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28230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鳅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农书屋 本文由网络资料整理合并所得,内容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三农书屋:http:/第 105 页 共 113 页目 录一、概 述1二、泥鳅的生物学特征2(一)形 态2(二)食性2(三)生活习性31.分布32.水温33.光线34.呼吸4(四)年龄与生长4(五)生殖习性4三、泥鳅的繁殖方法5(一)亲鳅的选择与雌雄的鉴别51.亲鳅的选择52.雌雄的鉴别6(二)泥鳅卵质量的鉴别7(三)诱集繁殖7(四) 自然繁殖8(五)人工繁殖101.亲鳅的选择102.催产期的确定103.雌雄比例104.催产用具115.药剂及用量116.注射方法137.人工授精148.鳅卵

2、孵化及其管理16四、苗种培育24(一)鳅苗培育241. 清塘242.鳅苗放养253.饲养管理264.分养275.日常其他管理27(二)鳅种培育291.鳅种池饲养292.稻田养鳅种30五、成鳅养殖30(一)鳅池专养301.鳅池建造302.放养前的准备353.放养密度354.大然苗种的驯养355.饲养管理36(二)池塘养鳅38(三)稻田养鳅391.稻田的选择及设施392.稻田饲养41(四)鳅鱼混养42(五)流水养鳅421.鳅池养殖422.网箱养鳅433.木箱养殖44(六)泥鳅、麝鼠混养451.两用池的修建492.放养503.防病防逃51六、泥鳅的越冬管理51七、泥鳅的病害防治52(一)病害预防52

3、1.引起泥鳅发病的因素522.药物预防55(二)病害防治581.水霉病582.寄生虫病593.打印病594.腐鳍病605.红鳍病606.气泡病617.白身红环病618.敌害61八、捕捞、暂养和运输62(一)捕捞621.泥鳅池622.稻田养鳅的捕捉623.天然泥鳅的捕捉63(二)暂养651.暂养的目的652.方法653.暂养中的管理66(三)运输671.近距离运输672.远距离运输683.运输途中的管理69九、泥鳅活饵的饲养69(一)黄粉虫691.饲养设备692.饲养管理703.注意事项71(二)蚕蛹711.家蚕的生活习性712.春蚕的饲养72(三)蚯蚓731.备好饲料732.收集种蚯蚓733.

4、养殖方法74十、泥鳅的烹调方法及其药用75(一)烹调方法75泥鳅蒸豆腐75清蒸泥鳅77红煨泥鳅78粉蒸泥鳅79豉汁焖泥鳅79(二)药用80营养成分80药用法81 一、概 述 泥鳅又名鳅、鳗尾泥鳅、真泥鳅,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是我国常见的经济淡水鱼类之一。 泥鳅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的誉称。据分析,泥鳅的可食部分占80左右,鳅肉蛋白质含量达20.7,脂肪2.8,灰分2.2,磷、钙、铁的含量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泥鳅还有多种药用功能,本草拾遗中记载:泥鳅性味甘平无毒,补气益中,祛湿邪,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疮、疥癣等症

5、;本草纲目中也载有:鳅有暖中益气的功效,对治疗肝炎、小儿盗汗、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乳痛等都有一定疗效。现代医学认为,经常吃泥鳅还可美容,防治眼病、感冒和枯夏等。在国内外,尤其是日本,泥鳅已成为一种营养滋补食品。 泥鳅属小型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水库等水体中。其养殖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效益高,特别适合农村家庭式专业饲养。近年来,为了扩大出口创汇,国内许多科研单位相继开展了泥鳅人工繁殖的试验研究,为解决鳅种来源、普及养殖技术提供了保证。实践证明,养殖泥鳅是农村居民快速致富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各地农村或乡镇可结合本地实际推广养殖。二、泥鳅的生物学特征(一)形 态 泥

6、鳅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较圆。头较尖,吻端向前突出,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触须5对。眼很小,圆形,为皮膜覆盖。鳞片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个左右,头部无鳞。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腹鳍较小,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 体背及体侧深灰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黑色大斑点。奇鳍上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浅灰色,无斑条。体表粘液多而滑,不易徒手捕捉。 泥鳅脊椎骨数4249枚。鳃退化,呈细粒状突起,鳃裂止于胸鳍基部。咽齿1行。胃壁厚,左侧卷曲。肠短,直线状。鳔小,位于骨囊内。(二)食性 泥鳅为

7、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昆虫幼虫、水蚯蚓、小型甲壳类动物、底栖生物、水草、植物碎屑、有机物质等为食。一般来说,在幼苗阶段即体长5cm以内时,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水蚯蚓、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等浮游生物:体长58crn时转为杂食性,除摄食甲壳类、昆虫幼体、扁螺、丝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外,还摄食藻类、高等植物、有机碎屑;体长89cm时,主要摄食藻类、高等植物、有机碎屑等植物性饵料,有时也吃水底泥渣中的有机质。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习惯于吃配合饲料。(三)生活习性1.分布 泥鳅属底栖类鱼类,分布很广,喜欢栖息于软泥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水域的底层淤泥中,尤喜欢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pH

8、为6.57.2)的土壤中。 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均有分布,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水域均有分布。2.水温泥鳅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水温高于30,则钻入淤泥中休息;水温低于5,则潜入泥中冬眠。 3.光线 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傍晚到半夜期间才出来觅食。但在产卵期及生长期,白天也出来觅食。人工养殖时,可驯饲,使之习惯于白天摄食。4.呼吸 泥鳅的呼吸方法与常见的淡水鱼类有很大不同。泥鳅的呼吸有鳃呼吸、皮肤呼吸、肠呼吸三种形式。当水中溶氧不足时,能钻出水面吸气,经肠管进行交换后,废气从肛门排出。在泥底,泥鳅通过肠呼吸来维持生命。因而泥鳅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较其他养殖鱼类强。 另外,

9、由于泥鳅体表有粘液,可澄清泥中的水质,也有利于其呼吸。(四)年龄与生长 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数量及水温。一般刚孵化出的仔苗体长约0.3cm,1个月后长至3cm左右,半年后长至6cm左右,第2年年底体长可达13cm,体重15g左右。泥鳅个体最长可达20cm,体重100g左右。水温在2527时,泥鳅摄食量大,生长最快。(五)生殖习性 泥鳅一般2年成熟,1年可产卵23次。产卵期48月,其中56月是产卵高峰期,但也有秋后产卵的。产卵最适温度为2526。泥鳅产卵量因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多者万粒有余,少者不足千粒。一般体长8cm的雌鳅,怀卵量约2 000粒;体长l0cm的,怀卵量约7 000粒;

10、体长12cm的,怀卵量约12 00018 000粒;体长20cm的,怀卵量约24 000粒。卵黄色,半透明,直径1mm左右,有粘性,但粘附力不强,易从鱼巢上脱落。雄鳅体长9.411.5cm时,精巢内约有6亿个精子。泥鳅精子头部圆形,直径约1.6um尾部长20um左右。 泥鳅常选择水田、池沼、沟渠等有清水流入的浅滩作为产卵场所。56月份水温升高时,常在雨后或夜间产卵。发情时,在水的表面,几尾雄鳅追逐1尾雌鳅,最后1尾雄鳅卷住雌鳅的躯干,使雌鳅受到刺激而排卵。雄鳅同时排精而完成授精过程。受精卯常粘附在水草、石头或其他物体上。泥鳅的受精卵粘性很差,仅在遇水的瞬间产生粘性,因而很容易跌入水底,在饵料不

11、足时,会被泥鳅吃掉。 受精卵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刚孵出的鳅苗长3mm。三、泥鳅的繁殖方法(一)亲鳅的选择与雌雄的鉴别 作繁殖用的雌雄泥鳅,称为亲鳅。泥鳅的繁殖方法主要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但无论何种繁殖方法,都应选好亲鳅,“好种有好苗”即是此道理。1.亲鳅的选择 亲鳅的来源有三: 从池沼、稻田、湖泊中捕捉; 从水产部门或集市上采购; 专池培养。 繁殖用的亲鳅最好具有以下特点: 23龄、健康无伤的成熟亲鳅。 雌鳅要求体长1416cm、体重18g以上,腹大柔软,富有弹性。将肚皮朝上,目视要有透明感,颜色微红,腹中线扩散,用手抚摸肋骨明显。雌鳅腹鳍上部出现白斑点“伤痕”的,说明已产卵,不宜作种鳅

12、。 雄鳅要求体长1012cm、体重12g以上,挤不出精液,胸鳍上要有追星。 另外,从市场购来或从野外捕捉的亲鳅,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培育,才能产卵。2.雌雄的鉴别雌雄泥鳅的鉴别可根据外部特征进行,见表1。表1 泥鳅雌雄个体的外形特征说明:当鱼体长到58mm以上时,才能以胸鳍来区别雌雄。一般来说,雄鳅胸鳍大而前端发尖,雌鳅胸鳍小而圆,雄鳅背鳍两侧有小肉瘤,雌鳅则无。产卵后的雌鳅留有产卵痕迹,在生殖孔两侧体旁可见白色斑痕或伤痕。(二)泥鳅卵质量的鉴别卵子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孵化率,而且对苗种的成活、生长都有影响。泥鳅卵质量的鉴别见表2。表2泥鳅卵质量的鉴别(三)诱集繁殖 这是利用泥鳅的自然资

13、源,人工诱集其产卵群体并获得受精卵的方法。采用此法时,在繁殖季节选择比较僻静的环境,首先于浅水区施2筐草木灰,然后每亩施400500kg猪、牛、羊等畜类粪尿,这样就能诱集大量泥鳅前来产卵。卵孵化时,要采用天然增殖措施,选择水草区,并在产卵场所周围采取相应的繁殖保护措施,以防青蛙的袭击。也可利用人工鱼巢收集鳅卵并在自然水域或移人特定的容器中孵化,以提高孵化率。(四) 自然繁殖 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繁殖方法,适合群众和养殖专业户应用。自然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让成熟的泥鳅自行产卵交配的方法,因而需要设立产卵池和孵化池。产卵池可以是土池或水泥池,也可以是水箱。大小视需要而定,一般来说,面积不宜过大。 每

14、年春季泥鳅繁殖之前,先将池水排干,每亩用70100kg生石灰清整池塘,以杀灭有害昆虫、微生物。然后注入新水,待药性消失后在池塘种植蒿草、稗草等水生植物,作为产卵巢,或在产卵前临时布置用棕榈皮、杨树根制成的人工鱼巢,或放养一些水浮莲、满江红等。水位一般保持2030cm,同时还可在池塘施入猪、牛、羊粪,亩用量为810担。产卵池的四周应建有防蛙、鸟等为害及防泥鳅逃逸的设施。4月份后选择水温2012以上的晴朗天气,将亲鳅放入。亲鳅的雌、雄配比为l:2或1:3,一般亩放养亲鳅600800尾。 产卵前临时放人的人工鱼巢应先进行消毒。杨柳须根要经水煮、漂洗、晒干。棕榈皮要按每千克加5kg生石灰浸泡2天,再于池塘中浸泡12天,晒干后再用,或使用3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510分钟,或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或十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对防止水霉菌滋生有一定作用。然后用竹杆固定在产卵池的四角或中央的水中。放置后要经常检查和清洗鱼巢上的泥土和污物,以免影响卵子的粘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