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629479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诗三首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方法:1 朗读教学法。2 讨论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中国古代诗坛上有“李杜”之称,它是指那两位大诗人?学生回答后引入杜甫 杜甫是我国

2、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大胆的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的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集中学习他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展示课件)二、朗读1、展示课件,播放录音。2、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3、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三、阅读赏析(一)望岳1、思考

3、: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2、小组讨论,展示课件: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地域广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所见。前句虚写,泰山的美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其情有独钟。后句实写,写泰山山势之高峻“割”字用得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是写细望。诗人情由景生。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此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更

4、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3、学生齐背望岳。(二)春望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抓住题眼“春望”,即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忧国伤时。颔联写春望所感,作者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

5、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颈联写所盼: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极盼家书。 末联写所思:烽火遍地,家信不通,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描写了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生活状况,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三)石豪吏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6、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1、思考问题: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开端,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捉人)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举动?(呼啼怒哭)老妇致词说了哪些家事?诗人是怎样知道的?(一家三男被征二男新战死寡媳衣不遮体 听妇前致词)小组讨论后,教师出示课件。2、情景剧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演老妇人与官吏,要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现出吏的怒与老妇的苦并体会作者的感情六、布置作业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提示 石

7、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教学反思:望岳中的“望”字是学习本诗的关键,首联写远望泰山,第二联写近望泰山的景物,第三联写细望泰山的万千变化,第四联写作者由望泰山联想的自己远大抱负。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表现了青年杜甫宽广的胸怀。春望中的“忧愁”二字是学习该诗的关键,第一、二联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描写了国都破败的惨淡景象。第三、四联通过自己的所盼所思,表现了思念亲人的离愁别绪。全篇贯穿了忧国思家的思想情感。石壕吏中的老妪和差吏之间的对话,是学习的关键。我们不难发现,老于的话句句都是在差吏逼问下说出来的,可以让学生设想:差吏一进门就问:你家有男丁吗?老妪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役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妪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怒问贯穿在老妪陈情的全过程。是理解全诗的一条主线,只要抓住它就不难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通过杜甫诗三首提炼诗文之魂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推广到其他古诗文的教学中去,以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