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270168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课程改革,需要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几点粗浅的体会:一、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我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

2、,努力学习韩立福和李秉亭的课改理念,并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努力构造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把理解文本的权利还给学生,重视课堂教学生命的流动与情感的沟通,在平等对话中教学。二、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折纸一节的教学中,有这样的教学活动: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生:我选了“1/41/2”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4+1/2=2/6。生:我也选了“1/41/2”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不一样。计算过程是:1/41/2=1/42/4=3/4。生:我选择了“1/81/4”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81/4=1/

4、82/8=3/8。生:我认为他的计算太复杂,我的计算过程是:1/81/4=2/12。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知识。但我却把新授课的讲解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但不出意料,探索中出现了学生常见的错误。然后,我也不急于进行拨乱反正,又请学生自己开展争论,是谁对谁错?而争论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仍不出面澄清算法,又一次组织学生用所折纸的图像去进行验证。对这个重要环节的处理,则引出了学生最后的发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每一项新的事物,学生都存在着一

5、种好奇心,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动力。而我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还给学生,就让他们进行尝试,从学生的内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满足。当然,学生的探索中,往往会运用知识的迁移,但由于分数的加法与整数的加法其表示对象的不同,所以学生出现了找不到方向的局面。在这紧要的关头,教师仅点拨用图像进行验证,从而引出学生思考上的深入,并发现了异分母分数为什么要先通分的道理。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

6、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四、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

7、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五、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问题一:轻效果,重形式,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把这种学习方式引入到自己的课堂当中,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教师提供的问题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但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合作。(2)为合作而合作,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问

8、题都合作。(3)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看起来在争论,场面非常活跃,其实偏离了主题。(4)合作学习成了优生表演的舞台,学困生被撇在一边,无人过问,成为合作学习的牺牲品。对策:1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2精心设计问题、认真准备教具,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

9、,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教具也要认真准备,尽量减少教具学具的缺点,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3做到科学分组。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问题二: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

10、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对策: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应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满堂问”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里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

11、一把金钥匙。但是提问不要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 为此,教师要把握两个关键。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其次,起点不宜过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提问题要保证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摸到。问题三:学困生关注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差,课堂效益低,集中表现在优生对学习内容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互相制约,教师无法科学配置讲授与练习的时间,无形浪费了课程资源。因而对学困生首先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自信能够让人充满朝气、容光焕发、充满智慧、充满创造力,会使人不断攀

12、登人生的最高峰。对策:1教师要下力气研究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发育水平,对不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和所需的时间应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指定从易到难的具体要求,在施教中多进行铺垫引导,降低难度,让学生顺利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2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在数学课中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比如尝试练习法、学具操作法、推理判断法、分析综合法等,先从一种基本的方法入手锻炼学生的能力,然后大胆尝试其他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个别交流,认真指导。在课上和课后,老师和学生能有个别交流,特别是对于落后的学生,了解他的学习困难,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有效学习当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