干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

2、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1.4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项目部应当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1。5事件分级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重大环境事件(级)、较大环境事件(级)和一般环境事件(级)四级。1.5。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

3、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1。5.2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

4、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1。5。3较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1.5。4一般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

5、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工程概况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部、雅鲁藏布江以南萨迦县,是雅鲁藏布江右岸一级支流夏布曲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海拔高程4300m地区,高寒缺氧,坝址区位于夏布曲干流距拉洛乡下游约6km峡谷进口河段,该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和配套灌区工程. 配套灌区由申格孜、扯休、曲美、聂日雄四大灌区组成,设计灌溉面积45。39万亩。设计引水流量19。40m/s,最大引水流23.40m/s,引水线路总干渠长42。734km,分干渠总长117.431km。

6、总干渠桩号0+010处设第一分干渠分水闸向第一分干渠分水0.97m/s,主要灌溉申格孜灌区南部土地,控制灌溉面积2。89万亩,渠道长度8。018km,下设9条支渠(含分干斗和分干农)。本标段从桩号0+000起,至桩号8+018止。工期为24个月。3、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3.1监测和风险分析 应当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当出现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时,要立即报告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管理局。3.2预警3。2.1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依次用蓝色、黄

7、色、橙色和红色表示。3。2.2预警信息发布 项目部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向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管理局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3.2。3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发布后,视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2)防范处置。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的必要的健康防护措施. (3)应急准备。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

8、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并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部门加强环境监管。 (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3。2.4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3。3信息报告与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项目部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并立即向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管理局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项目部通过互联网信息监测、环境污染举报热线等多种渠道,加

9、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收集,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4应急响应4。1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级、级、级和级四个等级.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分别启动级、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启动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或重要时段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4.2响应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发

10、生后,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4.2.1现场污染处置 项目部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 项目部应组织制订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形式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方法处置污染物.必要时,要求其他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减轻环境污染负荷。4.2。2转移安置人员 根据突发

11、环境事件影响及事发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和可能受影响地区居民,确保生命安全.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确保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和必要医疗条件。4。2.3医疗救援 迅速组织当地医疗资源和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症伤病员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救治。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视情况增加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援助。4.2.4应

12、急监测 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及时准确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4.2。5市场监管和调控 密切关注受事件影响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及公众反应,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集体中毒等。4.2。6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通过政府授权发布、发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借助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主动、及时、

13、准确、客观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和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等.4。2.7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项目部、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4.3响应终止 当事件已经排除、污染物质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时,由启动响应的人民政府终止应急

14、响应。5后期工作5。1损害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5。2事件调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有关规定,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可会同监察机关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质,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5.3善后处置 事发地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制订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6应急保障6.1队伍保障 要强化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加强环境应急专家队伍管理,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及应急处

15、置能力.6。2物资与资金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首先由项目部承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资金保障。6.3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要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应急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需要。交通运输部门要健全公路紧急运输保障体系,保障应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装备、器材等的运输。6。4技术保障 支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监测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7附则7。1预案管理预案实施后,环境保护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预案宣传、培训和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评估和修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或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7。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7。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