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的发展轨迹数据参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29459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制图的发展轨迹数据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程制图的发展轨迹数据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程制图的发展轨迹数据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程制图的发展轨迹数据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程制图的发展轨迹数据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制图的发展轨迹数据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制图的发展轨迹数据参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图学的发展轨迹【摘要】工程制图的发展是历史的延续,工程制图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生产制造迅速发展的需要,工程制图需要实验,以实验推动课程,形成实验发展理论,理论推动实验的良性循环,是工程制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正近年来,计算机制图在理论及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与普及,对传统的工程图学理论及实践体系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同时也给工程图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此时,回顾一下历史,追忆历史长河中工程图学的发展轨迹,将有助于我们认明方向、把握机遇。【关键词】 工程制图 历史 发展 计算机一、工程图学的含义图用绘画方法表现出来的各种实物的形象。人类从远古走到现代,几乎每个脚印都含有“图”的踪迹。从猿过

2、渡到被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定义为“人”的那一时期起,人类就与“图”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文字还没有形成之前,“图”是人类表达某种意图、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图”仅仅是在地面上或树皮、岩石上的简单刻划,毕竟在那个时期“图”是实实在在地存在并被人类所应用了。广义的理解,工程图是用各种线型组成的象形“文字”,只是这种“文字”的笔画不是横、竖、撇、捺,而是直线、曲线。对工程图而言,它所表现的对象是属于工程行业的事物,所以称为工程图。图是一门专业基础学科,以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为基础,以直尺、圆规、图板为工具,以黑板、木模、挂图为媒介,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机械工程制图是体现工科特点的入门课程,也是工科

3、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作为创造性思维基础的空间想象力及构思能力和促进工业化进程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程图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是在世界范围通用的“工程技术的语言”。正确规范的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根据投影原理、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表示工程对象,并有技术说明的“图”,称为“图样”。图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设计者通过图样来表达设计意图,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工程设备的结构和性能。那么图样的产生过程就称为工程制图。 工程制图可根据行业标准、专业特点以及图形使用范围,分别称为“机械制图”、“建筑制图”、“园林制图”、“电气制图”、“家具

4、制图”等。而计算机绘图不在此列,计算机绘图是一种绘图软件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可以理解为比圆规、三角板更高档次的绘图工具,学习它就是学习如何使用工具。 二、工程制图的历史有史以来,人类就试图用图形来表达和交流思想,从出土文物中考证,我国在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前),就能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花纹,具有简单的图示能力。自秦汉起,我国已出现图样的史料记载,并能根据图样建筑宫室。在春秋时代的一部技术著作周礼考工记中,有画图工具“规、矩、绳、墨、悬、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已运用设计图 ( 有确定的绘图比例、酷似用正投影法画出的建筑规划平面图 ) 来指导工程建设,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图”在人

5、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宋代李诫(仲明)所著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我国历史上的建筑技术成就。全书36卷,其中有6卷是图样(包括平面图、轴测图、透视图)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建筑图样的巨著,图上运用投影法表达了复杂的建筑结构。这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宋代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所著的新仪象法要,元代农学家王桢撰写的农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等书中都有大量为制造仪器和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器具和设备的插图。清代和民国时期,我国在工程制图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促进了一些国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法国科学家蒙日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平面图形表示空间

6、形体的规律,应用投影方法创建了画法几何学,从而奠定了图学理论的基础,使工程图的表达与绘制实现了规范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长,工程制图学科得到飞快发展,学术活动频繁,画法几何、射影几何、透视投影等理论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并广泛与生产、科研相结合。与此同时,由于生产建设的迫切需要,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批准颁布了一系列制图标准,如技术制图标准、机械制图标准、建筑制图标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著名学者赵学田教授就简明而通俗地总结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1956年原机械工业部颁布了第一个部颁标准机械制图,

7、195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标准机械制图,随后又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制图,使全国工程图样标准得到了统一,标志着我国工程图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已深入应用于相关领域,传统的尺规作业模式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到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绘图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除了国外一批先进的图形、图象软件如AutoCAD、CADkey、Pro/E等得到广泛使用外,我国自主开发的一批国产绘图软件,如天正建筑CAD、高华CAD、开目CAD、凯图CAD等也在设计、教学、科

8、研生产单位得到广泛使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计算机技术将进一步与工程制图结合,计算机绘图和智能CAD将进一步得到深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技术规定不断修改和完善,先后于1970年、1974年、1984年、1993年修订了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并颁布了一系列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新标准。截止到2003年底,1985年实施的四类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已有14项被修改替代。此外,在改进制图工具和图样复制方法、研究图学理论和编写出版图学教材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工程制图的现状改革(一)基础内容改革在工程制图基础内容改革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戴立玲、卢章平等的工作。他们编

9、著的图学基础教程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清晰易懂、特色鲜明的教材。主要体现在:第一,教材在体系上跳出了传统的框架4。全书由图与图学基础;计算机中的图形与图象;思维过程的图形化;意象性图形设计、表达与理解;空间有形物体的平面表达;空间形体的图形转换及阅读;数据与函数信息的图形化表达与应用等七章组成。每一章都可以自成体系,独立成篇。作者能通过长期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图为主线,把图学的主要基础都包含在一本书里,体现了体系的完整性。第二,教材内容丰富,但不繁杂,也不是简单罗列,而是紧紧抓住图在人类思想交流与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核心,介绍了图的广义内涵,并从“意象类图源”、“空间有形物体”及“数据与函数

10、”等方面作了基础性介绍,同时将计算机图形技术融入其中,使传统的图形表达方法与现代图形技术相结合,符合教学改革方向,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第三,教材内容宽泛且有高度。内容宽泛是指涉及到了各种各类图及表达方法。有高度是指分析了图在人思维中所起的作用 ,能引导读者打开思路,认清图的本质,从而达到对图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的应用的目的。作者从日常所见所闻出发,将客观事件归纳整理,上升到理性,形成规范的表达形式,以引人入胜,而这些客观事件可能已经包含了读者的经验和技能 ,因此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比如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中的图形处理功能归结为思维过程图形化,使读者在自己

11、熟悉的软件的基础上来理解思维过程图形化,把原本比较复杂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二)多门课程整合改革在内容整合改革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香峰编写的机械设计制图。该教材为了突出工科类各专业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应用性为指导从相关课程整体优化出发,将原工程制图、机械零件等课程整合为一门机械设计制图基础课,构筑了一个公共平台与综合提高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整合课程由一个教师从头至尾全面贯彻。从单门课程优化的初级阶段走向多门课程整合的综合阶段。根据新建的课程体系框架,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图形表达、图形思维、力学计算平台,从而形成机械设计基础的第一层次。这一层次的内容着重手工

12、草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力学计算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形象思维方式的融合,兼顾工程意识启蒙。课程第二层次以基础知识在设计中的应用和突出工程意识为原则,以设计为线索安排课程内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衔接出发由设计这条主线按零件设计内容构造综合性知识单元,体现各种基础知识在该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精品课程建设自2003年以来,全国已经有二十多门工程制图类课程进入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它们在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材建设、解题指导、学习方法、参考资料、授课录象、教学研究、课程网站等方面都在按照“五个一流”的目标进行建设,起到了很

13、好的引领作用。四、工程制图未来发展在社会生产中,图样已成为人们传递技术信息和思想的媒介与工具,因此,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有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在军事工程领域,如军工生产部门和作战部队,特别是技术兵种中,图样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管理、使用、维修机械设备和武器装备时,常常需要通过阅读机械图样来了解它们的性能、结构、操作方法、拆装维修等,专业训练中,也时常阅读机械图样。因此,当代军事技术人员都应具备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而且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网络及动画等教学手段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电子挂图、电子讲稿、CAI课件的应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14、在本课程的教学手段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虽然工程制图经过基础内容改革、多门课程整合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等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发展速度缓慢,缺乏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根本原因是课程发缺乏实验。纵观理、工类课程,凡是有实验的课程,发展快且可持续。因为,实验是认识客观的有效方法,它是通能够过观察、验证、试验、推理、推论、比较、选择等方法来认识客观事物。实验既需要理论指导,又能促使理论的发展。实验需要有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它与工程的联系更密切。计算机绘图能力及三维建模能力成为毕业生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维建模为基础的创新设计能力受到重视。下面列出的实验,有的是研究生毕业论

15、文课题,有的是研究生课程论文研究内容,有的是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生有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论文,本科生每年都有优秀毕业论文产生。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实验体系,推动工程制图课程向深入发展,开出了新的课程实验工程制图,编写出版立体化教材实验工程制图、实验工程制图习题集、实验工程制图解题指导、实验工程制图程序包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学时不增加的条件下,大大拓展了工程制图内容的深广度。实验体系由(1)计算机辅助读图实验;(2)轴测投影图反求建模实验;(3)应用拍照反求零件实验;(4)工程曲线设计实验;(5)工程曲面设计实验;(6)空间角度计算实验;(7)钣金展开实验;(8)零件图参数化实验;(9)装配

16、图设计实验;(10)空间轨迹图形实验;(11)物理属性可视化实验;(12)零件加工动态仿真实验;(13) 图形力学实验;(14)图形运动学实验;(15)零件加工动态仿真实验等15个模块组成。综上所述,其结论是实验是工程图学教育阶段的实践基础,实验是工程图学研究教育的必要载体,实验是工程图学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有效方法,实验是有待于工程图学教师研究开发的领域,实验是工程图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五、结论与展望工程制图需要实验,以实验推动课程,形成实验发展理论,理论推动实验的良性循环是工程制图课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回顾在工程制图领域中古代的光辉业绩,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成就,面对现状,瞻望未来,一定能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掌握绘图、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逐步实现制图技术自动化。六、参考文献1 主编林晓新 工程制图 机械工业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