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26444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阅读指导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下五千年课外阅读指导课兰溪市城南小学 陈建君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对各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旨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上下五千年是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内容丰富,故事性极强,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而且自己也能读懂。结合我校科研主题,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和赏析表达方式的能力;教学难点是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鉴于本班学生采用了书籍的不同版本,为了引导他们课外相互漂流,于是,我就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设计了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赏析课。本节课前我已将其书推荐给班级同学,他们依据我的要求,制订了读书

2、计划,一边读一边填写了自制朝代故事人物表,充分体现了自主阅读的思想理念。教学目标:1、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2、使学生学会精读文章集中表现思想情感的语句;3、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和赏析表达方式的能力;4、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能力;教学难点: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略读上下五千年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读书情况,赏析优美语言:五千年的历史长廊,风云变幻;五千年的文化长河,灿烂辉煌;五千年的人物长幅,千姿百态;五千年的战争长卷,硝烟弥漫。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然后说说从上下五千年的序言中知道了什么?指说

3、引读。2、按朝代顺序,我们可以更有序地记住许多历史知识。3、出示,按小组讨论说一说。4、向大家汇报,一小组四人可以按次序地每人读一句,也可以一起读。5、比较赏析读:这样两段文字,你喜欢那一段?为什么?6、有感情地读。二、导入赏析人物形象:上下五千年不仅给我们塑造了流芳百世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形象,还毫无避讳地指出了暴君昏王、乱臣贼子的罪恶。(板书:人物形象)(一)同中求异:我们语文书中的司马迁给我们留下了发愤著书的形象,那么这本上下五千年中的司马迁会是个怎样的形象呢?快速地读读其中的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比较两文的题目和内容,你一定会有奇怪的发现。(板书:比较)1、学生自读,比较发现。2、你发现

4、了什么?(板书:同 异)什么原因呢?3、自主探究:中心不同,选材不同,品读不同。3、面对司马迁忍辱写史记,你认为提哪个问题,可以带领同学们精读此文?4、指说: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忍辱写史记?5、出示,快速自读勾画批注。6、交流1:他想到了孔子厄而著春秋、孙子膑而著作兵法、屈原逐而著离骚,这些伟人都是在遭逢了一场大难之后,忍受住磨难而著书的。我的史记一书刚刚开始,为什么不能忍辱负垢将它写完呢?这样,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这项伟大的工程,以坚强的隐忍精神和勇气投入到忘我的写作中去。 (1)出示,“忍辱负垢”什么意思?他是怎样才忍住的?读这些故事你可知道?(2)指说(读故事) (3)指读。交流

5、2:司马迁的忍,体现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过程中的不屈不挠,体现了坚强的意志。这种坚强不是那种一折就断的脆钢,而是虽百弯而不折的韧钢。他把个人的痛苦、耻辱埋在心灵的深处,对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视而不见,用不息的奋斗,为人类写出不朽的诗篇,用坚定的脚步走向永恒。(1)司马迁的崇高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这一理想是崇高的?(2)为了崇高的理想,面对朝中一个个官员的嘲笑,他是怎样想的?为了崇高的理想,面对那些后宫太监的一句句风凉话,他是怎么做的?为了崇高的理想,面对亲朋好友的一次次疏远,司马迁是怎样想的?(3)面对一次次的难堪、嘲讽、疏远,司马迁没有倒下,他勇敢地站起来,一心扑向自己崇高的事业。齐读(4)背

6、诵。(5)这段话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6)出示,总结,这样文中的精彩语段,结合自己的启发,就成了一次绝好的读书笔记。7、把司马迁忍辱写史记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对照起来读:司马迁给你带来怎样的印象?8、这样通过对比读两篇都是写同一个人的文章,我们不仅能深切体会到中心与材料的关系,而且还能更全面地感受人物的形象。这种对比阅读方法叫“同中求异”。(板书)(二)异中求同1、让我们再来快速读读韩信忍辱的故事,再与司马迁忍辱写史记比较读,说说他们的相同处。交流:忍辱负重,成就事业从哪里可以看出韩信是个忍辱负重的人?2、学生读,交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时的韩信心中想的是什么?学生说,读背诵韩信是不是他们所说

7、的胆小无能的人呢?3、这样读两篇故事写不同人的故事,而归纳求得相似地方的阅读方法叫“异中求同”。(板书)(三)总结,读读后感上下五千年,能够为着自己崇高理想而忍辱负重的人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人?将这些故事的简要内容,与自己的感悟、体会、想象、启示等有序地整理,就能形成一篇较好的读后感。请你读读老师写的读后感,说说给你的启发。上下五千年中,不仅有许多忍辱负重而奋发有为的人,还有向郑和一样为国效命不畏艰险而出远门的人,如张骞、唐玄藏等,还有许多君王,贤君与暴君可以对比读,英雄刘备与曹操可以连起来读三、自主作业:从上下五千年中,自选两篇写“帝王”(英雄等)的文章,自主阅读,想一想他们(她)有哪些相同

8、之处?不同之处?写一写读书笔记。还可以相互交换书籍,读同写一个人的几篇文章,从中比较不同点,写一写读书笔记。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城南中心小学 陈建君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1分钟)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

9、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二、读书汇报。(14分钟)据老师课前调查,我们班有42位同学读完了西游记,真不简单,这本书有八十万字呢!请读完这部书的同学起立,扬起手中的西游记通读证书,为自己欢呼!也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还没读完的同学可要加油哦!无论是读完的还是没读完的,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知识最丰富

10、,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一)选择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玄明C、唐三藏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3、西游记一书共有A、八十回B、九十回C、一百回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7、沙和尚的法号是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二)我来

11、考考你刚才老师出的题没有难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来出题?(三)趣人妙事我来说。1、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播放精彩片段)2、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3、学生代表发言。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8分钟)1、故事有趣,同学们讲得更精彩,老师也佩服大家。要把这么厚的小说看完,实属不易,更何况是文言版的呢?读的时候顺利吗?遇到了哪些

12、困难?这些困难你解决没有?你是怎样解决困难的?还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控,分层提问)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教别人。四、引导读经典内容的方法。(16分钟)1、大家介绍了很多通读西游记的方法,现在老师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能运用刚才提到的一些方法读懂这片断,如果还不懂的可请

13、教同学、老师,然后再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内容具体说一说。出示原文。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宵宫尽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选自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14、2、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3、谁来说一说?4、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老师追问:你是怎样读懂这故事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经典片断-细读:解疑,想象,理解品味5、刚才大家在读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扩充了故事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这正是读经典片断的一种方法。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和演员六小龄童也和大家刚才一样,认真读懂原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也拍成了大家喜闻乐看的西游记,下面我们来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断

15、,经历导演与演员想象的过程。6、刚才大家所讲的片断和导演所拍的电视片断,多么详尽,多么精彩,然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却仅仅用了239个字,多么的精炼呀!下面请再回到原文中,好好品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7、传神的描写,精炼的语言,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想象,怪不得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对西游记作了这样的评价:(齐读)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五、总结拓展(1分钟)1、是呀,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老师希望还没读完西游记的同学继续读下去,获得通读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