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名词解释大全.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259403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名词解释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社会名词解释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社会名词解释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社会名词解释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社会名词解释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名词解释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名词解释大全.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2、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

3、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12、社会地位: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个

4、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 13、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14、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15、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人的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时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叫做社会变迁。 16、社会现代化:是指一

5、个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一般指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逐步脱离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 17、社会保障:顾名思义就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最基本的涵义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胜利的残疾、年老力衰、以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有的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面向全体公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 18、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即在社

6、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第一、二章1、本土化:就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3、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4、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5、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6、规范性功能:社会学者的规范性研究,是

7、确定预定社会目标以及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7、社会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自觉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8、社会管理功能: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9、社会批评功能: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研究我们称之为“社会批评”。它的目的是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更好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10、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11、实地调查:又称田野调查

8、,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12、参与观察:是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的一种研究方法。13、实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类型有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标准实验、准实验和双盲实验。13、非介入性研究: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或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14、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

9、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社会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15、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第三、四章:1、 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3、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4、 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5、 人力资源:是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现实的资源,体系了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6、 人口数量:是对

10、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7、 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8、 自然资源: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有三中类型:一是环境资源;二是生物资源;三是矿产资源。9、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10、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称。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11、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12、文化集丛:功能上互相整合的

11、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13、文化模式:是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14、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15、道德:是已善恶评价的方式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道德是从习俗演化而来的。16、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社会行为规范。17、宗教: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和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

12、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于一体的复合体。18、文化传播:是某些文化元素随同社会的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19、文化采借:又译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20、文化融合: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21、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过程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第五、六章:1、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2、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个人学习并获得维持生

13、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3、价值观念社会化:是人们认知或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4、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5、 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6、 角色社会化:是人们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7、基本社会化: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8、继续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完善和发展,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调适个人

14、与社会的角色关系的过程。9、再社会化:就是使人们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10、正向社会化:是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11、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又称文化反哺。12、社会化的生物因素:是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有助于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13、社会化的环境因素;是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环境因素,它是社会化的必要条件。14、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包括生产劳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15、人的全面

15、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最高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属性,既包括人的智力和体力,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和审美能力等。16、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17、交换:是指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采取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18、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19、竞争: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中一种普遍可见的形式。20、冲突:是合作的对立面,主要是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是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