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1.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26807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河南省濮阳市第八中学(小学部) 周筱岚教学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的8个生字,会写方格中的15个生字。正确书写“废墟、昔日、疾步”等重点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描写,反应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认真阅

2、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描写,反应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描写,反应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师: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今天,我们走进第一个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2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体

3、会大地震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师: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2.学习词语。师:在这场大地震中,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拦腰截断,消防队长望着热闹的商业街变成的一片片瓦力无能为力,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的家园变成了这等模样。地震过后的洛杉矶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废墟”,刚才的画面中,火

4、光冲天就加“爆炸”,看到一片又一片的“瓦砾”书写“爆”和“墟”。3.概括文章的大意。师: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师:说得清楚明白。周老师给你一个建议,如果能够再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就能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 试一试。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师: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再来一遍。三、 品读课文,从描写中体会父爱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

5、板书)。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师:咱们来交流交流吧。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预设情境一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出示这个句子。师:说说你的体会或者是感受。师:你读懂了这个“挖”字,请你读。师:还有谁从这个动词“挖”中体会到什么? 朗读这个句子。师: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师: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师:父亲36

6、小时,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不吃不喝,不休不停。同学们,你们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真好!透过“挖”字,你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动词“挖”。读书时,能把书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这是读书最高的境界。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师: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师:都读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

7、,了不起。还有谁来?师:是啊,那是怎样的36个小时呀?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生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这感人的画面告诉我们,父亲挖的哪里是废墟呀,是饱含血泪的情感和感天动地的爱呀!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坚持挖掘?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读这句话。这样的信念,这样的承诺,父亲坚持了36小时,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呀!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位

8、父亲?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谈谈你的感受。作者这样写,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多么真实的描述,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呀!男生读 女生读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如果我们这篇小说拍成电影,让我给这个场景定个名字,我会起“坚持挖掘”预设情景二师:同学们,感人的画面还有很多。你还从哪些语句读出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我们接着交流。请同学们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

9、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然后同桌交流一下。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几近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周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生(读)谁愿意帮助我?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

10、道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师: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师:原来是这样。我想问这位父亲,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师:作者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师:如果给这个场景定个名字,应该定个什么题目?不听劝阻预设第三个场景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再接着交流。师:爸爸绝望地跪和坚定地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什么力量让父亲从绝望地跪中坚定地站了起来呢?生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这是父亲对儿子庄严的

11、承诺!这种承诺,在父亲坚定地站起身,毅然走向废墟的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高大,父亲的了不起!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现这“了不起”的情景!生读师:如果我们给这个场景起个名字,应该叫绝望中的坚定!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父亲从绝望中坚定走向那片废墟,不听劝阻的苦苦挖掘36个小时。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

12、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交流学生的写话。师:同学们,此时我想起了这两句话,出示: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温家宝 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 达芬奇 请读一读,记住它。同学们,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了不起的父亲又有一个怎样了不起的儿子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