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思考题汇总.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25505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班思考题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班思考题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班思考题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班思考题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班思考题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班思考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班思考题汇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班思考题汇总,还没有将思考题答案发给我的同学。请自传至群共享1.如何识别药物的有效期和失效期?有效期:指药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保证药品质量的期限。由于药品的理化性质和贮存条件的差异,有效期往往长短不一,一般来说药品的有效期为1-5年。没有规定或标明有效期的药品一般按5年计算。我们可根据药品的生产批号来判断是否过期。失效期:指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其质量达不到期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能继续使用的日期。它与有效期是含义不同的两种表示方法。如某药标明失效期为1999年7月,则该药品可使用到期1999年6月30日,1999年7月1日就失效不能再使用;如标明有效期为1999年7月则该药可使用至

2、 1999年7月最后天即30日。可见,失效期表明的是药品开始不能使用的起始时间,有效期表明的是药品能够使用的最后期限,二者极易混淆,一定要区分开。2.当血流速度和血量发生改变时,局部会出现哪些病理变化?血流状态改变(速度缓慢等),轴流消失、血小板接触损伤内皮,凝血因子不易冲走,浓度升高,内膜缺氧,内皮细胞损伤。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congestion)。淤血是一被动过程,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3.何谓炎症?有哪些基本病理变化和局部症状?答:炎症的概念:俗称发炎,是动物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对各种致炎刺激物所发生的带有防

3、御性质的病理过程。病理变化和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受刺激组织出现变质、渗出和增生等病理变化,并在炎症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全身性反应则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在炎症过程中这此病理变化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一般早期以变质和渗出变化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但三者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一般地说,变质属于损伤过程,而渗出和增生则属于抗损伤过程。4.何谓药物的局部作用,吸收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局部作用:药物应用于局部,在未吸收之前,对该部位的作用称局部作用,如术野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吸收作用:药物通过任何给药途径,吸收入血后产

4、生的全身反应称吸收作用,如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产生全身抗感染作用。协同作用:是当同时给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作用在靶器官或靶细胞上的效应等于或大于各药物效应的总和。拮抗作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指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时,其中一个药物的效应被合用的药物减弱。5.问:青霉素属于哪类抗生素?临床上用来治疗哪些疾病?答:(1)青霉素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感染,对G-杆菌不敏感。青霉素为治疗A组和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气性坏疽、梅毒、鼠咬热等的首选药。肺炎球菌感染和脑膜炎时也可采用,当病原菌比较耐药时,可改用万古霉素或利福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青霉素

5、也是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的首选药。还可作为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等及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首选药。破伤风、白喉病人采用青霉素时应与抗毒素合用。6.何谓抗微生物药?可分为几种?答:一、抗微生物药包括化学治疗药和消毒防腐药。凡能选择性地作用于体内、外病原微生物,发挥一直和杀灭病原体作用,而对病畜机体毒性较小的药物称化学治疗药简称化疗药,如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等。相反选择性小,在抑菌和杀菌的同时,对机体的毒性也很大,属原浆毒,称消毒防腐药,如酚、乙醇、甲醇等。二、大致可分为8种分别是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硝基呋喃类药物、喹诺酮类药喹乙醇抗生素消毒防腐药,常用抗菌中草药。6.广

6、谱抗生素有那些?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答:广谱抗生素有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甲砜霉素等。注意事项:使用时要注意制剂与用量,和一些不良反应。如四环素类药物,如果草食兽长期服用本类药物可破坏消化道正常菌群的平衡,是不敏感菌货耐药菌过度繁殖引起二重感染,或产生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缺乏症。局部刺激性强,不能做肌肉内注射,静脉注射浓度过大或漏入皮下可致静脉炎静脉周围炎或形成血栓。在临床使用的药品中,抗生素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如不加以注意,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会增多,对机体造成损害。抗生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需要强调的是切勿滥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

7、染无效。7,败血症败血症是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感染病理过程。在机体抵抗力显著降低的情况下,微生物侵入机体后,突破集体的防御机构,进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大量地持久地存在和散布到各器官组织内,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可称为败血症。8.防腐消毒药的分类根据化学消毒药的不同结构分类(1)酚类消毒药:如石炭酸等,能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而呈现杀菌作用。(2)醇类消毒药:如70%乙醇等,能使菌体蛋白凝固和脱水,而且有溶脂的特点,能渗入细菌体内发挥杀菌作用。(3)酸类消毒药:如硼酸、盐酸等,能抑制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菌的物质代谢。乳酸可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水解。(4)碱类消毒药:碱类

8、消毒药如氢氧化钠,能水解菌体蛋白和核蛋白,使细胞膜和酶受害而死亡。(5)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一遇有机物即释放出初生态氧,破坏菌体蛋白和酶蛋白,呈现杀菌作用。(6)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等容易渗入细菌细胞内,对原浆蛋白产生卤化和氧化作用。(7)重金属类:如升汞等,能与菌体蛋白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而产生杀菌作用。(8)表面活性别:如新洁尔灭、洗必泰等:朗吸附于细胞表面,溶解脂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和代谢中间产物流失。(9)染料类:如甲紫、利凡诺等,能改变细菌的氧化还原电位,破坏正常的离子交换机能,抑制酶的活性。(10)挥发性溶剂:如甲醛等,能与菌体蛋白和核酸的氨基、烷

9、基、巯基发生烷基化反应,使蛋白质变性或核酸功能改变,呈现杀菌作用。9.当血管壁的完整性发生改变时,局部会出现哪些病理变化?局部症状:在炎症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全身性反应则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10.使用磺胺素药物应注意哪些事项?动物发生脑膜炎,球虫病和弓形体病时应分别用哪种磺胺药?答:磺胺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一、警惕副作用磺胺类药物易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肝脏损害,可引起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用药期间需定期测定肝功能,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肾损害,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肾功能减退、失水、休克及老年

10、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易加重或出现肾损害,应避免使用;由于磺胺药物可使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精神症状,因此,在用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作业和驾驶;过敏反应多见,并可表现为严重的渗出性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因此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二、搭配要合理勿与酸性药物同服:一些酸性药物如盐酸氯丙嗪、盐酸金霉素、维生素C、氯化铵、胃蛋白酶合剂、吐根合剂等,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因为这些药物可酸化尿液,使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乙酰磺胺在尿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结晶,产生结晶尿而损害肾脏。磺胺药特别是复方增效磺胺制剂,不能与多种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类

11、、碳酸氢钠、氯化钙、氯丙嗪、维生素C、维生素B1、复方氯化钠溶液等配伍,须单独使用。三、用量要讲究使用磺胺药物首剂应加倍,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然后使用维持量(即正常量),待症状消失后,最后给予23次最小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防止细菌反弹。用药期间切记不可任意加大用药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以防药物蓄积中毒。四、细节不忽视空腹服用常会发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胃痛等反应,饭后或用米汤吞服可以减轻其刺激作用。有磺胺药物过敏者,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应禁止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当避免使用。不足两个月的婴儿也属于绝对禁用范围。老年患者应当避免使用,如确有指征,则须权衡利弊后应用。五、掌握适应症

12、磺胺药的主要适应症是流脑、菌痢、肠炎、鼠疫及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所致的各种感染,可以预防流脑和风湿热。但对病毒性疾病,如咽峡炎、咽痛和上呼吸道感染等无效。对原因不明的发热也不能服用磺胺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同时,磺胺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产生耐药性,一旦耐药性产生,所有的磺胺药都会失效,这时要迅速更换使用其它抗菌药物。11.何为致热源?可分为哪几种?答:致热源:凡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都称为致热源。致热源的分类:一般可分为外生性致热源和内生性致热源;12.脱水的处理原则?输液应遵循什么原则?(一)1.尽可能处理引起等渗性失水的原因,以减少水和钠的丧失。2

13、.针对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一般可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液尽快补充血容量。3.根据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来估计体液丧失量,已达体重的5%者,可快速输入上述液体约3.0L,(按体重60kg计算)。以恢复血容量,或按血细胞比容来计算需补液体量。(二)输液的原则先快后慢 先胶体后晶体 先等渗后高渗 见尿补钾13.何为脱水?脱水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色?答:脱水:因水的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使机体体液量异常减少的一种病理过程;脱水的类型:缺水性脱水、缺盐性脱水、混合性脱水;各类型脱水的特色:a:缺水性脱水:以水的丧失为主、血浆渗透压升高、钠和氯的丧失较少;缺水性脱水的表现:口渴喜饮、尿黄而少、口腔干燥、皮肤弹性降

14、低、眼球下陷、便结、后期体温升高。b:缺盐性脱水:钠和氯的丧失多于水、血浆渗透压降低;缺盐性脱水的表现:最初尿多而清,后尿少仍清,血压降低,反应迟钝,皮温低,皮肤弹性下降,不口渴,常有神经症化。c:混合性脱水:水和钠、氯大量丢失,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混合性脱水的表现:口渴、尿少、皮肤弹性下降、眼球下陷、可视粘膜发绀、血液浓缩。14.用药途径有哪些?哪种用药途径发挥作用最快?答:用药途径有:内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简单易行。直肠给药:常用于软化并排除直肠积粪。注射给药:须严密消毒。常用的注射方法有: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气管注射、腹腔注射、瓣胃注射、盲肠注射、乳池注射、穴位注射和皮内注

15、射等。其中注射给药途径发挥作用最快。15.发热的机理是什么?答:由三部分完成:致热源的产生和传递、中枢调节和效应器反应。各种致热源(外源性或内源性的)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同时也激活吞噬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源,进入血流,作用于下丘脑前体温调节中枢的温敏感神经元,使其调定点(温阈)提高并使下丘脑产生前列腺素(或有可能通过单胺和离子平衡改变),cAMP增多,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元的冲动发放。这些冲动作为信息的形式,通过下丘脑后部传递到血管运动中枢,沿交感神经纤维使外周血管收缩和减少散热;同时传递到寒颤中枢使之兴奋,经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周期性收缩而发生寒颤,产热增多。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

16、升高,一直上升到体温调定点相适宜的新水平,形成发热。16.药物的概念:药物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并提高畜禽生产的物质。药物与毒物的区别:药物与毒物有时很难区别,某些物质既可成为药物,又可成为毒物。如果选药不当,剂量过大,用法错误或用药时间过长等,对机体也能产生毒害作用。这种能致机体毒害和死亡的物质,称为毒物。药物与毒物之间仅存在剂量的差别,没有明显的界限,应用时必须加以注意。17.何为发热、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双向热 ?答: 发热是指各种恒温动物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而产生的体温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全身性反应现象,它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理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