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分析.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298004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律失常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律失常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律失常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律失常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律失常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律失常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律失常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律失常专集 现把自己平时学习的有关心律失常的一些文章与课件(内容较小的)陆续上传分享给大家,没在本论坛搜索,如有重复短信告知后可删除!1,心律失常的分析方法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的分析是具有特异性的,反过来用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现老徐将这基本的分析方法转贴过来,跟大家共同学习. 第一个了解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病史和心脏病史。心律失常发作和对治疗的反应。服药 特别是服用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电解质紊乱。有无安放人工心脏起搏器。阅读以往的心电图。2、通读一遍心电图。有无纪录错误,是否是 一份合格的心电图:。有无心律失常,如有进步了解是简单的还是复杂性心律失常。有无其他异常3、分析P

2、波。()肯定P波存在,则应观察:波形态。波电压。波时间。波形态波频率。 P波节律。()如找不到P波,则应观察:P波是否隐藏在QRS波群、ST段或T波中。是否有F波或f波。4、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1)观察P波后是否有QRS波群。(2)测量PR期间。5、分析QRS波群群。观察QRS波群形态。测量QRS波群电压。测量QRS波群时间。测量QRS波群频率。测量QRS波群节律。6、用梯形图解分析心律失常。对于复杂性心律失常,可用梯形图进行分析,不仅可分析的简洁明了,而且还能启发和加深理解心律失常。7、加做长导心电图利于观察异常P波和QRS波群出现的规律。8、加做食道导联心电图有利于观察P波,有利于观察

3、P波出现的位置和规律。9、HOLTER有利于了解临床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有利于了解体力活动、情绪波动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有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昼夜分布特征。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律复律除颤器的疗效。10、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目的:诊断,治疗。 判断预后。第二个分析方法 一、心律失常心电图描记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P波清楚的1-2个导联加做较长描记 1.导联选择辨认P波是心律失常分析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导联及V1导联为反映心房电活动最清楚导联,同时导联有助逆行P-波的识别,V1导联有助室内差异传导与室性异位搏动的鉴别,所以这两个导联是心律失常分析最常选用的导联。(二)附加试验 增加

4、迷走神经张力 如Valsava动作、按压颈动脉窦试验等有助暴露被掩盖的心房活动、鉴别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心率逐渐减慢; 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转为窦性心律或无变化; 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率不变,可出现房室阻滞,暴露异位P波(频率250bpm); 心房扑动(2:1传导)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可使室率减慢(抑制房室传导),使隐藏在QRS中的F波显现。 二、心律失常的分析方法 一份较为复杂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临床上一般采取“粗读”、“细量”二步骤。在掌握其特征(心房波、心室波的起源;频率、节律;及二者关系)基础上结合临床和动态分析写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心

5、电图为进一步加以说明可画出梯形图解。 有没有P波或f(F)波,如有P波应初看 其形态(频率、节律情况)。QRS波群是否宽大畸形、形态是否 相同、大概频率、节律情况。初看P与QRS关系。有无提前或延迟出现的心搏。通过粗读,对比较简单的心律失常即可做出诊断,对复杂的心律失常做到初步了解。 “粗读” 需注意下列四点:“细读” “细读”即是在粗读的基础上对P波、QRS波群及P与QRS的关系逐个做认真的分析和测量,并对提前、延迟或反常出现的心搏加以具体分析。 (一)心房波分析 心房波是指各种激动源引起的心房除极波。包括P波和f(F)波,即正常的窦性P波、房性异位P波和交界区、心室逆行除极心房的P-波,心

6、房颤动的f波、心房扑动的F波。心房波分析是分析各导联心房波的形态并结合频率和规律,来确定心房激动的起源。 1.有P波 应依P波形态并结合频率和节律明确是窦性还是异位P波,并初步分析异位P波的起源 P波为直立P波 是窦性P波的特征,同时也见于起源于右心房上部的异位P波。后者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但常需要多导联分析方有助鉴别。P波直立时 在鉴别诊断中还应注意下列两点 窦性P波一般形态相同,但有时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窦性P波形态可出现一过性动态改变。 当P波频率为160bpm时,很难从心电图上区别窦性还是房性心动过速 此时按压颈动脉窦或眼球有助鉴别,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率不变或突然转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

7、动过速则逐渐减慢,停止压迫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有速率。 如为窦性P波,还应依频率、节律进一步明确:窦性心动过速、过缓、不齐、停搏、窦房阻滞等。 在分析窦性P波长间歇中应注意识别未下传房性早搏引起的长间歇(注意ST段和T波是否有变形)。 如为房性P波,应进一步依形态、频率、节律明确:是房性早搏(心动过速)、还是房性逸搏(心律)、是单源还是多源。 逆行P-波 1)逆行P-波的起源:多为起源于心房下部、房室交界 区或心室。 三者鉴别依赖于P波与QRS关系。P-与QRS有密切传导关系:P-位QRS前多起源于室上性:PR0.12s多起源于 心房(房室传导),PR0.12s,多起源于交界区(PR间期代表逆传心

8、房与前传心室的时差)。P-位于QRS之后 多起源于交界区或心室(室房逆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可为旁路逆传)。但少数情况下逆行P-波位于QRS前亦可为室房逆传,如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反复性交界性心动过速(PJRT);反之逆行P-波位于QRS之后,亦可见起源于心房下部的房性心动过速(伴生理性三度房室阻滞),还应具体分析,必要时应做电生理检查。3)逆行P-波性质的判定: 明确其起源后,还应进一步依频率和节律明确其属性,如起源于心房:是房性早搏?心动过速?逸搏?逸搏心律等。 2.P波消失、出现f(F)波 f波大小、形态、间距不等,频率在350-600bpm;RR间期绝对不等。F波大小

9、、形态、间距相同,频率常在250-400bpm,心室频率和节律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但f波需和干扰伪差波鉴别 3.心房波消失 即无P波也无f(F)波,临床常见窦性停搏、三度窦房阻滞、心房静止、窦-室传导(高钾血症)。 (1)隐藏的P波:1)P波重于QRS波群的特点: 可使QRS波群的形态发生一些变化,如增高、变低、初始出现假“q波”、“波”,终末出现假“s波”、“r波”等。 极易被忽略,认真与发作前QRS对照分析有助明确。如有食管导联更易发现(食管导联P波明显)。 临床常见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频干扰性房室脱节(P重在QRS中时)、交界性逸搏心律时。2)P波重于T波的特点: 可使T波变为尖耸

10、、双峰、切迹、双向、低平、甚至倒置等异于常态的改变。 临床常见于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早二联律、一度房室阻滞、2:1房室阻滞等。 如不注意分析T波的变形常易漏诊,同时还应注意与T波切迹鉴别。 3)P波间歇重在QRS-T的特点间歇使QRS和T波变形。临床常见室性心动过速房室分离的患者。此时注意QRS和T波的变形,再结合在可 见P波测量PP间期有助房室分离的诊断。 (2)伪f波消失 部分长期慢性心房颤动病例,由于心房肌纤维化,f波过于纤细,使体表记录不到f波。 此时应结合多年慢性房颤病史,心电图上RR间期绝对不等与心房波消失相鉴别。 可做食管导联记录到f波可证实房颤的存在。 (二)

11、心室波群(QRS波群)分析 1QRS波群时间、波形正常(时间0.10s) 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激动可起源于心室,亦可起源于室上。 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 起源于心室:多为心室异位搏动,亦可为人工心室起搏心搏(其前有起搏信号)。 起源于室上:常见伴束支阻滞(室内差异传导)、伴预激波群、伴弥漫性室内阻滞(药物、高钾及左室肥大)。 (三)P波与QRS波群关系分析 分析P波与QRS波群关系的目的是确定房室传导及室内传导情况。如有传导阻滞,进一步分析阻滞部位和程度。临床经验总结和体会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一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早搏的鉴别 室性早搏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于正常人

12、。(一) 室性早搏的ECG形态 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的异位节律点,心室除极过程及继发性复极异常而导致QRS波群畸形,同时伴有ST-T移位(与QRS波方向相反)。 室性早搏合并心肌疾患,除心肌除极异常外,同时伴有心室肌原发性复极异常,其QRS波可有进一步变化,称为病理性室性早搏。鉴别诊断QRS-T 功能性 病理性QRS波群 电压(1mv=10mm) 振幅高大20mm 低,10mm 时间(sec) 相对较窄,常0.12sec 相对加宽,0.14sec,甚至0.18sec 形态 光滑而无切迹和顿挫 有明显切迹和顿挫ST段 无水平等位线 可呈水平型 与T波基底混合,不易区分 易与T波区分T波 波顶较钝,

13、二支不对称 波顶尖钝,二支对称 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可与QRS主波同一方向(二)室性早搏异位节律点起源部位 室性早搏QRS形态类似RBBB者,来源左心室, 室性早搏QRS形态类似LBBB者,来源右心室, 兼有上述2种图形,室性早搏来自左右心室, 越接近正常QRS波形者,其起源越接近His束根部。文献报道:有室性早搏,无器质性心脏病,右心室早搏发生率可达60%96%,左心室早搏4%33%;有室性早搏,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室早搏发生率可达73%83%,右心室早搏18%27%;非器质性心脏病者,多灶性室性早搏发生率极低。(三)室性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激动的ST-T变化室性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激动P波和QRS波形正常,但ST-T段可发生改变(ST下移,T波倒置),Hurist把室性早搏后窦性激动T波U波变化称之“内来”的运动试验,反映了心脏原来的基本病变(可能代偿间歇,血流增加心肌过度伸张,传导系统受牵拉所以复极发生改变)。(四)室性早搏频率,单源性和多源性一般而论:正常人室性早搏,偶发、单源性(来源于一个异位节律点),但严重室性早搏也可见于正常人,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室性早搏分级分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