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26214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意图1、 指导思想: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选编了华夏音乐之光的教学内容安排。“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

2、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2、教学内容选择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能更多的欣赏与了解古代音乐,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和介绍古代的乐器 “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3、学情分析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知了解喜爱。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从人文的角度去考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3、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又要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二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 、“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2通过听赏八音和鸣、湘妃泪、十面埋伏等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3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试卷能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4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

4、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2、难点:古代乐器音色的识别。四、教学过程过程与时间教师活动(T)学生活动(Ss)设计意图导入(约3分钟)课前播放古曲八音和鸣器。(古琴、笛子、琵琶、古筝)播放四首作品,请学生说出分别属于什么乐出示课题华夏音乐之光自古以来,我们都以自己是华夏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早在我国的周代,我们古老的先民就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音”,创造了“八音之乐”,什么是“八音”呢?在古朴幽雅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准备上课。听音乐辨别并回答。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课前播放古曲,意在营造优雅的课堂气氛

5、。导入选用了四种乐器,意在通过这几种乐器,引导学生感受古朴风格和产生强烈的返朴意识认识和感受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约10分钟)1、表格展示八音分类。1、展示骨笛、骨哨、埙、石磬、箜篌图片,感受古乐器的风格。2、重点接受编钟。展示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图片。3、编钟与编磬对比欣赏。4、欣赏八音和鸣,辨别其中乐器音色,从乐曲中能感受出怎样的情景?教师总结:乐器有:编钟、编磬、古筝、箫、笛、笙等。乐曲中速稍慢,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活泼,表现了楚国人民丰衣足食、欣欣向荣的景象。5、观看随州编钟演奏视频,加深对编钟等古乐器的感受。观看、了解各类古代乐器的形状、样式、结构及发声原理,感受其音色和音乐特点。

6、听辨乐器音色学生思考并回答。感受歌、乐、鼓、舞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聆听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八音和鸣,说说听到和看到的仿古乐器。感受古代音乐文化和艺术成就。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中国古代乐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本课教学内容中也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在欣赏时要接触到“八音”,所以,首先将“八音”的分类给同学们介绍。并重点介绍几个乐器,如:编钟、编馨、埙、骨笛、古琴,并通过观图、聆听音色来达到设计目标。琵琶1、学生齐声朗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请一位同学说出他的作者和朝代。2、琵琶简介琵琶又称“批把”,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民乐之王”,

7、“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3、欣赏大套武曲十面埋伏音乐描绘了什么情景?教师总结: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楚汉战争垓下决战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第一部分描述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共包括前五个小段。 第二部分包括六、七、八三个小段落,是全曲的中心部分。它形象描绘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 第三部分包括最后五个小段落,前两段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边自杀,低

8、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须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4、欣赏文套大曲塞上曲第三段音乐湘妃泪请学生根据大屏幕提示的词语,讲解自己知道的历史故事。欣赏音乐。问题: 作品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总结:曲调哀伤幽怨,抒发了王昭君出塞时刻骨思念家乡之情。5、总结文曲、武曲特点。文曲:旋律抒情优美,以抒发内心情感和描写景物为主,多表现文静细腻的意境。武曲:豪放刚健,以描写威武雄壮的气势及戏剧性的表现为主,主要表现战争的场面。古诗朗诵,并说出作者和年代。学生回答齐声朗诵,学生初步感受古诗歌的韵味。学生参与思考,利用他们学过的历史知识,更加

9、的深刻的对作品的理解。讨论与小结(约5分钟)1讨论:欣赏了古代的歌、乐、舞,你有什么感受呢?与同学们交流一下。2小结:我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灿烂辉煌,他不仅奠定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且为世界的音乐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关注让热爱我们古老的音乐文化!小组讨论并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回顾,复习和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五、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得到了学生的喜爱。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同一个主题,同样的合作学习,由于老师实施方式不同,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情感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这使我对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组织好学生

10、合作学习,提高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有如下感悟:首先,要创设和谐的合作氛围,鼓励全员参与,学生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参加交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如在欣赏多种形式的阳关三叠时,让学生大胆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采取分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 其次,有效引导,指导和帮助,提升合作效果。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尊重信任他们,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介绍琵琶与湘妃泪十面埋伏时,首先,要让学生喜爱这个乐器,再启发学生说说“昭君出塞”和“四面楚歌”的故事,这时再欣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了,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