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249797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疏通文句,熟读成诵。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欣赏美好月景,理解作者特殊心境。【课前预习】1整理并掌握文学常识。2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句读。将文中难读、难写的字词整理在下面,并查阅字典给难读的字词注上拼音。3把你认为朗读有难度或需要着重注意朗读停顿的句子整理在下面,并用“/”划分朗读停顿。(不少于4句)【活动方案】活动1:初读课文(大声朗读),将文中不认识的字词和读不准停顿的句子在课本中作标记,并在组内交流。(组内赛一赛,看谁读得认真,读得流畅,组内出现的字词和停顿问题,由组长指导解决。)活动2:以小

2、组合作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朗读,合作展示的方式小组自定。活动3: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如“户”、“遂”、“念”、“盖”等字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全文,尝试现场口头翻译。活动4:将小组讨论的重点内容板书在小黑板上,每组由一名成员主讲或提问,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其他组成员在此过程中参与质疑或补充。活动5:再读课文。小组讨论后将答案在全班交流。(1)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2)请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给你怎样的感受?(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3、: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2.写作背景:元丰三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课堂随笔:【反馈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月色入户_()欣然起行_()念无与乐者_ ()相与步于中庭_()水中藻荇交横_ ()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4、怀民。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_对文章的分析,选出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5、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苏轼对月亮情有独钟,常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儿,请写出下列诗歌中写月亮的句子。 李白静夜思_ 王维山居秋暝_ 张九龄望月怀远_ 苏轼水调歌头_阅读文言短文游白水书付过,回答问题。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

6、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东坡志林) 【注】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殆:大概,恐怕。少北:稍向北。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倒(do)行:顺来路往回去。 击汰(ti):击水。汰,水波。珠壁 :此指倒影在水中的月亮。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余甘:即橄榄。苏轼58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 7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循山而过 (2)折处辄为潭 (3)殆可熟物 (4)书以付过 (5)顾影颓然 8.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写水,请写出具体写水的句子。 9根据你对上文的理解,填空。 (1)本文结构上以为 线索,写法上以 为主,兼有 (2)文中集中抒发感情的句子是 , 10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11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