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原文简介与概念解释).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30005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经》(原文简介与概念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经》(原文简介与概念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经》(原文简介与概念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经》(原文简介与概念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经》(原文简介与概念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经》(原文简介与概念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经》(原文简介与概念解释).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

2、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

3、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_ 般 若 心 经 336字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4、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回答者:cvain -

5、 魔法学徒 一级 6-28 18:23我来评论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好50% (0) 不好50% (0) 相关内容 色即是空 谁知道好有什么电影和 色即是空 一样的电影 色即是空2 中他们在海边用扑克做的游戏叫什么。怎么. 色即是空1里面的娘娘腔 WHO? 色即是空2 里面的京雅是不是把她教练给杀了? 更多相关问题 其他回答 共 1 条此句出自於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平常心 回答者:W山人 - 魔法学徒 一级 6-28 17:48般若波罗密多心经260字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6、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挂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http:/ 社会/文化 民族 相关问题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出自什么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06-9-10 14

7、:17提问者: 匿名其他回答 共 2 条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

8、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澹恢廖蠡嵩煲怠S纱硕弦磺锌喽颍煞蟊降刃木仁溃鞣鸱谏缁嵘系拇笥茫凳强澜绱笸坏姆? 【般若】 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

9、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罗】 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

10、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 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心】 心是什么?是个影子,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所以无形段,不过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起了认识,叫做六识(眼识、耳识、鼻识

11、、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缘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执住个幻我成个幻见,于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这个生死的是幻心,要开般若智慧了脱生死的,还是要用这幻心;成到佛(涅盘),也是用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盘,还不是一样是幻的?由此可觉本来没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无生死,就用不着涅盘了,所以说诸法空相,涅盘生死等空华,即是此意。但又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这是不得已而替初学的人说,其实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过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废,所以权分真心妄心。真心是无心之心,何

12、以叫无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时,而见闻觉知仍旧了了,却无分别,寂然不动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别人事,而可以心不颠倒,亦不逐境流浪,顿然归到无心本位,此还是真心。至于念念流浪,不觉渐渐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体勿失的。这部心经,就教你凛觉的法子,用智慧观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无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 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现在二百六十个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

13、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 此经共有七个翻译,这是唐朝三藏大师玄奘所译,文是简单的,义是深奥的。虽有七译,意义是一样的。读经当重意义,不可徒在文字上死执。此经是替大乘菩萨登佛位说的,表至高无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晓得,说不出的,所以叫做无字真经。并不是真的无字,愿学人自己领会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于佛的境界,却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萨可以测知的。我们东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论男的女的,识字不识字,都喜欢读这个经;譬如人闻香,个个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么香;而受薰是平等的,所以不可思议。以上释题竟。 【观】 定下了心,运想那个道理叫做观。这个观,是已证到果地圆成的妙观,不是因地初

14、修作观的观,是大自在观,般若的大机大用已经启发,心无能观,亦无所观,是能所双忘的妙观。 【自在】 是无可无不可的自在,不是自由。自由是不肯受拘束的,但环境不如你的意思,便苦了。独有自在,是到处能安,自然地不受环境所困,一切好坏随缘;乐亦不喜,苦亦不恼,知道他是本来空,自己有主宰的。这个自在,是指大自在。 【菩萨】 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能自己觉悟,再能觉悟人的谓之菩萨;所以是人天的导师,为三界的善知识。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无色界,指禅天;总是在六道中。菩萨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觉,最高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佛退位后,他来接位的,如此土的弥勒佛

15、,西方的观世音大士。这个菩萨,是指十地等觉将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萨。 【行】 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作种种自利利他二事业。 【深】 不是深浅的深,是不可测量的意思,圆遍广大,究竟无上的妙行。 【般若波罗蜜多】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时】 这时字关系甚大,显明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正是果位的时候,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度尽苦厄,没有挂碍的了。在下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点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见】 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思,是无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叫做五蕴。此言心和外境相蕴合,统名曰色。一个色字,包括五个字在内,并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内面无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内。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内色接触了,就有个受;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