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23985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28977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2398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2398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2398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2398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2398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意的栖居 鉴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精神 文法学院 对外汉语专业 0901班 王一力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式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式园林都历史悠久但各有其瑰丽风格和经典建筑,如:希腊的雅典卫城、西班牙的格纳拉里弗园、印度的泰姬陵等等。但是,在世界上诸多雕刻性质的宏大的园林建筑瀚海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其悠游自然、画面性质而别具一格,脱颖而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以皇家园林和人文(私家)园林是艺术成就为最高,是园林之典范。二者气度各异,风韵有别,但是取法却有相似之处。那便是调和山水、依附自然,从而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天人合一。在这种天人、人物、物物、天物的大和谐中达到符合中国惯有之人文思想诗意的

2、栖居。古代中国是在漫长的皇权帝制和文人仕宦的时代流年中成长、发展的。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有模式侵入并统治了园林艺术的主观意蕴和客观走势。经济基础是园林建造所必须倚仗的,只有强大的财力后盾才能使园林的初期构想,前期建造和后期维护成为可能。园林主人的社会地位家境实力则关乎园子的兴衰存废。所以古典园林的成就最高者之一皇家园林是拥有万里河山,九州财富的皇室。而另一个私家园林则主要是由有一定财力的文人仕宦建造的。而当封建帝制走到生命末期的时候皇室再难维护国家的安宁,皇家园林在入疯狂的侵者的长靴火炮下受到了近乎覆灭似的灾难。私家园林由于主人的身世沉浮更是多有荒废,频频易主。由于朝代更迭的政治

3、中心的转移,保存完好并集中的皇家园林几乎都在北方。像北京城中心的故宫、北海公园,西北郊的颐和园 、圆明园,以及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的河北省境内的承德避暑山庄。这些皇家园林中故宫是皇室居住办公的政务中心,是一个国家的中心,代表着权力和威严,所以其布局规划整齐气势雄伟,坐北朝南,由一条南达永定门北到中鼓楼的中轴线贯穿而过,东西对称。这座木质结构建筑群的建造虽然注重皇家威严的考虑,但其同样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共生。按照“前朝后寝”的宫廷建筑法则,故宫前半部分是处理政务的外殿。为了威严和安全建筑宏伟,没有树木。但后半部分是皇室成员生活的空间,故庭院深邃,楼、台、亭、榭齐备,花、草、树、木繁多

4、,掩映扶疏,紧凑优美。由于北方气候冬季寒冷,西北风横行所以故宫的建筑坐北朝南,宫殿、院墙高大,一定程度上抵御恶劣天气。政治上的需求和自然坏境的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而北海、颐和园、圆明园都是作为故宫的补充,成为了皇室成员的后花园。在这里不必要刻意追求形同故宫那样的威严和庄严。皇帝对悠游自在的人生太度、草木葳蕤的居住环境,奇珍异宝的贪婪占有,人间天上的太虚幻境的强烈追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北海公园借水修园,以神话中“一池三仙山”的结构布局。兼有皇家的华丽和宗教的神秘肃穆。团城、白塔、天王殿气势宏伟,妙香亭、小玲珑婉约精巧,园子整体有皇家园林的气度也有私家园林的风韵。镜清斋“临池构屋如临

5、镜”,置身其中,仿若临水而立,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相互契合。琼华岛临水而立,藏式白塔高耸,站于塔上可以俯视旧时的北京城,水面上淋漓波光,岸边有明花翠柳,楼阁角扶疏掩映,紫禁城金光磷磷。色彩鲜明变换,地势高低起伏,建筑错落有致。互相映衬,彼此补充。同样位于西北郊的颐和园和圆明园自从战争的大洗劫后有了不同的命运。梦幻般的圆明园遭到了颠覆式的命运,堪留下断壁残垣,苍凉水域供后人凭吊和反思。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后被英法联军焚毁。“圆明”二字取自:

6、“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集结了园林建筑的精华, 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其全部由人工塑造山水,地貌。叠山理水,使山重水复,空间多变。景区主要有圆明园四十景,绮春园三十六景。帝王休息、听政的宫廷区和闲暇游乐的山水区穿插掩映在这一片水雾树影之中。境况幽深,环境清逸,仿佛置身仙境,游弋天国。圆明园不仅能够自造奇景,而且还可以充分借景,其西北方是今天的百望山,西方也是山峰,远远望去葱郁浩渺,整个院子像是置身山谷,更添幽静远世之感。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7、,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占地约290公顷。充分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分苑林区和宫廷区。苑林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万寿山前亭、台、楼、阁、堂、榭各种建筑争先矗立水波荡漾,林木葱茏或悠远,或宏丽,或婉媚,或郑重,后山却截然相反,林木葱郁,山道弯曲,溪水潜流,充满山林野趣。这两座皇家园林是皇室御苑,承载着他们的权力地位的彰显欲,和其对环境建筑的审美追求,以及对清幽诗意的生活的向往。如果说皇家园林由于参杂了浓厚的政治权

8、力色彩而无法尽显中国古典园林中蕴藏着的园主人环境画化,人生诗化的恬然意境,那么我国南方的私家园林则将蕴藉山林、寄情山水、冲淡平和的人生哲理展现无遗。私家园林中多以画入园,以园呈画。园林在瘦石、肥蕉、润荷、修竹间尽得山水画做之精髓。在园林的建造格局中,建筑、水、石、植物是最基本的构成部分。然而,园林的艺术就是将这些分散的、独立的个体通过精细的,巧夺天工的构思流畅、自然、相生相补的柔和在一起,错落中见章法,井然中显幽深。私家园林之繁盛当属苏州。在苏州这吴门胜地,园林与文人、仕宦、画家想关联相依属。拙政园就是这诗情、画意、园林之间无限联系的很好见证。其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

9、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后将其买下,这便是拙政园与仕宦的联系。王御史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这是拙政园与画家的依属。后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这是拙政园和文学的姻缘。而往来于园中的集会交流歌赏宴饮之士就多属文人墨客,社会名流了。拙政园大量运用园林建造的制景手法。如隔景的手法,园子分成东、中、西三部分。而中园又用云墙和绣绪亭土山共同围成封闭的空间,面向湖山,构成了园中之园。中部与西部用复廊隔断,“梧竹幽居”与“见山楼”之间用湖中土山隔断,“精国城曲草堂”与山水间用山石隔断等等。还有

10、障景的手法,腰门后的叠石构洞的石山割断视线景深难测。园子主人等文人仕宦官场失意看透世事或遁入老庄的隐世哲学,或追随陶潜的采菊南山。在造园意指上也充分融入了清远高洁,精致淡雅的主题思想,借而使园子的潜在主题和主人的内心诉求达到契合。拙政园的主人就偏爱花中之君子“荷”。在拙政园的著名建筑中便有多处以荷花为主题的楼阁堂榭。如“芙蓉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留听阁”等建筑,它们均因荷而得名,在这些建筑上都可以观赏水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涟而不妖”。拙政园以水景为中心,在烟水氤氲和苍翠层叠中各式亭馆楼台临水而筑满眼的诗情画意、草木芳菲。置身其中如入画境,庙堂之乱便被悄然忘诸脑后古语有云

1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石、水流始终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如果说水是拙政园的精神,那么石便是留园的风骨。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建筑为主,;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的建筑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合理,空间处理巧妙。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但并不妨碍整体性。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旧时有

12、“吴中第一园”的美称。留园以太湖石峰著称,太湖石“瘦、皱、漏、透”的特点正体现出了一种遗世独立的嶙峋傲骨,无一不狂傲,无一不狷介。冠云峰是太湖石中的绝品,还是宋末花石纲的遗物。在揖峰轩前也有一石,以当庐山,建筑得名于朱熹“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远翠阁旁有一石名“朵云”。在石林小院中有一组石名为“鹰犬斗”形态逼真。“五峰仙馆”前有假山五座,均是得于文征明“停云馆”,建筑名取自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甚至这楠木殿的台阶也是太湖石所做名曰“如意踏跺”,取平步青云之意。在江南的烟雨中,一座座梦幻又亲近人性的园林或庞大或小巧的存在着。体现着主人或含蓄内敛、中庸平和或桀骜独立、远离尘屑的人文理想和处世哲学。中国古典园林,处处是典,笔笔是诗,每一眼都是山水画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级上体现着中国人的相同的终极人文关怀:蕴藉深沉,天人合一,心灵诗化的浪漫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