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2762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一的听众教学案例观音镇小学校 刘雪梅一、教材简析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呵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全文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

2、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小曲”,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依据课标,本课教学目标即为: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

3、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点设定为: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而教学难点应该就是体会、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环境方面的描写表达情感的作用。二、学情分析通过对我们学校六年级一班学生的调查,该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

4、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针对所要学习的文本唯一的听众一课,处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人间真情。但通过调查,学生学习这类的文章先前经验不足,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样的经历。也就没有学习这类文本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再加上现在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无人管理,无人照料,更遑说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而学校又是条件简陋,没有什么图书可供学生借阅,因此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虽有兴趣,但效果并不佳。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我班的学生总体上对语文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也就是说比较喜欢语文学习的,表现出对唯

5、一的听众一文学习较高的热情。而这一点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而教学中我想尽一切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清楚地看到,这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因此在学习中我只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文本的特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三、教学过程和方法(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前边的穷人一文中我们感受到( )的桑娜和渔夫。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我们感受到( )的残疾青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出示课题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并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

6、的问题,那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读课文吧!1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三)反馈1、字词 悠悠 白痴 蹑手蹑脚 沮丧 庄重 羞愧 嘿 洋溢 珍藏 仪式 溜走 抱歉 割舍字音重点 溜 蹑字形重点 歉 割 (指导书写)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深入学习,体会情感1、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相关段落)(1)课文首尾写作有什么特点?(对比)(2)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一开始是个音乐白痴,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小提琴家。)(3)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这一切都总

7、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2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是怎样做唯一的听众的呢?她为什么要称自己耳聋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样相识的?“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1)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老人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8、同桌合作朗读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在作者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诗一样的语言是多么的美妙呀!同桌合作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同桌再次合作练读老人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2)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

9、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同桌合作朗读想想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他)如果你是这位拉小提琴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对文中的作者受到老人的鼓励,内心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什么是从未有过的感觉?以前,他得到过鼓励吗?这样的语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

10、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心情、行动、态度)(3)第三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理解的都是老人的语言。课文还写了几次老人鼓励和关爱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含义是什么?请你找一找,画一画,体会体会。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

11、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描写眼神的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平静)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吗?(消除紧张、鼓励、给予自信)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他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作者体验练琴中成功的喜悦;老人带给他享受,带领他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同学们,老人在初识作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其实,老人一直在用一颗博大的心在对待这个初学小提琴的作者。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作者的呢?老人用细心关注作者,用爱心温暖作者,用诚心感动作者,用热心鼓励作者。这位“唯一的听众”

12、是怎样的一位听众啊?当作者得知这位“聋子”竟然是音乐学院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内心有千言万语,第二天清晨在小树林里我和教授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写下来。(学生练笔)板书11 唯一的听众不自信 关爱 唯一的听众(平静)自信 鼓励四、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

13、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本篇课文开始我由学生对课题质疑导入,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接着通过一个大问题: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给了作者怎

14、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呢?引出文章的教学,线索还比较清晰。其实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可减少时间,如在学习老人的三次语言时,不必斟词酌句地去理解,课堂上,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读中悟写。在这次的课堂中,对句的提炼、理解过于明显,从而削弱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年段特点把握不够准确。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值得商榷,亟须改正的地方很多: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

15、不开,朗读语气不够。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三、由于思考不够深入,考虑得不够具体详细,细节没有考虑周全,以致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四、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练笔,但是总觉工具性体现的还不够,有点走过场的感觉。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可是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1、针对这节课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应不应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今天的课堂告诉我这样显然是内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好不好?2、高效课堂应高在哪?3、这次新课程培训主题是精读与略读,那么精读课文应该怎么教,怎么精?4、我还在想我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每一节课都该给学生些什么?5、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导语的设计、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