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626424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目录一、原始公社和奴隶社会时期的地理学3(一)、地理知识萌芽31.地理著作3(1).山经3(2).禹贡3(3).“管子”中“地员”篇4二、封建社会时期的地理学(秦至唐)4(一)、中央集权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及地理学的发展(秦、汉)41.地理学的发展42.地理著作4(1).史记“货殖列传”4(2).汉书“地理志”43.域外地理知识-张骞通西域5(二)、封建同一国家分裂时期地理学上的一些成绩(三国至南北朝)51.地理学上的一些成绩52.地理著作5(1).裴秀“制图六体”5(2).郦道元“水经注”5(3).法显“佛国记”6(三)、封建统一国家的再建及其地理学(隋、唐)61.地理学的发

2、展62.地理著作6(1).李吉甫“元和郡县志”6(2).贾耽“海内华夷图”6(3).玄奘“大唐西域记”7三、封建社会时期的地理学(宋、元)7(一)、宋代封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时期的地理学71.宋代地理7(1).沈括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7(2).地志的进一步发展与规范化8(3).沿革地理的发展82.元代地理8(1).东西方地理知识的交流9(2).河源的实地考察9(3).宋元舆图9四、封建社会时期的地理学(明至鸦片战争)10(一)、地理学的发展状况101.郑和的远航102.西洋制图学的输入与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103.反应于水利事业中的地理学11(1).南北大运河的开凿所反映的地理知识11(2).在

3、与黄河斗争中有关自然地理知识的发展11(3).从“畿辅水利”的讨论中所看到的一些改造自然的理想124.时代先进的地理学家12(1).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上所开辟的新方向12(2).把地理研究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启蒙运动思想家顾炎武12(3).刘继庄的地理思想,兼论顾祖禹和孙兰135.封建社会末期地理古籍的整理13一、原始公社和奴隶社会时期的地理学(一)、地理知识萌芽原始公社时期地理知识的萌芽,原始社会的生活需要对他们所处环境的认识,原始时期的交换关系,也会引起人们对远处想象和探寻的欲望。人类虽然有对自身所处地理环境的认识,也有对遥远地方的谣传,但是这一时期的地理知识还处于萌芽阶段,

4、人们还没有文字,语言也很简单,地理知识很难积累,更难以形成任何系统的概念,加之他们对自然的崇拜,人类地理知识的萌芽始终在原始云雾的笼罩中。从商朝起已经有了文字的发明,至周朝文字的记载增多,文字的记载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积累、讨论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地理知识也在逐步增多;加上奴隶制度国家的建立,领土观念渐强,地理知识变得更加重要,在国家管理和战争用兵上,地图必不可少。1.地理著作(1).山经“山经”主要侧重于承袭自古历来的地理知识带有集结性质,是第一部对广大范围的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综述的著作。以今山西西南和河南西部作为“中山经”的主要部分,以此为中,分别有东西南北山经

5、,一共划分为五部分。这五部分内部,“以山为纲,分列次第”,全书“以山为纲,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内容涉及山形水源,动植物形态性能和功效,矿物特产产状还有各地传说和神话,是我们祖先自古以来所获得的地理知识的一个总结。(2).禹贡作者是出于“大一统思想的宣扬和传播”这一政治目的,进行本书的编著。成书在山经之后,价值在山经之上,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了已知的中国地理上的重要事实。不以方向与道里,互为经纬,而采取将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差异的区域进行对比。将所述地区以山、河与海为主要标志,划为九个部分,名之为九州。不仅概括自然地理环境,还描述了自然景观,暗示了自然景观的地带性变迁。九州的叙述之后,

6、是“导山”和“导水”两个部分。“导山”部分,专论山岳,指出九州内的山岳分布形式“西高而东低,西部集中而东部分散”;“导水”部分,只论河川,按“先北后南,先上后下,先主流后支流”的排列原则,讲述河流水系的分布概况。最后则是“五服”部分,现实的地理意义薄弱,但明显的反映了组着的政治意图,他向往政治上的统一,广大人民的安居乐业。(3).“管子”中“地员”篇“山经”和“禹贡”算是区域地理性质的写作,“管子”中“地员”篇则代表了地理学发展另一个方向“部门地理学”的萌芽。“管子”中包括很多地理学的思想和概念,“地员”则是其中典型的一篇,“地员”主要是根据实地观察的结果,来讨论土地和植物相互关联的规律性,具

7、有地理学和植物学的双重价值。前半部主要是讲述平原、丘陵和山地“草木之道,各有谷造”,后半部则专论土壤,泛称“九州之土”。显而易见,“地员”的产生是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结果。二、封建社会时期的地理学(秦至唐)(一)、中央集权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及地理学的发展(秦、汉)1.地理学的发展随着秦国建立,结束了战国时代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国家。在建国以后,秦国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重大地理意义的便是,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并以咸阳为中心大修驰道,同时水运也十分通达,有效推动了地理知识的发展和传播。秦灭汉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地理知识的传播范围进一步

8、扩大。2.地理著作(1).史记“货殖列传”从体裁来看很难说是一部地理著作,但实际内容上包含了十分重要的地理意义。司马迁有广泛的旅行考察,对国内主要地区的地理特点,有着深刻的认识。货殖列传,论争了各地方的地理条件,天然资源等等,目的是为了“开发地理,发展生产,繁荣生活”,货殖列传实际上描绘出了两千年前中国经济地理的一个全貌。(2).汉书“地理志”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记述疆域政区的始祖(疆域政区变化与“沿革地理”)。汉志分三部分,一论黄帝到汉初的疆域变化,辑禹贡和职方;二述汉朝地理(全书主体);三论各地区特点(取自前人著述)。汉志叙述全国地理与山经和禹贡最大的区别在,它以行政区划为纲领,记

9、述山川水泽、水利设施、户口数字、名胜古迹、地方特产以及工矿等。汉志体例有一定规范,内容也容易效仿,为以后地理书籍的格局奠定了基础。对山川分布的记载过于分散,对全国自然地理的面貌无法得到完整概念。汉志对古地名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意义不如货殖列传大。3.域外地理知识-张骞通西域随着汉朝逐步的富强,向域外的扩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张骞首次出适宜于,虽没有达到政治军事上的目的,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国家的大量的地理知识,还得知了有关西方诸国的传闻。张骞的第二次出使,是根据一个机器大胆的地理假设,是一次具有地理考察意义的远征。张骞第三次出使,打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道路。张骞通西域,丰富了人民的地理知识,

10、开阔了人民的地理视野,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二)、封建同一国家分裂时期地理学上的一些成绩(三国至南北朝)1.地理学上的一些成绩汉灭以后,北方长时期战乱,汉族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大规模迁移,黄河以南地区得到逐步发展。虽然当时时局动荡,生产力不发达,但南北方的商业往来以及中外之间的水陆交通仍旧十分频繁。在地理方面出现了裴秀的“制图六体”,郦道元的“水经注”,法显的“佛国记”等著作。2.地理著作(1).裴秀“制图六体”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便已十分普遍,但当时的地图并没有统一的绘制原则,因此需要总结前代经验,提炼出一套共同的规范作为地图的绘制指导。裴秀曾编绘了“禹贡地域图”,共计十八篇(历史上鉴于

11、文字记载的最古的历史地图集),还缩绘“天下大图”为“地形放方丈图”。“制图六体”,是他在编绘“禹贡地域图”时提出的六项制图原则,指的是“分率”比例次、“准望”方位、“道里”交通路线的实际距离(普遍原则)、“高下”“方邪”“迂直”考虑地形的变化和道路的邪正(因地制宜)。裴秀可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创始人。(2).郦道元“水经注”在三国时期,有人写成“水经”记述中国的河流水道,但内容过于简略。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注文二十倍于原书,且不仅限于大小河系的源流脉络,还对每一条河流所流经的地方,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记述,不仅描述地理情况还记述历史事迹。郦道元的“水经注”可以看做是北魏以前我国古代地理的总结,

12、但这种总结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一种有系统地综合性的记述,予地理描写以时间深度,给历史事件具体空间感。想真正评价“水经注”在地理学上的价值,首先要把过去的地理情况,一一“复原”,而“水经注”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使我们进行那一时代的历史地理的“复原”成为可能。“水经注”的内容包括大小河流、哥地税李开发、水文、气候等各个方面,是一本体力严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历史著作。(3).法显“佛国记”起源于印度的佛学,于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其后西域僧徒相继进入中国宣扬佛教,也有中国僧徒西行求法。法显是从中国经由陆路到达印度中部,后取道海上返回中国的第一人,他将他的亲生经历和见闻,写成游记流传至今,书名“法显传”或

13、“佛国记”,是我国古代记述中亚和印度地理风俗的第一部著作。(三)、封建统一国家的再建及其地理学(隋、唐)1.地理学的发展隋朝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政治局面。但由于大规模的土木徭役和对外征讨等原因,最终隋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隋后,唐朝统治全国。唐初,农村经济趋于好转,手工业商业大大发达,从而使得唐朝在政治、军事上的威力都远远在汉代之上。在隋唐两朝的封建统一统治下,地理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全国总地志、中外地图的编制以及海外地理知识的扩展。2.地理著作(1).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地志是关于地方历史与地理的一种记载,有的主要是历史叙述,有的偏重于中去的演变以及山川、物产、人偶、风俗

14、等等。在隋唐以前,地志多是私家著述,隋唐时期才开始命令全国进行这一类的边写工作,而流传至今看成代表做的则是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此书不仅是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保留下来的最古的一部,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体例最完善。但此书的成书的政治目的十分明显,就是帮助封建帝王统治国家,因此此书提供了有关政治军事所必需的地理知识。“元和郡县图志”以书为主,图为辅。(2).贾耽“海内华夷图”在“元和郡县图志”前,贾耽做“海内华夷图”和“古今郡国道县四夷述”,此作以图为主,以书为辅。贾耽绘图师承裴秀六体,与裴秀“地形方丈图”相比,地域范围更大,包括了域外部分。在绘图时,他把一些地名古今共注,“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题

15、以朱”,这一创举为后世的历史沿革图所遵循。(3).玄奘“大唐西域记”法显与玄奘,想去约二百五十年,在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前后相互辉映。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沿途所经各国的地理、风俗和文化,其地理学价值高于法显的“佛国记”。在描述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时,常常是面面俱到,同时表现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大唐西域记”艺术的地理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中亚、印度一带历史地理必不可少的文献。三、封建社会时期的地理学(宋、元)(一)、宋代封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时期的地理学经过唐末及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宋朝又暂时统一了中国。在此期间,封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手工业都有了相应的提高。造纸和印刷业的发展,便于书籍的流通和资料的积累,对地理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航海技术的提升。过去我国传统地理学多偏重于地区描述,这一时期偏重于地区描述的地方志数目增多,且在编纂形式方面也逐渐形成固定格式。在地理学方面,宋代“沿革地理”极为发达,也显示出日后所谓部门自然地理探讨的方向。1.宋代地理(1).沈括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使契丹图抄”,用木为图表示山川道路的险易迂直;奉旨编修“天下州县图。“梦溪笔谈”,一部笔记体裁的著作,书内总结了生产经验,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虽记载有关自然地理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