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27820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色、风情及文化意蕴评金蓓蕾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很容易被误读成一种道德说教。文中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一句,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中国当代的道德语境中,则往往被理解成助人为乐的最高境界。它的道德寓意在于,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他人,自己也必在他人心中。便有老师据此教育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发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更可怕的是,还有老师据此得出德国人如何如何伟大、如何如何了不起,瞧,德国人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比较起来,咱中国人就不行了,这种境界在中国还没有

2、实现呢。中国人如何如何自私、如何如何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所以,中国人要向德国人学习,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些小事、这些身边的事情做起,努力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境界。这实在是典型的主题先行,一叶障目。文本细读,绝非在肢解文本、嚼碎文本之后随心所欲的滥读、误读,细读之“细”,绝非细碎、细小、细枝末节之“细”。细读必须基于文本整体,必须从整体的视角加以分析和把握。季老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整体语境和语义看,其意图和主旨显然不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说教上。理由如下:第一,文章的起笔即已开宗明义,“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行文间歇,季老还不止一次的提到,

3、自己在德国留学期间,“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德国人爱花,一如泰国人信佛、中国人爱面子一样,自是这个民族的独特风情和文化,这一点,毋庸置疑。第二,文章浓墨重彩地描写和刻画了德国人的爱花之真切、之奇特。行文中,季老又不厌其详地强调那样一种养花方式(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是朝外开的)在哥廷根是“家家户户”的,花的奇丽景色在“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能看到。正是这种奇丽的异域风情让季老吃惊,觉得颇耐人寻味。第三,文章的时间跨度长达四五十年,在结尾处,季老特意点出“美丽并没有改变”、“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这是对爱花成为德国人的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最有力

4、的诠释。难道不是吗?只有在时间中慢慢沉淀的东西才是这个民族的传统和文化。第四,文章还在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写到了一个细节:当季老以“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询问女房东时,她的表情则是“莞尔一笑”。女房东的莞尔一笑,分明在告诉读者,这不稀奇,也没什么,在哥廷根,这样养花实在是太平常、太普通了,就像人们排队上车、去教堂做祷告那样自然。没错,只有深入到每个普通人的血液和骨髓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才是活的文化。这是就文本整体的语境看,再就该单元的整组课文看,将季老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解读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说教也是违背编者初衷和意图的。正如该单元的提示语所讲:“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豪

5、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就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也确如编者所言,本组的四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集中反映了亚洲、欧洲、非洲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独特而吸引人的风情、文化。无疑,异域风情、异国文化才是解读和把握本文价值的唯一钥匙。我以为,金蓓蕾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其突出的价值和意义即在于此。一、景色之上解读景色的风情密码毫无疑问,在哥廷根,“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是一道独特而奇丽的人文景观。金老师执教的

6、这一课,则将这道独特的风景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在这里,风景经历了一个由形象到意蕴的认识过程。第一步,执教者以一句“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统领起全文的整体感知。在学生通读完全文之后,教师有意强调了文章结尾的那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安排,显然是对“风景”的顾盼生情。第二步,紧扣“奇丽”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这道风景的奇特和美丽。在这里,“美丽”的感受融入到了“奇特”的赏析之中。风景之“奇”,奇在“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因此,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在“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因此,让人看得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奇在哥

7、廷根人对“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早已习以为常,因此,女房东对中国留学生的询问也不过是“莞尔一笑”。第三步,由“奇丽的风景”深入探究“奇特的民族”,或者说,奇特的民族风情。显然,风景的背后,是风情、人文的密码。在哥廷根,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执教者引领学生在深入细读“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以及女房东的“莞尔一笑”中,感悟到原来“美丽”一词的涵义,除了上述看到的“风景”之外,还有德国人的美丽习俗在内。将景色和民族的风情联结起来加以赏析,这是执教者的明智之举。二、风情之后体悟风情的文化意蕴其实,就单元主题和文本主旨看,解读至奇特的民族风情也

8、算是大功成矣。无论如何,让我们颇为担心的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说教在此课中并未出现。但是,执教者的识见和勇气并未到此为止。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随着教师的“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这一问,一个更为广阔而深刻的背景逐渐进入学生的解读视野。首先,当学生了解到那是在二战时期出现在哥廷根的奇丽景色时,其惊奇、惊讶和惊叹之情是自不待言的了。我们从执教者精心创设的两次引读情境中,是不难体会其良苦用心和别具匠心的了:师:是啊,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

9、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师: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原来,在如此恶劣、如此残酷的生活背景下,德国人依然如此真切、如此奇特地爱着鲜花,这就不能不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其次,“只砍有记号的树”一文的拓展,进一步延伸了理解这一奇特风情的背景。我们清楚,拓展是为了反哺,拓展是为了将哥廷根的这一奇丽风景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来理解。这背景,便是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意蕴。这一点,对执教者来说,是高度清醒、高度自觉的。我们从其中的两个细节就能窥斑见豹:生:我觉得他们很善良。师:为什么说他们“

10、善良”?生:因为他们只砍有记号的树。师:不要忘了,有记号的树都是些老弱病残的树啊。说他们善良的话,那么,这些树就不该去砍它们了,是吧?其实,这跟善良不善良倒没有必然的联系。还有别的看法吗?当一个学生将德国人只砍有记号的树这一行为解读成“善良”的时候,执教者进行了“归谬式”的点拨和启发,但并未直接给出结论。生:我不得不为德国平民的环保意识感到吃惊,他们虽然处于寒冷的冬季,但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要把一片绿色留给下一代。正是因为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规定,所以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后,德国重新站了起来。师:其实,真正让人吃惊的,并不是他们的环保意识。而是你刚才所讲的“认真对待每一个规定”,老实说,中

11、国人做不到,美国人做不到,和德国紧挨在一起的法国人也不一定做得到。这是这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习俗、一种性格、一种文化。当另一个学生已经朦胧意识到这是民族性格使然的时候,教师则不失时机地加以引领和提升,通过与不同国家的人的比较,最终使学生明白这就是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如果说,单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而言,这一奇丽的景色还只不过是一道奇特的异域风情的话,拓展一文的引入和比照,则将风景、风情和德国的民族文化的解读融为了一体。的确,只有更多的了解异域风情和异国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民族的风情和文化。正如方文山所言:“主观上的文化差异是客观上比对出来的,假设世界上只有一种民族、一种语言、一种建

12、筑形式、一种风俗、一种价值观,那就没有所谓的文化了。”也许,此文、此课的意义和价值,恰在这“多元文化”的意识中。【附:课堂实录】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堂实录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金蓓蕾一、初识景色的美丽师: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去北京看望一位97岁的老人。对,就是(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看课件)季羡林先生,我特别敬佩的一位学者、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师: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

13、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请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生:(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来分段读课文。吕金杭。生1:(朗读第一自然段)师:希文接着读。生2:(朗读第二自然段)师:对不起,“j lin” (正音:“脊梁”)(以讲台上的花做引导)这就是花的生:(齐读)脊梁生2:(重新朗读第二自然段)师:潇寒接着读。生3:(朗读第三自然段)师:杭杰接着读。生4:(朗读第四自然段)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先生在文章的最后这样感叹(出示)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14、!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二、感悟景色的奇丽师:在先生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生:“奇丽”的。师:(板书: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2、3两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生:(自由读,画相关语句)师:文婕,你读的是哪些句子?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师:

15、(课件出示该语段)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生:(自由读,做记号和批注。)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出示各种鲜花的图片)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生:(齐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生:(朗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女生来读。生:(女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谁还有同样的感受?生:我从“山阴道上”这里看出很美。山阴道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