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3碳水化合物营养 (2).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626329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考题3碳水化合物营养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思考题3碳水化合物营养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思考题3碳水化合物营养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考题3碳水化合物营养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考题3碳水化合物营养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水化合物营养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寡糖:2-10个糖单位通过糖苷键组成的一类糖 2 多糖:含10个糖单位以上的糖3 非淀粉多糖(NSP):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4 能量饲料:水分含量低于45%,粗纤维低于18%,粗蛋白质低于20%的饲料,称为。二、填空1 营养性多糖包括:淀粉、糖原、菊糖;2 结构性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3 淀粉在动物消化道内消化后产生二糖,二糖需要在二糖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成单糖被吸收,动物的二糖酶包括: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 4三、选择1反刍动物前胃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本质是(A、D )?A微生物利用纤维素;B动物产生的纤

2、维素酶消化纤维素;C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消化纤维素;D微生物消耗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不断产生纤维素分解酶分解粗纤维;2当反刍动物饲粮中粗饲料比例比较高时,瘤胃液中哪一种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相对较高(A ,C)。A.乙酸 B.丙酸 C.丁酸 D.戊酸3反刍动物使用高精料饲粮时,容易出现酸中毒,饲粮中添加缓冲剂,可以提高瘤胃的消化功能,防止酸中毒,生产中常用的缓冲剂为(A)。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钠 C.硫酸铜 D.氯化钠4从营养生理的角度考虑,多糖可以分为营养性多糖和结构性多糖两种,下列哪一种养分属于营养性多糖(A,C)。A.纤维素 B.木质素 C.半纤维素 D.淀粉5 刍动物如奶牛饲粮中粗纤维严重不

3、足或粉碎过细时,会产生(A,B,C,D,E )?A蹄叶炎;B 乳酸中毒;C 瘤胃卜完全角化;D皱胃位移;E乳脂率降低。6、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部位主要在瘤胃内进行,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以最终形成(C)为主。A.葡萄糖 B.氨基酸 C.挥发性脂肪酸 D.二氧化碳7、从营养生理的角度考虑,多糖可以分为营养性多糖和结构性多糖两种,下列哪一种养分属于营养性多糖(D)。A.纤维素 B.木质素 C.半纤维素 D.淀粉四、问答1饲粮中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有哪些?、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动物的健康。、维持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为动物提供大量能源。2瘤胃微生物消化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微生物消化的优

4、点是可以将大量不能被宿主直接利用的物质如粗纤维、非蛋白氮转化成能被畜主利用的高质量的营养素。、缺点是在微生物消化过程中,有一定量能被宿主动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首先被微生物利用或发酵损失,这种营养物质二次利用明显降低利用效率,特别是能量利用效率。3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异同点?答:相同点:幼年反刍动物和成年反刍动物除瘤胃外,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吸收与非反刍动物类似。碳水化合物在淀粉酶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在麦芽糖作用下被继续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不同点:非反刍动物能后肠微生物将不能分解的碳水化合物继续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主要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挥发

5、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少量碳水化合物进入真胃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吸收特点:猪、禽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主,以粗纤维形成VFA为辅,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马、兔对粗纤维有较强的消化能力,以形成VFA为主,以淀粉形成葡萄糖为辅。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是以形成VFA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消化部位以瘤胃为主,小肠、盲肠、结肠为辅。4人们在嚼馒头时为什么会感觉到甜味?当今为什么人们提倡吃一些粗粮?馒头即面粉经过酵母菌发酵然后蒸制而成,面粉主要成分是淀粉,即一种营养性多糖,本身没有甜味,但经过发酵以及蒸制后更容易被人的消化液消化,人口腔分泌唾液含-淀粉酶,在咀嚼过程中将淀粉

6、分解成麦芽糖,继续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能溶于水,所以具有甜味。粗粮即富含粗纤维、果胶、葡聚糖、戊聚糖等非淀粉多糖类不易被人类消化,当今称为膳食纤维的一类食物,虽然也是一种多糖类的碳水化合物,不仅不能被人体吸收,而且不利于养分的吸收和代谢。因而,可以防止人类摄入过多的营养,控制糖粉、脂类的吸收而产生一些富贵病。此外,还具有(1)降脂作用: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汁的排泄,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预防冠心病和胆结石的发生。(2)减肥作用:膳食纤维在胃肠中吸水膨胀产生饱感,不容易饥饿,膳食纤维本身又没有营养作用,因此有利于糖尿病病友控制饮食,减轻体重。(3)通便解毒作用:能促进肠道蠕动,并软化大

7、便,解除便秘。能吸收肠道内的有毒物,使其迅速排除体外。 5.什么是酸中毒,哪些动物易发生酸中毒,如何避免?由于大量饲喂碳水化合物饲料,致使乳酸在瘤胃中蓄积而引起的全身代谢紊乱的疾病。 (一)病因主要是过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小麦、玉米、黑麦及块根类饲料如甜菜、白薯、马铃薯。(二)症状病牛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特征。最急性通常无明显前驱症状,常于采食后35h死亡。预防的办法是严格控制精料喂量,或在日粮中增加2碳酸氢钠、0.8氧化镁或2碳酸氢钠。五、论述题 如何使家畜有效利用饲料中的粗纤维?答:粗纤维即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总称,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分布在植物茎野、秸秆中,随植物成熟含量增加

8、(简单介绍纤维素)。非反刍动物体内不含纤维素酶,只有盲肠和大肠内存在纤维分解菌,能将纤维素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因而,非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一般都较低。由于粗纤维有增加采食量、刺激胃肠道发育,维持胃肠正常蠕动。粗纤维有解毒作用 吸附饲料和消化道中的某些有害物质,非反刍动物后肠发酵,可降低后肠内容物的pH值,抑制大肠杆菌等病害菌的生长,防止腹泻。因而,非反刍动物饲料中应含有一定的粗纤维。但由于粗纤维不利于养分的吸收和代谢;日粮纤维对单胃动物消化道酶液的分泌和酶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纤维加快动物食糜在消化道中的流通速度,从而影响其他物质消化和吸收。粗纤维能值低;粗纤维增加内源物质的损失。因而,

9、非反刍动物饲料中粗纤维不能过高。猪日粮中粗纤维以4-8%为宜,家禽日粮中3-5%。对于猪肥育期,由于增加粗纤维能减少猪后期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改善胴体品质,因而,猪育肥期可以适当提高粗纤维的水平。此外,粗纤维还具有填充作用、刺激胃肠道发育,维持胃肠正常蠕动,能值低,妊娠母猪日粮中提高粗纤维水平有助于改善母猪体况,增大子宫容积,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并防止母猪过肥。对于反刍动物来说,由于瘤胃微生物能将粗纤维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供反刍动物利用,反刍动物粗纤维消化率在42-61%。而且粗纤维可以维持反刍动物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动物健康,防止瘤胃发生酸中毒;粗纤维还可维持反刍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饲料中纤维水平过低,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减少,导致脂肪合成减少。增加采食量、刺激非反刍动物胃肠道发育,维持胃肠正常蠕动。因而,反刍动物饲料中需要保证一定量的粗纤维,一般占日粮50%。对于奶牛来说,增加粗纤维含量有助于提高乳脂率。对于肉牛来说,粗纤维过高生成丙酸减少,不利于增重,因而,应适当减少粗纤维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