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要有点波澜孙.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27156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事要有点波澜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写事要有点波澜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写事要有点波澜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事要有点波澜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事要有点波澜孙.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册 表达交流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1学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叙事为什么要波澜起伏2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3. 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重点)4. 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写一篇记叙文。(难点)二、学法指导1. 回忆以前所学课文,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2. 阅读教材P66-68及知识链接部分,了解兴波澜的方法,并完成自测题。 三、知识链接1.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

2、。”(脂砚斋语)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叠嶂迥廊,曲水萦绕,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山重水复”,又不断展现“柳暗花明”读(写)文章也是如此。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情节的波澜起伏,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但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兴波澜的方法,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波澜。2.波澜起伏的有哪些方法?方法1:悬念法。 又称“关子”或“扣子”,就如古典章回小说中每到故事关键处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

3、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个方面。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倒叙法。即利用突出事件结果的手段设置悬念,使读者知道导致这种结果的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2)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3)切隔法。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起来。从某一具体事来说,就是中途中断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这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法。方法2: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或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或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是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来刻画贾宝玉形象的。

4、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后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是抑,最后一次是扬,目的在于以贬抑突出褒扬。值得注意的是,先抑后扬的目的在于扬,抑的部分或者出于误会,或者是不重要、非本质的方面。所以,写人的抑常在外表,不要在人品方面好坏各半,或者本末倒置。方法3:铺陈误会法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

5、不动就滚吧!”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误会)“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方法4:突转法。 指事件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而是中途发生逆转。这种转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变为逆境,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反之亦然。如小小说一幅国画(片断): 四年一度的干部选拔会议就要召开

6、了。牛部长家里,可真是比过年还热闹。 一波送礼的人都走了,牛部长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将一个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部长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的有点像鼠。突然,牛部长从画下发现了一行小字,他连忙凑上去看,还看不太清,又赶紧从上衣口袋拿出老花镜,看了起来。那是用蓝色圆珠笔写的,上面写道:“远观看似牛,近看不是牛。不把田耕地,只把香油偷。” 牛部长怀着兴奋的心情欣赏礼品,谁知却是一幅讽刺之作,心情一下降到极点。这种前面层层渲染蓄势,高潮时笔锋陡然一转,忽然出现另一种意想不到的

7、结局的构思方式犹如平地一声春雷,让人耳目为之一震。 方法5对比法。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人物、事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方面的比较,最能够彰显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本质。而强烈的对比反差,也能够使读者的阅读心理形成落差,获得美感。如小小说刘一刀: 刘屠户,名准。自幼随父卖肉,练就一刀割肉不差分毫,曾上央视一展绝技,人送外号刘一刀。因其好功夫,日每其肉案前人头攒动,生意火爆。 一日,一云游僧过此,试其绝技。先要十八斤八两。刘一刀手起刀落,上称,准。再要八斤八两,刘再挥刀,上称,准。僧不服,出一珍珠为赌资,再要一斤八两。此珠也,大如鸽卵,重约二两,通体晶莹,熠熠放光,乃一稀世宝物。围观者无不讶慕。刘

8、一刀目呆呆睹此物半晌,持刀手抖抖不能自已。众人催促,犹豫再三乃下刀,上称一约,一斤六两。僧收宝珠,大笑而去。众皆嗟叹。刘一刀绝技破矣,自此不复称一刀。 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绝技却不显灵,这个深刻的主题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现的。文章内容虽短,却波澜陡起,引人深思。 方法6伏笔法。 伏笔,是指前文埋伏的线索,对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预作的提示;照应,是指在后文中回应伏笔,做出具体的描述或交代。“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技法的运用,能够使情节跌宕有致,脉络分明,构思也更加严谨。如项链中对项链是赝品的暗示: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随便的态度,说明项链并不贵重;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夫妇拿着盛项链的盒子找到

9、那家珠宝店时,老板说他没有卖出这挂项链,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盒子和项链不是原配,项链有可能是假的;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甚至没有打开看过,再次说明所借项链并不贵重。方法7.巧合法。 就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文势的起伏曲折。 如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即没有相配的发卡来装饰。于是圣诞节前,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精美的发卡,而妻子却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干出了动人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空了。作品妙用巧合法,既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

10、收尾,突出夫妻之间感情真挚、诚笃,读来催人泪下,又让人深思。 “无巧不成书”,巧合要真实,合乎情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切不可漏洞百出,哗众取宠。四、课堂讨论检测1.填空。(1)所谓波澜就是 一种技巧。(2)兴波澜的方法有 .2.举你所学的课文中用了兴波澜方法的例子,说说用了哪种方法,并说明效果。五、实战演练1.运用兴波澜的方法,根据所给情景续编故事,使其波澜起伏。 母亲下岗。家境贫寒的 ,谎称要交资料费,向母亲要了钱,同好友去吃“麦当劳”。想不到却遇到了来“麦当劳”打工的母亲- 2.大作文训练:请以“原来是这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运用兴波澜的方法,写出事件的波澜。(50分钟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