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296956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儿童发展学家普遍认为,( )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A.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形成B.抽象性开始发展C.随意性开始发展D.言语的获得2.儿童发展正式成为科学是从1882年普莱尔的( )出版算起的。A.儿童心理B.儿童与世界C.一个婴儿的传略D.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3.儿童发展研究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测量法4.(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A.身体的发育B.心理的发展C.社会化发展D.文化的发展5.在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比如老师一边弹琴,一边要注意班上的孩子,这是

2、指的( )品质。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广度6.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有时也称为注意范围。这是指的( )品质。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广度7.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遗忘D.起伏不定8.( )是失去自己心爱的对象(人或物)或在自己的理想或愿望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A.生气B.伤心C.高兴D.害怕9.儿童早期依恋的测量方法是( )。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社会测量技术D.陌生情境技术10.3岁以后,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明显增加,( )主要就是对3岁以后的儿童的自我控

3、制能力和行为的研究。A.视觉悬崖B.糖果实验C.延迟满足实验D.守恒实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_是儿童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神经系统与大脑发育迅速。2.儿童发展领域的研究包括_、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文化性发展。3.产前发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_、_、_。4.细胞层次的神经可塑性主要表现在_,包括突触的形态上和功能上的修饰。5.视觉适应包括_和暗适应,它们都是视觉研究的重要内容。6._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是由第二信号系统支配的。7.一般可以把元记忆分为关于记忆的_、_、_。8.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是指_。9._是理解句子中各个词语的意义,如

4、学习标志物体、动作特点的词,以及表示物体之间关系。10. 对语言的运用是_。11._是一种“他向”语言,其目的是对听话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传递信息、批评与嘲笑、祈使与威胁、提问与回答等。12.当遇到不熟悉的情景或陌生的物体时,婴儿会主动从信任者那里寻找情绪线索作为行动参照,这种反应称为 。13._是儿童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使用策略,把自身情绪状态调节到合适的强度水平。14.人与人之间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是_。15.社会测量技术是要求儿童自己主观来评价对同伴的喜欢程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一_和 两种。16.个体为了抑制某种有碍于目标实现的行为的过程是_。17.作为一种认识活动,_是个体应用道德观念或

5、道德知识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过程。18.道德行为发展的理论是班杜拉的_。19.早期同伴关系的类型一般分为_、被拒绝的儿童及被忽视的儿童。20.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被称为_。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小脑是人脑中最大的结构,占脑重的85%,比脑的其他任何部位对环境性的影响都敏感。 ( )2.学前期儿童想象是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发展的,但是主要以有意想象为主。( )3.心理学领域所说的气质是与个体生理特征,特别是与脑神经活动特征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在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 )4.大约5个月时,婴儿进入了牙牙学语阶段,自

6、第9个月起,呀呀语的出现达到高峰。 ( )5.社会性情绪的产生和发展要早于基本情绪。 ( )四、概念解释(每题1分,共10分)1.儿童发展2.神经元3.定向反射4.元记忆5.再造想象6.元认知7.呀呀语8.语法9.情绪理解10.能力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简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2.简述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3.简述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4.简述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5.简述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6.简述依恋及其特征。7.简述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8.简述师幼关系的特点。六、论述题(每题9分,共18分)1.结合教学实践,试论述在培养儿童注意力时应注意哪几点原则?2.试论述影响亲子关系的

7、因素有哪些?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D 2.A 3.A 4.A 5.B 6.D 7.A 8.B 9.D 10.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婴儿期2.生理发展3.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4.突触可塑性5.明适应6.有意注意7.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自我监控、元认知自我调节8.无意想象9.命题语义10.语用11.社会化语言12.社会参照13.情绪自我调节14.依恋15.同伴提名法、同伴评定法16.自我控制17.道德判断18.社会学习理论19.受欢迎的儿童20.同伴关系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2. 3. 4. 5.四、概念解释(每题1分,共10分)1.儿童发展:指从不成熟

8、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2.神经元: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和传导冲动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定向反射:对新异刺激做出反应的倾向。4.元记忆: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个方面,指儿童关于记忆是什么,记忆过程是怎样的,以及什么因素影响记忆的效果等方面的知识。5.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或如图画等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6.元认知:是指反映或调节人的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即对认知的认知。7.呀呀语:听起来像语音,并常具有升降调,但是无意义,不能被理解,常常在婴儿5个月以后不自觉地发出来,第9个月起婴儿呀

9、呀语的出现达到高峰,不同文化和背景下发出的声音相似。8.语法:语法由一系列语法单位和有限的语法规则构成,是语言中最为抽象的基础系统。9.情绪理解:是指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以及应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合适的情绪反应的能力。10.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答:年龄特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生理、心理、社会整合机制的结果,儿童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

10、下一阶段的新质。(2)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既相对稳定,同时又可以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改 变,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3)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不平衡性。2.答: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个体所处环境以及所面临的任务要求等都会对儿童个体的动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影响动作发展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基因的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感官经验的统合。(2)影响动作发展的非生物学因素,如个体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特定的养育观念和方式等,不仅会对儿童动作的发展速度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其特定动作的发展水平以及动作

11、发展的顺序和倾向。3.答:(1)刺激婴儿全身皮肤感官与兴奋中枢感受点,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联系,逐渐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能的成熟。(2)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3)有助于婴儿产生安全感,形成正常的活动觉醒周期,为成年后形成独立个性做准备。(4)促进消化,增加体重。4.答: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研究主要针对三种基本策略开展:复述、组织、精细加工。(1)复述:学前儿童就已经开始使用复述了。(2)组织:如果在记忆一些内容时,能将信息结合成为更大的单元,这就是组织策略的使用。(3)精细加工:对于不容易进行分类的信息,个体确认或建构记忆项目之间某种意义上的联系,这就是精细加工策略。5

12、.答:(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a.学前,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b.学前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c.想象完全脱离现实到合乎客观逻辑。(2)入学后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加,创造性的内容逐步增加,想象的独特性也日见端倪,想象更符合现实逻辑。6.答:现代学者们认为依恋是人与人之间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依恋关系是依恋双方情感交融的关系,但有一方表现出更为依赖;(2)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的身体亲近和目光追随;(3)依恋关系可以提供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依恋还具有传递性和稳定性。7.答:(1)文化;(2)

13、父母教养方式;(3)同伴关系;(4)儿童自身原因。8.答:师幼关系指的是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其他早期教养机构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师幼关系除了有双向性、双重性、差异性等一般表现之外,还有以下特点:(1)游戏性;(2)稳定性和亲密性;(3)内隐的长久性和外显的单向性。六、论述题(每题9分,共18分)1.答:儿童注意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与练习培训结合的过程,在培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刺激丰富化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尽量使刺激组合成为一个整体,避免刺激孤立,利用联觉培养有效的刺激反应。刺激物适度丰富、鲜明。(2)注意训练与注意发展匹配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的训练要与注意发展相匹配,如与婴儿、低龄幼儿谈话时语速要缓慢,声音要柔和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同,不能操之过急,要因龄施教。(3)形式立体化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力的培养训练并不是单纯的某种操作或几次操作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培养模式。儿童在游戏、做作业、吃饭的时候都可以进行。(4)空间渗透式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儿童注意力的培养要渗透在生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