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锚杆施工.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25053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层锚杆施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层锚杆施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层锚杆施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层锚杆施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层锚杆施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层锚杆施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层锚杆施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B/ZJWS52592003土层锚杆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深基坑支护、边坡加固、滑坡整治、水池抗浮、挡土墙锚固及结构抗倾覆等采用土层锚杆工程。2 术语和定义2.1 土层锚杆简称土锚杆,它是在地面或深井开挖的地下室墙面(挡土墙、桩或地下连续墙),或未开挖的基坑立壁土层钻孔(或掏孔),达到一定设计深度后,或再扩大孔的端部,形成柱状或其他形状,在孔内放入钢筋、钢管或钢丝束、钢绞线或其他抗拉材料,灌入水泥浆或化学浆液,使之与土层结合成为抗拉(拔)力强的锚杆。其特点是:能与土体结合在一起承受很大的拉力,以保持结构的稳定;可用高强钢材,并可施加预应力,可有效地控制建筑物变形量;施工所需钻孔

2、孔径小,不用大型机械;代替钢横撑作侧壁支护,可大量节省钢材;为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开阔的工作面;经济效益显著,可节省大量劳力,加快工程进度。3 施工准备3.1 材料要求3.1.1 锚杆用钢筋、钢管、钢丝束或钢绞线,多用钢筋;有单杆和多杆之分,单杆多用级或级热轧螺纹粗钢筋,直径由2232mm;多杆直径为16mm,一般为24根,承载力很高的土层锚杆多采用钢丝束或钢绞线。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3.1.2 水泥浆锚杆体水泥用强度等级42.5或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用粒径小于2mm的中细砂;水用PH值小于4的水。3.2 主要机具设备3.2.1 成孔机具设备有螺旋式钻孔机、旋转冲击式钻孔机或YQ-10

3、0型潜水钻机,亦可采用普通地质钻孔改装的HGY100型或ZT100型钻机,并带套管和钻头等。3.2.2 灌浆机具设备有灰浆泵、灰浆搅拌机等3.2.3 张拉设备用YC60型穿心式千斤顶,配SY60型油泵油压表等。3.3 作业条件3.3.1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摸清工程区域地质水文情况,同时查明锚杆设计位置的地下障碍物情况,以及钻孔、排水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3.3.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地质、水文情况及施工机具、场地、技术条件,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布置及平面布置,划分区域;选定并准备钻孔机具和材料加工设备;委托安排锚杆及零件制作。3.3.3 进行场地平整,拆迁施工区域内的报废建

4、(构)筑物、水、电、通讯线路,挖除工程部位地面以下3m内的地下障碍物。3.3.4 开挖边坡,按锚杆尺寸取2根进行钻孔、穿筋、灌浆、张拉、锚定等工艺试验,并作抗拔试验,检验锚杆质量,以检验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适应性。3.3.5 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设施,修建施工便道及排水沟,安装临时水电线路,搭设钻机平台,将施工机具设备运进现场,并安装维修试运转 ,检查机械、钻具、工具等是否完好齐全。3.3.6 进行技术交底,搞清锚杆排数、孔位高低、孔距、孔深、锚杆及锚固件型式。清点锚杆及锚固件数量。3.3.7 进行施工放线,定出挡土墙、桩基线和各个锚杆孔的孔位,锚杆的倾斜角。3.3.8 作好钻杆用钢筋、水泥、砂

5、子等的备料工作,并将使用的水泥、砂子按设计规定配合比作砂浆强度试验;锚杆对焊或帮条焊应做焊接强度试验,验证能否满足设计要求。4 施工操作工艺4.1 土层锚杆施工程序(水作业钻进法):土方开挖测量、放线定位钻机就位接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打开水源钻孔提出内钻杆冲洗钻至设计深度反复提内钻杆插钢筋(或钢绞线)压力灌浆养护裸露主筋防锈上横梁(或预应力锚件)焊锚具张拉(仅用于预应力锚杆)锚头(锚具)锁定。土层锚杆干作业施工程序与水作业钻进法基本相同,只是钻孔中不用水冲洗泥渣成孔,而是干法使土体顺螺杆出孔外成孔。4.2 钻孔要保证位置正确,要随时注意调整好锚孔位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

6、错。4.3 钻进要反复提插孔内钻杆,并用水冲洗孔底沉渣直至出清水,再接下节钻杆;遇有粗砂、砂卵石土层,在钻杆钻最后一节时,应比要求深度多1020cm,以防粗砂、碎卵石堵塞管子。4.4 钢筋、钢绞线材料要求使用前要检查各项性能,检查有无油污、锈蚀、缺股断丝等情况;如有不合格的,应进行更换或处理。断好的钢绞线长度要基本一致,偏差不得大于5cm。端部要用铁丝绑扎牢,不得参差不齐或散架。干作业要另焊一个锥形导向帽;钢绞线束外留量应从挡土、结构物连线算起,外留1.52.5m。钢绞线与导向架要绑扎牢固,导向架间距要均匀,一般为2m左右。4.5对注浆管的要求注浆管使用前,要检查有无破裂堵塞,接口处要处理牢固

7、,防止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4.6 对拉杆的要求拉杆应由专人制作,要求顺直。钻孔完毕应尽快地安设拉杆,以防塌孔。拉杆使用前要除锈,钢绞线要清除油脂。拉杆接长应采用对焊或帮条焊。孔附近拉杆钢筋应涂防腐漆。为将拉杆安置于钻孔的中心,在拉杆上应安设定位器,每隔1.02.0m应设一个。为保证非锚固段拉杆可以自由伸长,可采取在锚固段与非锚固段之间设置堵浆器,或在非锚固段的拉杆上涂以润滑油脂,以保证在该段自由变形。4.7 封闭注浆孔 在灌浆前将管口封闭,接上压浆管,即可进行注浆,浇注锚固体。4.8 灌浆灌浆是土层锚杆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必须认真进行,并作好记录。灌浆材料多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0.45

8、左右。为防止泌水、干缩,可掺加0.3%的木质素磺酸钙。灌浆可采用砂浆,灰砂比为1:1或1:0.5(重量比),水灰比为0.40.5;砂用中砂,并过筛,如需早强,可掺加水泥用量0.3%的食盐和0.03%的三乙醇胺。水泥浆液的抗压强度应大于25MPa,塑性流动时间应在22s以下,可用时间应为3060min。注浆前用水引路、润湿,检查输浆管道,整个浇注过程须在4min内结束。4.9 灌浆压力一般不得低于0.4MPa,亦不宜大于2MPa,宜采用封闭式压力灌浆和二次压力灌浆,可有效提高锚杆拔力(20%左右)。4.10 注浆后的要求及时用水清洗搅浆、压浆设备及灌浆管等。注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待强度达到设

9、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始可进行张拉工艺。在灌浆体硬化之前,不能承受外力或由外力引起的锚杆移动。4.11 张拉前的要求要校核千斤顶,检验锚具硬度;清擦孔内油污、泥砂。张拉力要根据实际所需的有效张拉力和张拉力的可能松驰程度而定,一般按设计轴向力的75%85%进行控制。锚杆张拉前,分别在拉杆上、下部位安设两道工字钢或槽钢横梁,与护坡墙(桩)紧贴。4.12 张拉用穿心式千斤顶,当张拉到设计荷载时,拧紧螺母,完成锚定工作。张拉时宜先用小吨位千斤顶张拉,使横梁与托架贴紧,然后再换大千斤顶进行整排锚杆的正式张拉。宜采用跳拉法或往复式拉法,以保证钢筋或钢绞线与横梁受力均匀。5 质量标准5.1 锚杆及土钉墙支

10、护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见表52591表52591 锚杆及土钉墙施工质量验收的规定检查方法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单位数量主控项目1锚杆土钉长度mm30用钢尺量2锚杆锁定力设计要求现场抽样实测一般项目1锚杆土钉位置mm100用钢尺量2钻孔倾斜度1测钻机倾角3浆体强度设计要求取样检验,检查试验报告4注浆量1检查计量数据5土钉墙面厚度mm10用钢尺量6墙体强度设计要求取样检验,检查试验报告6 成品保护成品保护应按如下要求进行:锚杆的非锚固段及锚头部分应及时作防腐处理。成孔后应立即安设锚杆,立即注浆,防止塌孔。锚杆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砂浆配合比不准确。施工全过程中,

11、应注意保护定位控制桩、水准基点桩,防止碰撞产生位移。7 安全措施7.1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带安全帽,高空作业应挂安全带,操作人员应精神集中,遵守有关安全规程。7.2 各种设备应处于完好状态,机械设备的运转部位应有安全防护装置。7.3 锚杆钻机应安设安全可靠的反力装置,在有地下承压水地层中钻进,孔口应安设可靠的防喷装置,以便突然发生漏水涌砂时能及时封住孔口。7.4 锚杆的连接应牢靠,以防在张拉时发生脱扣现象。7.5 张拉设备应经检验可靠,并有防范措施,防止夹具飞出伤人。7.6 注浆管路应畅通,防止塞管、堵泵,造成爆管。7.7 电气设备应设接地、接零,并由持证人员安全操作。电缆、电线应架空。8 施

12、工注意事项8.1 根据设计要求、地质水文情况和施工机具条件,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适的钻孔机具和方法,精心操作,确保顺利成孔和安装锚杆并顺利灌注。8.2 在钻进过程,应认真控制钻进参数,合理掌握钻进速度,防止埋钻、卡钻、坍孔、掉块、涌砂和缩颈等各种通病的出现,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应尽快进行处理,并配备必要的事故处理工具。8.3 干作业钻机拔出钻杆后要立即注浆,以防塌孔;水作业钻机拔出钻杆后,外套留在孔内不会坍孔,但亦不宜间隔时间过长,以防流砂涌入管内,造成堵塞。8.4 锚杆灌浆应按设计要求,正确组装,正确绑扎,认真安插,确保锚杆安装质量。8.5 锚杆灌浆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水泥浆、水泥砂浆配合比,做到搅拌均匀,并使注浆设备和管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8.6 施加预应力应根据所用锚杆类型正确选用锚具,并正确安装台座和张拉设备,保证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